1、死海不死【学习目标】1.了解死海的知识。2.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3.品析本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生动性。【教学重难点】1.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2.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3.品析本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生动性。【解决措施】1.指导预习法: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完成(1)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默读课文及自读提示至少两遍,发现疑难(3)上网查询死海不死的资料(4)思考课后练习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介绍死海的特征。2.实验配合法:用实验结束一节课,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死海“不死”特征的理解,解决难点,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诱思启发法: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2、善于发现问题,富创新精神,但容易固执己见,错误较多,教师就应通过设难、解难的手段,采用学生讨论式教学方式,多启发他们思考、分析、概括,在解决课文问题的同时,分析、概括能力也得到提高。4.练习巩固法:学以致用,让学生用死海不死的说明性语言来描述沉蛋不沉的原理。5.讨论法:讨论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能激发人积极思考。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何让学生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呢?我的做法是改变传统的呆板的讲读法,采用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在课堂中注入新鲜血液,为学生开辟一片自由天地,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从而创造一个精彩的世界。当然,教师要在学生的讨论学习中起导航灯的作用。死海不死这篇课
3、文很有趣味性,可读性强,可讨论的问题也很多。我便指导学生整堂课几乎都用讨论的方法把知识点掌握,把重点难点轻松突破。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也在轻松愉快又紧张热烈的讨论中得到提高。【自主预习】掌握字词师:巡视指导生:自读文章,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学法指导:识记积累)讲解重点字词生:12名学生上讲台讲解重点字词师:点拨指导(学法指导:积累)【导入新课】理解死海不死的意思,引入课堂。生:质疑问难,答疑解惑师:点拨指导(学法指导:有的放矢)【阅读品悟一文章结构(说明顺序)】生:(一)自读58段,(二)明确这里是介绍的死海的形成以及死海的过去、现在、将来。师:适时板书(学法指导:理结构,明顺序)【阅
4、读品悟二文章的说明方法】师:(一)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到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二)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这些说明方法并赏析;(三)预设举例子和引用的区别。(四)追问:那既然不是实际、客观的东西,放到“准确、科学”地介绍说明事物的说明文中,这不是矛盾么?文中的两处引用能否去掉?生:(一)回顾以前所学的说明方法;(二)从文中找出这些说明方法并赏析(三)明确引用的作用: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兴趣,增长我们的知识,增加了文章的情趣。(学法指导:自主、展示)【阅读品悟三文章的说明语言】师:(一)课件出示一部分不准确、不科学的地方,请大家看看能否去掉。(二)追问:这些不准确的词语用在这里,到底准确不准确?生:(一
5、)通过交流讨论。(二)准确,因为这是对客观事物真实性的反映,它的准确性正体现在它的不准确地表述上。(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一(实验)】让鸡蛋浮起来师:(一)教师拿出鸡蛋。(二)老师准备好烧杯、水、食盐(氯化钠)、玻璃棒,老师把鸡蛋放到水里面,鸡蛋是下沉的。(三)引导学生说让鸡蛋浮起的原理:往水里加盐,使盐水密度大于鸡蛋密度。(四)在学生一次次加盐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我们让一只鸡蛋浮起来,就需往里加这么多数量的盐,那死海形成的过程是多么漫长啊!(经年累月)生:来做一个实验,用这节课所学的“死海不死”的原理让鸡蛋浮起来。(一)请同学们用说明语言来形容一下鸡蛋的形状。“这枚鸡蛋是近似
6、椭圆型的。”(二)观察老师把鸡蛋放入烧杯,鸡蛋沉入水中。(三)学生说一下原理:“死海不死”是因为死海“咸度很高”、“密度很大”导致了“浮力大”。那么,只要让杯子里的水的“咸度很高”、“密度很大”导致“浮力大”到一定程度,鸡蛋就能浮起来。(四)学生按照原理,往水里面加食盐,使水的咸度“足够高”,密度“足够大”,让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然后让鸡蛋浮起来。(学法指导:注意观察)【达标拓展二(写作)】让鸡蛋浮起来师:(一)引导学生总结提升(二)给学生以鼓励指导生:(一)先模仿本文手法,给文章取一个名字。(二)课后练笔,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方法,用科学、准确、形象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学法指导:学以致
7、用)【课后反思】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是说明文教学。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说明文文本科学性和知识性极强,学生理解起来会感到比较抽象深奥;二是说明文语言没有文学作品那样可读性强,学生不太喜欢阅读;三是说明文阅读缺少趣味性,学生普遍感觉枯燥乏味。此外,好多一线教师对说明文教学内容选择只停留在知识性上,而忽视了说明文教学的文学性和情趣性。选择合宜的说明文教学内容是提高说明文课堂教学的关键。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选择说明文的教学内容,能使说明文教学丰富、灵动起来。创设优化情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教师应当依据教学目的创建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
8、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背离了教学目标,为用“情境”而造情境,情境的创设就失去了意义。甚至可能画蛇添足,弄巧成拙,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在针对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与所教授内容的有机的、内在的联系,不能游离于教材内容之外,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境性因素,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特点三方面构思和优选途径,进行整体设计。钟情于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是创设情境的又一个重要出发点。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 、心理特点。十二三岁的初中生,好奇爱玩,设计教学情境时,采用游戏、竞赛、角色扮演等活动,将新知寓于其中,会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和语言,注意联系学生所熟悉、喜欢的生活和事理,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期待,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与小学生相比,初中学生在形象思维继续得到发展的同时,其抽象思维能力也开始逐步增强。再者,中学说明文主要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这个特点决定了,从思维培养的层面来看,中学说明文旨在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因此,设计教学情境要考虑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考虑教学的内容,不能一味追求情境的形象性、直观性、感性化,忽视情境的抽象性、逻辑思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