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69589 上传时间:2025-0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0.诗五首教师个性化批注30.诗五首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饮酒和己亥杂诗 一、激趣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香的意境,精炼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着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菱角分明的脸庞,从今天起,我们将继续欣赏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二、 学习饮酒其五 1请学生回忆陶渊明的有关情况 2介绍写作背景:饮酒诗写作时间大

2、约是作者弃官归隐的第20年(417年)写成的一组五言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二十首,以这一首最为闲雅有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饮酒录音,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指导朗读。(3)理解大意 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3、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就好像心静自热凉一样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4、探究内化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

4、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5、名句品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

5、其谁辨之?”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已亥杂诗

6、 一、导入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诗歌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去感受他的爱国热情。 二、朗读 、男生、女生互读互查缺漏 、教师范读 三、探究内化 、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 、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两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记叙自己满怀离愁地离开京城的事,抒发了自己仍系心国事,为国尽忠的感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离开国家政治权利的中心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表达作者离开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也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同时对脱离黑暗官场感到

7、喜悦。 四、背诵第二课时行路难 一、导入 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比,希望能成就一番伟业,但世事艰难,他二十四岁“仗剑去国”漂泊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由人引见做了供奉翰林,其间扮演的是一个以文娱君的半弄臣角色,根本谈不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两年后黯然离京,这使他不经发出“行路难”的感慨。 二、朗读 、指名朗读。 、全班齐读。 三、思考探究 、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

8、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借吕尚、伊尹的故事来说明贤臣在明君治下倍受重用,而自己也希望得到君主的器重发挥自己的才干。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处境,同时在悲愤中又不失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

9、抽背第三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导入 “草堂有诗魂,诗成泣鬼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零距离接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读他将要向我们讲述的怎样的世间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对其中的难辨字进行点拨。 、教师做一般朗读,意在正音。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点学生注意诗歌的韵脚。 四、探究内化1、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2、诗中哪写词你觉得精妙?为什么?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你怎么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的崇高理想? 点拨: (1)、秋风破屋惨群童抱茅悲 长夜难眠哀广厦庇寒一愿 (2)、“怒号”写风势之

10、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 (3)、不记小我,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五、小结 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

11、想已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变成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会感到欣慰。“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朱德参观杜甫草堂的题词。我们但愿杜甫草堂长留人世,杜甫诗篇光芒千秋永照。 六、背诵第四课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历来是人们所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有很多描写白雪的诗句,你们能说说吗?(生举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千古名句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学生反复诵读诗歌 要求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试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明确:离愁,别绪,依恋

12、等 三、探究内化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前提下,要求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塞北雪景图,品味着一份份浓浓离别情。要求学生思考: 、理解作者“围绕什么来写”? 、要懂得“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 、抓住关键词来鉴赏诗歌、分析情与景的融合。 抓住诗歌的线索。(通过让学生找出有关“雪”的词语飞雪、暮雪、雪满、雪上,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确,本诗的线索就是“白雪”) 同时找出与四个词相对应的“情”送别前、饯别中、临别时、离别后。 依次与学生探讨各部分的景与情的有效结合。 送别前(离愁):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

13、是“飞雪”大雪纷飞奇丽景。其中“卷”“折”写出了北风的猛烈,于是才有了下文的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并体会其中运用的比喻手法。“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写的是“寒雪”雪天奇寒戍边人。学生很快就能够找出表现“寒”的词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的是“厚冰”瀚海冰封愁云凝。“愁”,即离别的哀愁,为下文设下情感的基调。(学生试背该部分) 饯别中(盛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的是“饯别”中军置酒别故人。让我们想到“劝君更尽一杯,西出阳关无故人”。 临

14、别时(依恋):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写的是东门雪中送别情。抓住“雪满”一词,既写出了回京之路的艰辛为送别情凭添了一份凄凉,也说明了作者的情深,与其说“雪满还不如说是“情满”。一切景语皆情语。 离别后(回味):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的是别君之后依依情。诗人在友人离去后还站在送别处迟迟不肯离去,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四、学生试背全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本诗的主旨 诗歌主旨:诗人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瑰丽奇寒的塞外雪景,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浓厚的送别之情。 五、拓展延伸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加强古诗文的积累。 推荐岑参的另一首诗: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六、小结 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七、作业 、你还学过哪些写雪景的诗文,试写出其描写精彩的句子。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