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上的街市解读与教学设计【文本解读】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志士仁人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现状,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凝望星空,他写下了这首诗。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街市。诗人由现实生活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地上的街灯,再联
2、想到天上的街市。这是由实到虚的联想,联想的交点是“街灯”与“明星”。 地上灯,天上星,都是点状的发光体,它们的类似之处,成了诗人进行联想并发挥想象的基础。这一节诗句工整,比喻很有特色,街灯像明星,明星像街灯,这样回环往复的互喻,相映成趣,创造出一个充满幻想和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第二节,写天上的街市。诗人由天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想到街市上陈列的物品和街市的繁华、美丽,想象丰富而自然。天上是那样繁华而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美好幸福。这里诗人连用两个“定然”,表达一种绝对肯定的语气,坚定地相信那样一个理想的世界是一定存在的。这就暗含了一种反衬,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不满
3、情绪。第三、四节,写天上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这是全诗的重点。诗人由街市进一步联想到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写天上神仙的生活。但是,诗人一反传统的说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故事。在诗人的想象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在浅浅的天河中,骑着牛儿自由自在地来往。他们的生活是那么幸福:“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里,专制的王母娘娘不复存在,自由的生活展现在他们面前。一对恩爱夫妻,于耕织之余,手提灯笼,悠闲地在美丽的街市上闲逛,多么自由!多么舒畅!在诗人奇妙的想象中,引进了流星,由流星联想到灯笼,情致动人。这两节诗中,诗人接第二节中两个
4、“定然”,仍用两个“定然”、一个“定能”,表达对牛郎织女天上生活的坚信不疑的态度,表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无比执著。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星空在幻想的境界中表现得美丽、和谐,用以寄托自己对丑恶现实的不满、愤慨和对美好理想的渴慕、追求。这首诗除了在思想精神上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以外,还在意象的推移和情思的延伸上显得平易、自然和富于人间的情趣,加以单纯而又灵活精巧的结构布局、别开生面的想象。因此,幻想的世界既别致新颖,又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来真切、感人。诗人着力从自己内心体验的真实上写意式地勾出一幅理想中的人生乐园的图景。特别是诗的最后一段,将“流星”的跃动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更使这幅幻想中的图景独特
5、生动、诗意葱茏,鲜明地点染出诗人在艰难处境中不失赤子之心的襟抱和情怀,这种独特的感受和别开生面的想象也是作者对艺术幻境进行苦思及精思的结果。天上的街市语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既有美丽神秘的意象联缀,更有情致杳渺的意境氛围。在犹如妙手偶得的联想和浑然天成的想象的基础上,诗人将内心的情感寄寓于对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巧妙取舍和改造,营造出了一种清雅脱俗的诗境美和寄托遥深的情趣美。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节,但构思巧妙、想象独特,加以虚实相间、粗细得宜的多样手法的运用,将“天上”和“人间”,理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使完美的幻想的境界得以创造出来,从而达到了艺术真实。学习这首诗对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学习领会联想和
6、想象等诗歌语言表达技巧,感悟现代诗的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的能力,以及深入挖掘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无疑都大有裨益。【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一)教学理念诗歌的教学应注重诵读和自我感悟,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这是人所皆知的。对教师来说,难度最大的往往是,学生在面对诗歌的时候,能够成功建立起自身和诗歌之间的“情感连接”。可以说,这种“情感连接”一旦建立成功,学生不仅能很快突破和诗歌之间“对话”的障碍,而且可以顺利地以自我体验为基础,自主地深入诗歌,在触摸意象和感悟意境的同时,完成对诗歌的深层观照和自我生命体验的发展。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尤其如此。有鉴于以上认识,对天上的街市这一节课的教学设想,我
