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萍乡市宣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 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知识与能力品读、赏析、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其精彩的语言。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特有风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精彩的描写【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 情境导入: 1、云南少数民族的图片2、云南民歌的介绍:云南民歌猜调 彝族阿诗玛3、同学们,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
2、域。他们以歌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用歌唱来传授知识,据说,解放前的傈僳族人民“打官司”也是唱歌。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许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别的尊敬。今天,就让我们去参加“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 (教师板书课题)4、作者简介:沈从文二、整体感知: 1、速读文章,明确: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描写了在云南的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形式及其特点:形 式特 点山野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智的大比拼山野漫歌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山寨传歌场面宏伟,气势壮观,是民歌的大展览2、文章描写了三种民歌形式的不同特点,每种形式描写的侧重点也
3、不一样。形 式描 写 侧 重 点山野对歌写唱歌的人。有个像,有群像,刻画得非常真实、细腻山野漫歌写唱歌的环境。用优美的环境来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山寨传歌写唱歌的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3、小组讨论: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特色?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明确: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融自然、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泥土的芬芳,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那里的灵山秀水赋予他们美的歌喉,美的情趣。作者借写云南歌会,传达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而
4、出。三、比较阅读: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甲)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沈从文云南歌会)(乙)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明确:甲段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
5、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目前。 乙段着力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比拟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 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第一段以写实为主,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第二段侧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四、拓展练习请使用自己喜欢的人物描写方法为班上的一位同学或老师做画像五、小结沈从文先生以明净、潇洒、随意的文字为我们勾勒了云南特有的风景、风物、民情、民风,这些文字展示了云南特有的淳朴自然的风俗人情,以一种抒情诗所特有的含蓄与优美的笔调热情吟唱,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都源于沈从文先生对生活、人生的挚爱。让我们用稚嫩的文字,吟唱家乡的山歌吧。六、布置作业1、课外选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如边城萧萧;2、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在小组进行交流。七、板书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总起全文(第1自然段) 山野对歌(2、3)分别写了三种场合的歌会 山野漫歌(4段) (25) 山寨传歌(5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