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进中举【教学目标】1、整体阅读,了解儒林外史和吴敬梓的知识,掌握基础字词。2、合作学习,结合课文分析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的性格特征,把握文章的讽刺艺术和对比手法。3、把握主题,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学设想】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是本文的教学重点。2、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教学,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教学过程】一、贴近文本,导入新课范进中举前,任人唾骂,唯唯诺诺,即使无米下锅也无人过问;一旦中举,都来逢迎巴结,就连举人也来送房送钱,真是天壤之别。展现出封建社会官场的丑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儒林外史,了解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认识在科举制度奴
2、役下士人的丑恶灵魂。二、结合小注,了解作者与出处先自由阅读课文下的小注,再请一名学生介绍儒林外史与作者吴敬梓。三、初读课文,小组分工小组就近搭配,4、5名学生为1个小组,推荐一名组长作为发言人。(附:板书)(一)积累字词(一、二组合作完成)(二)填空(三、四组合作完成)主要人物小说主人公(三)体会小说对比手法的运用。表一: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六组合作完成)中举前中举后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表二: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状况(七组合作完成)中举前中举后住吃用表三: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九组合作完成)人物性格胡屠户张乡绅范进(四)概括本文主题(十组合作完成)本文通过 ,讽刺和批判了
3、。(五)表演展示(五、八组合作完成)四、悟读课文,合作讨论1、学习小组内成员在团结、紧张、活泼的气氛中热烈讨论;2、教师来回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导。五、说读课文,展示成果讨论好结果以后,组长板演、解说,展示成果。一、二组:作揖(y)、腼腆(tin)、带挈(qi)、浑家、桑梓、行瘟、啐、绾、倒运、星宿、名讳、簇拥、谨具贺仪、锭子、商酌、掼、斟酒、侥(jio)幸组长先个人读,然后领读,最后全班齐读。教师补充提示:古代的白话小说中有很多难懂的词。因为时代变迁,一些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现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称秀才为“相公”,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
4、生歧义。三、四组:主要人物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小说主人公范进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判定的理由:判断小说主人公的一般有四个条件:对人物着墨多少;在小说中的地位;与小说主题的关系;作者的写作意图。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作者写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都是围绕范进中举这件事,为塑造范进这个主人公服务的。六组: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对他的态度中举前中举后胡屠户任意辱骂送肉送钱众乡邻不理不睬巴结范进张乡绅不认识拉拢范进教师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填写的理由:1、引导鼓励学生找出对胡屠户的语言、行动描写: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
5、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2、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中举后,张乡绅来了,张口一个“世
6、先生”,闭口一个“亲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亲近,那么当初,当初范进“家里饿了两三天”“抱着鸡”“寻人买”时,你这位“至亲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词与当初的事实一对比,那丑恶的灵魂,那可鄙的形象昭然若揭了。他为的是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权势。七组: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状况中举前中举后住住茅草棚有三进三间的房子吃吃小饭菜,吃粥有酒有肉用一无所有有吃有住有钱教师补充,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共
7、34年,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家境第一段结尾处、第二段开头、第二段结尾、第三段开头、第十一段结尾。地位连买肉的都瞧不起(联系范进中举起的艰难历程)、岳父任意辱骂。本人态度唯唯诺诺,老实巴交(p155);对胡屠夫的称呼(岳父老爹);很快与张乡绅打成一片。他人态度(岳父、张乡绅、邻居)。九组: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性格胡屠户趋炎附势、前倨后恭、嫌贫爱富张乡绅老奸巨猾、巴结新贵范进热衷功名、圆滑世故、虚伪教师深入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根据。1、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1)他受封建文化毒害很深,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
8、,特权阶级的人员。(2)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3)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2、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作者为什么要写张乡绅对范进的拜访?张乡绅这个人物比较特殊,他是另一种类型的热衷于势利的人。他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看他拉拢范进的目的,无外乎四个方面:如果范进能“京报连登黄甲”,青云直上,张乡绅就攀上一个大靠山;考不上进士,当个“大挑知县”或教官,也能算个小靠山;当不成官
9、,仍可结交官府,成为同谋、帮手;通过范进,还能和跟他同样中举的其他人勾结,扩大关系网。再看张乡绅采用的手腕:先谢罪,尔后叙说师门,继而赠礼。此人居心叵测,是个善于耍手腕的官场高手。3、胡屠户:是一个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幅。通过语言描写,把这个市侩形象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十组:概括本文主题:本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讽刺和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10、情?“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2、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作品通过胡屠户等人对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胡屠户等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3、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的
11、呢?以“中举”为分界线,将三个人物中举前后的语言、行动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中举前后三个人物的种种变化,无不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制约。可见文章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和缔造这种制度的黑暗社会。对比手法的运用,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除此对比外,作品还运用了大量的夸张,请找出来,说说其效果。如:范进中举惊喜的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六、演读课文,鉴赏提高五组、八组展示成果。1、选择文章结尾部分,两个小组到讲台上,分角色依次有感情地表演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适当穿插动作。当学生表演到“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时,全班学生和听课的教师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2、其他学生做观众,一方面进行文学鉴赏,另一方面进行评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