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与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第六届“大国高职教育”博士论坛会议综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6689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3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与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第六届“大国高职教育”博士论坛会议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与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第六届“大国高职教育”博士论坛会议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与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第六届“大国高职教育”博士论坛会议综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 期 年 月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作者简介:闫利雅,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文章编号:()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与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第六届“大国高职教育”博士论坛会议综述闫利雅(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摘要:年 月 日,第六届“大国高职教育”博士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 位报告人、位与谈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加快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两个主题,展开了内容丰富的学术研讨与思想交流

2、。论坛立足理论与实践对话交流,深入探讨了职业教育的现代性、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量化指标、学生与教师发展、技能形成、高中阶段“职普比”、过程性评价与职业教育实践、高职教育应用型科研评价、职业院校职业知识生成模式和构建中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等问题。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搭建一个理论与实践对话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职业教育理论的应用、政策的落实和高职教育实践的创新。年月 日,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职业教育评价研究基地和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编辑部

3、联合承办的第六届“大国高职教育”博士论坛在北京召开。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加快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中原工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邯郸科技职业学院以及 中国教育报 教育与职业 等四十多所本专科院校、研究机构和期刊媒体等单位近七十人参会。一、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

4、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具体来讲,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探索(一)职业教育的现代性与现代化量化指标 职业教育的现代性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

5、育的现代化标志就是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北京师范大学李兴洲教授认为,现代性是适应当前时代的共性价值追求,以及这种价值追求在当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的行为体现和存在形式。这种价值追求主要体现为自由和理性两大特征,理性是自由基础上的理性,自由是理性观照下的自由。职业教育的现代性是现代职业教育自身特征的集中反映,它体现了职业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些新特点和新性质,如人道性、民主性、理性等,是现代职业教育区别于传统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教育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融合。职业教育现代性有三个功能表征:促进现代人的主体性发展与完善、推动现代社会职业伦理发展与职业社会塑造、推进社会公平与经济可持

6、续发展。因此,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办职业教育,即坚守价值理性确保职业教育的育人本色,恰当的工具理性取向有助于职业教育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可助力职业教育发挥独特的类型作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量化指标进入 世纪,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加速,在制度机制现代化、软硬件办学条件现代化、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然而,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指标有哪些?如何判断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程度?这些问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和震教授从国际组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遴选出四项:内部效率、公平机会、匹配程度和就业能力。这四项指标并不完

7、全,毕竟中国职业教育承担的使命和任务繁重多样。内部效率维度有三项量化指标:高水平职业院校占比超过 ,达标职业院校占比 ,教师硕士学位数占比 。机会公平维度有两个指标:职普比 以上,建立多级分流与融通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生均经费达到同层级普通教育的 倍。匹配程度维度有两个量化指标:产教匹配、专业 产业迭代适应 ;科教融汇、先进技术融入程度 以上。就业能力维度有两项指标:毕业生持优质行业证书上岗率超过 ,学业评价考核标准淘汰度 左右。用这些指标对照现实,职业教育现代化过程还要解决许多难题。例如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问题,预计今年年底达标率为 ,越往后越难。此外,还要推动产教融合走向体系化、深层次,实

8、现职业教育自身高级化、数智化、融合化、类型化与适应性的结合。总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探索需要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支撑。(二)职业教育现代化中学生与教师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其对职业教育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很高的要求。事实上,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人的观念、素质和能力的现代化很重要,研究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问题很有必要。当前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刘云波博士介绍了一项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的大规模调研,从 年 月至 年 月,课题组对北京、天津、江苏、河南、内蒙古、四川、重庆 省市,所高职和 所中职的学生开展调查,结果显示:一是职业教育存在地区差异,学生能力素质

9、方面呈现中部凹陷,即数字技能水平、胜任力、专业素质、情绪调节能力、抗逆力、自我认知水平和沟通社交能力均存在东、西部地区学生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学生;二是职业教育存在年级差异,即入学冲击与适应,学习参与的先高后低,专业认同和职业成熟度以及各项能力素质随着年级增加而增加;三是职业教育存在家庭社会背景差异,各项素质和能力方面,高 的学生在能力素质方面显著高于低 学生。高职院校卓越“双师型”教师发展机制研究清华大学贺世宇博士关注卓越职业院校教师的成长问题,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开展了文献回顾和深度田野调研。她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和身份两个维度,描述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群相”特征:跨越多个主要活动场域、

10、具有典型工作、代表性实践与互动主体;多重身份与角色的张力与冲突;双重专业化实践与相应的知识基础。她对卓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建议:一是分类实施,根据知识模块分类培养;二是将课程开发、参与校企合作等典型工作任务纳入必要考核;三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引导教师多角度的深度参与跨界实践,承担角色;四是进一步挖掘和发挥优秀教师引领作用;五是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与标准制定;六是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三)职业教育现代化中“技能形成”年 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年 月,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明确规定了“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职业

11、教育如何促进技能形成、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成为热点话题。针对技能工人参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逻辑,南开大学王星教授从社会学角度指出,我国的教育强国战略,是把职业教育或者其他类型教育当作自变量,以教育供给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然而,很多研究发现,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技能人才可能阻碍技术的创新,起反向作用。也就是说,存在技术创新陷阱,即技术创新在生产力提高上会有瓶颈,并不是每一次技术创新都能提高生产力的增长率。为弥补技术创新中的社会断裂,职业教育的角色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技能人才形成的基础制度载体之一,其介入社会系统的有效性不但能消除技术人才群体的技能失效焦虑,且能够助力技术在应用