7、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方法,力图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主要的思维载体,让学生从传说入手,由找寻诗歌描写和民间传说的不同为探求诗人情感的切入点,在诗歌描写和民间传说的差异所建立起来的思维冲突和情感矛盾中,完成对诗人言浅意深的情感寄托的感悟和共鸣。(二)教学目标一、在熟读以至背诵的基础上,品味诗歌语言美、情感美、结构美。二、揣摩诗人的内心感受,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三、体会并学习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感悟诗人巧妙的构思。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安排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然后教师简单总结,指出:四大民间传说故事内容大都
8、比较凄惨,然而郭沫若笔下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却截然相反,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师生共同走进诗歌天上的街市。(以学生感兴趣的民间传说故事入手,意在唤醒学生的元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回忆并抢答四大民间传说故事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在学生兴趣已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基础上,让学生直接开始朗读诗歌,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安排任何其他的学习任务。随后让学生谈初读感受。(不安排其他学习任务的目的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让学生和诗歌之间建立单纯的“阅读关系”,为接下来展示学生的个性体验做准备。)反复朗读诗歌谈初读感受(三)学读诗歌,感受语言之美(1)教师
9、范读,安排学生在书上标记节奏和重音,随后让学生再读诗歌。(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师生共同点评,重点在语速、节奏和重音上进行指点。(3)播放钢琴曲星空,安排学生配乐自由轻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语言之美。倾听并标记诗歌朗读节奏和重音学习朗读朗读展示及点评配乐自由朗读,感受诗歌语言美(四)析读诗歌,感悟情感之美(1)让学生朗读一处自己最感得意或最有感触的诗句,并简单陈述朗读处理的理由。同时鼓励学生针对诗歌内容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此举意在进一步拉近学生和诗歌距离,让学生由学习朗读诗歌逐渐过渡到理解、感悟诗歌内容,展开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深度对话。)(2)教师示范朗读诗歌第一节或三四节,重点展示语速、语
10、调和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思考朗读处理的理由。(3)由上一环节顺次过渡到对诗歌和传说故事中牛郎织女生活的不同之处的分析,进而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愿望。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出对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的介绍。(本环节仍然以朗读为主,着重在对诗歌关键词句的感悟,例如:浅浅的、定然、不甚、定能够、来往、朵、闲游等。)朗读展示并简述理由。倾听并思考、陈述理由分析、朗读、思考、交流(五)背读诗歌,感受结构之美(1)安排学生默想诗歌景物描写的顺序,试着背读诗歌。这一过程中,教师先按学生默想顺序总结出诗歌景物描写的层次,并简单指导学生关于联想和想象的知识。(总结景物描写的层次,一是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结构之精巧严
11、谨,二是为让学生的背读有“线”可循,提高背读效率。)(2)检查学生背诵情况。(此环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着板书中景物描写顺序的提示边读边背,再擦去板书内容让学生完全背诵。)背读诗歌思考联想和想象的不同背诵训练与展示语言训练(六)拓展训练,强化认知(1)提供有关联想和想象的语言训练内容。(2)总结本课,布置作业。【教学实录】片段一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初读感受,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是很强的。随着我们对诗歌学习的逐渐深入,相信大家会发现更多的美,也会更加喜爱这首诗。下面,老师为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诗,请同学们边听边在书上划出朗读节奏和重音。(教师朗读完,学生鼓掌)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你
12、刚才标出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再读一遍诗歌。生:(自由朗读)师:哪一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其他同学可以在他朗读完后进行点评,点评时可以从朗读的语速、节奏和重音方面入手。(一名学生举手后朗读,其他学生听得很认真,之后进行点评)生1:刚才她朗读的语速把握得很好,但是有两个地方的重音没有处理好,一处是“不甚宽广”中的“不甚”一词;一处是“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中的“来往”一词,这两个词表现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应该重读。师:非常好!你的感悟能力很好。还有哪些地方应该重读呢?生2:还有“定然”和“定能够”两个词,我觉得也应该重读,它们也表现了诗人的美好愿望。生3:第一节中的“街灯”和“明星”也应该
