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阵子 教材分析古代诗词二首是苏教版七(下)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中的一篇诗文,本文为我们提供了白居易的卖炭翁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两首诗反应了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及其内心世界,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用心体会,把握语言描写。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朗读节奏,提升朗读水平。【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领会本词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壮志雄心;2. 结合现代生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点分析诗词所描述的场面。【教学难点】 结合当时时代特点,分析诗词的意
2、境。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文意;3.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学生以前学过的辛弃疾的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师:这两首诗词我们都很熟悉,今天我们跟随两位诗词大家,欣赏他们的另外两篇诗词,寻找作者在词中表达怎样的感情。二、资料链接简介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他是伟大的豪放派词人,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辛弃疾还是武艺高强、侠肝义胆的英雄。公
3、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委派,从山东济南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联络共同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他听说叛徒张安国杀害耿京,投降金朝,起义军已溃散,便立即率领50名骑兵,深夜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军营中,生擒张安国,策马飞奔,星夜渡江,直到建康,将叛徒交南宋朝廷处置。三、整体感知1. 检查预习情况伐薪(xn) 两鬓(bn) 辗冰辙(nin) 翩翩(pin)系向(j) 分麾(hu) 下炙(zh) 霹雳(p l) 挑灯(tio) 的卢(d) 两骑(j) 称敕(ch)2.熟读课文,感知语境,小组交流。四、课文分析 (一)整体分析1.解释题目?“破阵子” 词牌名
4、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题目。2.用“/”划出诗句的停顿。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3.主要内容。上片描述军旅生活。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
5、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
6、,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二)细节描写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为何要在梦中回到连营?闲居在家,没机会去战场,只能在梦中回到连营。表现出诗人时刻不忘杀敌报国。 树立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不是抚琴,不是长歌,不是狂舞,而是在灯下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因为只有宝剑是自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5.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战士们分食着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塞外战歌。这几句写的是将士们的军营生活场面,壮观,豪迈。 一是点明了点兵的季节,二是渲染了肃杀的气氛。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
7、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中出现了哪些事物?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明确: 对仗,比喻。 出现了“马”和“弓”,这是战场上使用的东西,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马飞快,追杀之速;弓如霹雳,杀敌之猛。让我们仿佛看到敌人狼狈溃逃,瞬间成为残兵败将,辛弃疾身先士卒,奋勇追杀,敌人纷纷落马,宋军大获全胜。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不是说作者杀敌只是为了自己的“名”? 明确:不是。“君王天下事”,作者看来就是收复中原与自己的抗金思想是一致的。而通过自己的奋勇拼杀,能“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的大事,正是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赢得生前身后名”不过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已。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名。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小重山词中,也说“白首为功名”这些都是指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理想。8.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9. 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但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五、 感悟体会谈一谈学习了本首诗词你有那些收获?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