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课 西江月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辛弃疾的文学常识及本词的写作背景,能熟读成诵。2、通过联想,想象词人描写的情景,从而深入体味词人当时的感情和情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3、感受词人描写夏夜农村的优美景色,培养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突破策略1、朗读 2、拓展课前准备搜集含“月”的诗句和“以声衬静”的诗句教学设计集体交流意见一、释题导入:选自稼轩长短句。“西江月”是词牌名,分上下两阕,50个字。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道中,有感于江南夏夜的幽静,写下了这首词。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领读。2、
2、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南宋著名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中原故土的忠贞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钞存。著名作品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4、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风景优美,所谓“溪山一片画图开”。辛弃疾在其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5、学生朗读并背诵这首词。三、细读品味: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惊鹊”突出“明月”,虽在半夜仍有蝉鸣,可见天气闷热,
3、这就为下阕写雨埋下伏笔。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人写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使得乡土气息更浓,侧面描写烘托出词人的喜悦之情。这是词的上阕,以一个清朗、宁静的农村夏夜为背景,衬托出热闹、红火的丰收前景,连青蛙也来“助兴”,花香更是报喜的“信使”。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外”寥落的疏星,“山前”轻微的阵雨,正好与上阕清幽、恬静的氛围相映成趣。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人因醉心于丰收的景象竟忘了自己的位置,反映了词人当时的怡然自得、淡薄潇洒的心态。以上是词的下阕,写夏季天气突变的景象,并反映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愉悦情感。四、合作探究: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
4、半夜鸣蝉。”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象?明确:先以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惊飞不定。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阕写雨埋下伏笔。本来抹黑走路,明月一出来,眼前一片光明,天气很闷热,起了阵阵清风,此时多么惬意!惊鹊,反衬词人的坦然;鸣蝉,使人越发感到乡村的幽静。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画了什么意境?明确: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可见词人刚才是怎样地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转了一转,嘿,茅店不就在眼前吗?焦急和迷惑之后的喜悦,真是妙趣横生。五、教师小结:这首诗平中显真,构思奇妙;侧面烘托,动静相映;语言灵活,清新自然。词人描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七、板书设计: 西江月(反衬)坦然幽静(侧面)陶醉丰收)(反衬)骤雨气象(烘托)焦急欣喜。乡村月夜,喜悦意境。 作业布置背诵、默写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