13、重读。师:为什么呢?生3:它们都是诗人看到的景物,没有这些景物,就没有接下来对天上街市的描写。师:你是说没有对“街灯”和“明星”的描写,就难以自然地引出对天上街市的美好想象,是吗?生3:对。师:你很聪明!已经开始关注诗人的写作思路和诗歌的写作技巧了。还有哪一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再读一遍诗歌?(又有一名学生朗读,他刚读完,其他同学就踊跃举手发言)生4:他的朗读重音虽然体现得较好,但是朗读的语调太高,这首诗应该以一种比较舒缓轻松的语调朗读。师:大家的意见呢?生:(踊跃抢答)于丽晨说得对!应该读得舒缓轻松一些!师:于丽晨,你能为大家示范一下吗?(生4朗读,读完后,学生鼓掌)生5:我觉得赵佳明的朗读声音洪
14、亮、吐字清楚,但是不足也很明显,除了刚才于丽晨说的之外,还有他的朗读节奏也有一些不合适,例如“我想那”、“定然有”、“定然是”、“那浅浅的”、“我想”等几处的停顿应该再清楚一些。师:同学们的意见呢?生:(齐答)对!师:好!同学们的悟性真好!那么大家就试着这样读一下。(生自由朗读)师:刚才同学们结合两位同学的朗读,提出了自己的朗读指导意见。下面我们来一起认定一下,看看老师对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的处理和你是否相同。(教师指导学生标记朗读节奏和重音)师:下面大家不妨配着美妙的音乐,结合刚才标记的朗读方法,再次美美地朗读一遍诗歌。(学生配乐星空自由朗读诗歌)片段二师:对诗歌的学习固然离不开反复的朗读,
15、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读书更难得的是能够读出问题,在无疑处起疑,这样才能真正走入诗歌,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下面老师为大家提出两种学习任务,大家可以任选一种,充分展示自我风采。一是你可以选择一处自己最感得意或最有感触的诗句进行朗读展示,但必须在读完后简单陈述你这样处理朗读的理由;二是针对诗歌内容,提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生1:老师,我想进行朗读展示,我要读的是第一节。(朗读诗歌,读得轻柔舒缓,极富抒情性)生1:我之所以这样读,是因为我读到这节诗的时候,仿佛看到诗人在夜幕降临时,一个人正漫步在大街上,他忽然停了下来,抬头长久地仰望星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觉得此刻诗人的心情一定是非常平
16、静淡然的,所以我读得比较抒情。(学生热烈地鼓掌)生2:我也想展示朗读,我读的是第三四节。(朗读诗歌,读得声情并茂,还不时抬头,眼中充满了幻想。读完学生热烈鼓掌)生2:我之所以这样处理朗读,是因为我最喜欢这两节诗,诗歌的情境很美。我觉得这两节诗最能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愿望,他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师:说得好!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两节诗,我原本打算在同学们展示完后为大家读一读这两节的,现在看来不必了,你的朗读已经很精彩了。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这两节诗最能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愿望呢?它是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方法呢?生2:因为这两节诗人运用了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师:哦?是这样吗?它和我们开始上课时同
17、学们讲述的牛郎织女故事一样吗?(学生齐答:不一样!)师:那么有哪些不一样呢?生3: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悲剧,而这首诗中却把他们的生活描写得非常美好。师:怎样美好呢?有哪些描写能够说明?生3:牛郎织女不再一年相会一次,他们天天都能在一起,从“骑着牛儿来往”中就可以看出来;另外,他们不再受着王母娘娘的压迫,他们还能“在天街闲游”呢。师:说得好!你很会思考问题。生4:我还注意到诗人描写的天河和传说中的不一样。传说中的天河非常宽阔,风大浪深,牛郎骑着牛儿也过不去;但诗中却把它描写得很浅,而且还说“不甚宽广”。师:你很会欣赏诗歌。请你注意,在你说的“不甚宽广”前面,诗人还加上了一个什么词语呢?
18、(生齐答:定然!)师:这个词表示什么意思?生4:是表示“一定”“肯定”的意思。师:对。那么诗中还有哪些诗句中的词语和这个词语相同或相近呢?(学生纷纷回答:还有“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定然在天街闲游”)师:大家都知道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悲剧,可是郭沫若先生为什么要反弹琵琶,把他们的故事描写得这么美好呢?生5:我觉得这是他的一种美好的愿望,也可以算是一种理想吧!生6:这些美好的描写明明不存在,可是作者却用了那么多表现肯定语气的词语,我觉得这应该表现出他对这种美好生活一定能够实现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师:说得好!文学创作不仅映射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反
19、映出一定的现实生活,同时它还有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功用。除了同学们所说的这些之外,诗人是否还有别样的感情或愿望在里面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教师展示诗歌写作背景和诗人生活及文学创作特点的介绍资料,学生边看边思考)生7:老师,我在想:郭沫若这样写是不是还是因为对现实生活不满,想要表达一种对现实的憎恶呢?师:你们的意见呢?生8:我也这样认为,我觉得诗人似乎对现实感到非常无奈,渴望改变现实,渴望脱离现实生活。师:很好!你们的感悟能力很强。是啊,想到如此美的“天上人间”生活,诗人一时竟有些不知“今夕何夕”,甚至几乎想要“乘风归去”了。然而现实是不能逃避的,这样诗人心中就难免产生出一丝无奈和悲愤。师:短短的
