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等待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懂得人格平等的含义,理解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培养认识社会,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人具有天赋的平等权利,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教材分析重点懂得人格的平等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难点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收集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一、故事导入: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离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学着萧伯纳的语气说道:“你回去告诉
2、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著名的小姑娘卡嘉。”这件事给萧伯纳极大的震动,他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和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有人说“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结合这个故事,说说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小结: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P41) 无论贵为总统或是贱如乞丐,贵为皇帝还是贱如鞋匠,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导入课题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要平等待人。(板书2.2平等待人)二、讲授新课:(一)尊重平等的人格(板书)1、每个人都具有天赋平等的人格(板书)每个人天生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追求幸福的权利。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2、平等的人格应该
3、得到同样的尊重(板书)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在街上散步, 一乞丐跪倒在地求道:“先生,给我一点食物吧。”屠格涅夫寻遍全身无一点可充饥之物。只好说:“兄弟啊!对不起!我没带吃的!”这时,那乞丐站起身,脸上挂着泪花,紧握作家的手说:“谢谢你!我本已走投无路,打算讨点吃的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您的一声兄弟让我感到这世间还有真情在,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作业布置)3.平等待人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板书)那我们的社会一直是平等的吗?请看P40 材料透视。教师结合教参P121 适当举例提问:这些制度是正确的吗?是否有利于人类的发展?历史上这些不平等的制度极大体现了社会的落后和愚昧,他给人
4、类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人们为争取平等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斗争。今天的世界上平等观念越来越普及,平等在社会进步中逐步实现。(二)、平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板书)材料:一告示:本家具城主营 精品家私 专为成功人士打造 年薪10万元以下者谢绝入内!二告示:传染病患者禁止入内三告示:本职位限招男性四告示: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五:同一个班级中一位同学是富豪的儿子,一个是卖菜的儿子提问:我们说现代社会已经逐步实现平等,可是在现实社会中还是会有这样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现实中存在差异和不平等。(三)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板书)1、现实中存在着差异和不平等 (板书)2、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
5、原因(板书) (为什么会产生不平等、歧视现象?)材料分析:小甲的疑问:社会上有的同学出身富贵,有的同学却生活拮据,有的人体力超群,有的却体弱多病,有的人出生在大都市,有的人却出生在偏僻的小山村,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那么大,为什么老师还会说,人生而就是平等的呢?你能帮助小甲回答这个问题吗?小结:金钱、地位等的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上的平等。“人生而平等”主要集中表现在人格上和法律上。3、对待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正确态度(板书)显示三种态度:一是抹煞差别,追求结果的均等;二是强调差别,以此划分人的等级;三是承认差别,但是不以差别否认人格平等。(请学生分析,教师小结:正确的态度是第三种,即“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三、课堂小结: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