20、四节诗,诗人却带领我们忽而人间,忽而天上,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随着他的思绪意兴遄飞。那么,他究竟描述了哪些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师生共同梳理诗歌内容,总结出景物描写的顺序为:街灯明星街市街市物品天河牛郎织女流星)师:我们看到,在这个景象描写顺序中,我们的视角悄悄发生了变化。这其中只有一个景物“街灯”是真正出自“人间”的,那么,诗人是怎样把我们由“人间”引到“天上”的?生1:他通过一个比喻,把“街灯”比喻成了“明星”。生2:不是一个比喻,是两个。还有一个是把“明星”比喻成了“街灯”。师:哦,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呀!这里诗人运用了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生3:应该是联想吧!师:对,这种由一种事物想到
21、另一种相似事物的过程就是联想!联想的两种事物必须有一定联系,要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性质。那么大家还能不能给老师举出一个联想的例子?生4:我们写作文经常写到的小孩的脸像红苹果就是。生5:由牵牛花联想到小喇叭。生6:由园丁联想到老师,由羊群联想到天上的白云。师:大家说的都对。诗人由夜空中的明星又想到天上的街市,这是否也是联想呢?生7:不是,这应该是想象。师:是的,想象与联想是不同的。它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是由此及彼,想象则是无中生有。【教学反思】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诗歌教学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体裁文章教学之处,不论是对意象的把握、意境的感悟,还是对其含蓄蕴藉的情感的体悟,都有
22、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对于天上的街市这样一首抒情诗来说,其独具魅力的语言美、情感美和结构美,非借助反复诵读不能获得感受。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着重从一“读”字入手,把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均融入对诗歌的诵读之中。通过“初读”“学读”“析读”“背读”几个递进的目标,学生反复朗读、互相评议、思考展示、合作交流,逐渐完成了由内容感知到语言品味,再到情感体悟以至结构把握的认知过程。学习的过程轻松、愉快、有效,既有个性体验的展示,也有富于价值的思维碰撞。教师则仅仅起到了一个学习引导者、参与合作者的作用,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不动声色地
23、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整堂课师生情趣盎然地紧紧围绕诗歌语言本身进行解读,对话充分而有质量,较好地体现出了教师民主、感性的教学风格。从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到完成对诗歌意境的感悟,这是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于本课设计的初衷是以反复朗读为主要教学方法,暂且搁置对语言的知性接触,就导致了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被放置到了教学的中后期,虽然使学生对诗人的情感寄托有了较好的感悟,却影响了前期对诗歌语言美甚至情感美的品味。另外,在“学读诗歌”这一环节中,学生对诗歌语言之美的感受只停留在对诗歌朗读的基础上显然是不够的,学生对诗歌语言由感性到知性的认识过程还是比较浅显,如果能够和接下来的“析读诗歌”环节更好地结合起来
24、,效果可能就好多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过于关注对诗歌朗读技巧的引导不仅影响了学生对诗歌意象的触摸,也可能破坏了学生的“元认知”,使学生初读诗歌所建立起来的最初体验没有及时地向文本语言靠拢。诗人艾青说:“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从这一方面说,本课教学显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教学感悟】亲近诗歌守望语文之所以选择这样一首现代诗作为优质课参赛的课题,或许是出于一种难舍的“诗歌情结”吧!在我参加的几次区、市级讲课比赛,乃至2006年参加的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中,我都选择了诗歌。尽管她(诗歌)曾带给我迷惘乃至痛苦,但我仍对她不离不弃,与其说是由于对她
25、“情有独钟”,毋宁说是由于我心底里有一份执拗的“执着”。教学路上十几载的磕磕碰碰,寻寻觅觅,营营索索,逐渐打磨掉的是激情燃烧的禀性,难以放弃的是对语文教学永难割舍的守望。勿庸讳言,当下不是一个产生真正诗歌的时代,缪斯女神的孪生姐妹似乎只能是苦难,难怪古人云,诗穷而后工。诗歌的式微似乎也直接影响到了诗歌的教学,我们遗憾地看到,不仅教师多不愿(抑或不敢)教学诗歌(尤其是现代诗),学生对诗歌也大多不感兴趣。文学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正黯然失色。或许是出于一种挑战自我的心理动机吧!那次的省优质课评比,我惶恐地向缪斯女神伸出了手,渴望着一次震颤心灵的碰撞随后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我痛苦地踯躅在这次教学生涯中注定
26、唯一的省级赛课的折戟沉沙或许是岁月之河冲蚀而成的漶漫吧,或许是深夜书籍中哲人的低语而作的疗治吧,抑或是由于心底那份执拗的“执着”与热爱的火焰吧都无从断言。总而言之,我又继续上路了。而且,一次再一次,和我的学生一起,向缪斯投去了青眼。凤凰涅槃,其痛也深,其乐也遽。我喜爱诗歌教学,正如我一如既往地喜爱着语文。因为喜爱,我可以静下心来,和学生一起泛舟书海;因为喜爱,我可以抛却功利,不计一时的得失,只关注学生的发展;因为喜爱,我才会拂去浮躁的红尘,坚守一方纯净的教学圣地;也因为喜爱,我才会执拗地一次次引领学生,步入缪斯神圣的殿堂。一个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诗性的熏陶。正如我们无法不亲近自己的母语。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一个儿童都是折断了翅膀的天使,他们来到人间,正是为了找寻翅膀。我们可能无法让他们再度飞翔,然而,我们不能放弃给他们追寻梦想的机会。让学生喜爱诗歌,喜爱语文,给他们一双追寻梦想的翅膀。 我,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