12、环节创新的实现。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体系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功能的发挥受制于社会系统,这种在地性对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技能供给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倡导大职业教育主义,分析技术创新中不同链条环节的属性,方能更好地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技能型社会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是技能形成,政府在技能形成中如何作为值得深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姜蓓佳指出,从技能学习情况来看,技能是分等级养成的,随着技能等级升高,技能形成组织依赖性会逐渐增强,对学习场所与学习时间都会提出更更高的要求。她认为,技能形成的关键点是产业体系与教育体系之间能够实现对接,技能形成中的产教融合关系构建要充分考虑外部经济制度。她指出,我国技能形成模

13、式转变中存在几个问题,例如技能投资不足、产业人才需求报告缺乏、企业利益缺乏保障、校企合作缺深广度和职业技能证书制度体系缺位。为此,她提出了分级分类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开展自上而下的产业人才需求调研、重构国家职业技能证书制度、明确企业承担的角色、开发具有实质价值的合作内容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四)职业教育现代化中高中阶段“职普比”高中阶段“职普比”是很容易引起热议的话题,学生、家长、专家和企业家围绕这个话题产生很多争议,这也是不能回避的话题。年 月正式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提出,“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这是将原来的“普职分流”变成了“职普协

14、调”,这并没有减少大家对“职普比”的热议。在各地“职普协调”的具体政策中,究竟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还有待继续探索。和震教授指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存在差异,“职普比”与分流时间需在因地制宜和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职普比”大体相当的政策追求,全国整体上的“职普比“应有底线和红线(),越过这个底线将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实际需求。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刘宝存院长、教授介绍了高中阶段“职普比”的全球图景与影响因素 。他从空间、时间和教育系统外部要素三个维度,分析了高中阶段“职普比”影响要素的逻辑关系,发现全球中职比例长期维持在 水平,我国同期的中

15、职比基本稳定在 ,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但略低于以经合组织和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区域与国别间差距较大,但这一差距呈现缩小态势;中职比例受到经济、文化、制度与资源要素的综合影响。对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有三点启示:一是各地区在划定职普比时应谨防“发达地区越应划定更高中职比例”的刻板印象,同时摆脱对其他地区盲目追随的态度;二是划定适宜当地的职普比例应以对当地经济结构与文化背景的了解为起点;三是各地应充分发挥制度与资源要素对该比例的支持保障作用。(五)职业教育现代化中“过程性评价”自 年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以来,教育评价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深受各方关注,在教育评价

16、改革的理念、实践和评价方式等层面都有新进展。邯郸科技职业学院薛刚博士在理论基础上探讨了过程性评价的时代要求与研究朔源、内涵分析和特征阐释;在职教逻辑上分析了过程性评价在职业教育评价中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构建了职业院校学生“五育”过程性评价设计理念;在实证研究上明晰了职业院校学生“五育”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研发了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系统。他认为,过程性评价是主要面向“过程”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对学习“全过程”的“全要素”进行的评价;是通过一个过程(评价过程)对另一个过程(学习过程)进行表征的过程;是一个“机体”,具有“机体”的一切属性。三、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年 月,

17、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为职业教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一)从教育学知识体系看高职教育理论如何看待教育发展与教育理论建构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研究员认为,理论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发展的要求,符合实践的需要。经过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调研发现,教育学要不断回归逻辑起点和逻辑主线,由此搭建内容。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技术、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是培养时代新人、技能人才的活动,突出思想政治

18、属性,体现职业水平特征。从与社会的关系上看,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研究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分别围绕育人活动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展开,目前这两部分研究都不够。他认为,以育人活动为研究对象,要把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技能人才作为本质要求,把教育规律渗入教育教学过程;以职业教育系统运行作为研究对象,要把支撑社会发展作为本质要求,关注与社会系统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把其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推动履职社会功能并由此推动职业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二)建设中国式职业教育自主话语体系对于如何建设中国式职业教育自主话语体系这一问题,江苏师范大学赵蒙成教授分析了话语和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话语具有价

19、值性与文化性、权力性、境域性、象征性、半结构化等特征,他特别强调话语的价值。普通人的日常行为或生活实践不是完全明晰的、由理性思考和理论知识决定的,理性原则仅仅是普通人行为的影响因素之一,而且常常不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此外,话语还具有体系独立性、日常性与潜隐性等特征。知识的基础是科学世界,本质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性质与运动规律的反映及其结果。知识具有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适性、“真理”性、系统性、抽象化、结构化、符号化等,它只有在理性逻辑支配的活动中才能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职业教育的话语体系有四个主要特征:职业教育的话语体系与其他教育的话语体系不一致;我国职业教育的话语体系深受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

20、育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话语总体上具有消极意味;政策话语在我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但政策话语与日常话语存在着显见的错位。最后,他提出了构建优化我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进路:一是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有自身的规律,充分重视话语体系对于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二是竭力确立师生的日常话语的核心地位,保障师生的话语权;三是聚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本土问题,注重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现代化。(三)重构高职院校职业知识的实践模式产教融合对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还有典型的生产案例纳入教学内容,都是为了促进职业院校职业知识

21、的生成。郑州大学汪冰冰博士指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需要对职业知识体系的独特性进行研究,包括职业教育知识的类型、职业教育知识观、产教融合中职业教育领域知识整合的困境等问题。她采用跨案例的研究方法,得出高职院校职业知识主要有三种形成模式的结论:基于学科化逻辑的职业知识整合模式、基于企业实践逻辑的职业知识重构模式、通过批判性综合化的职业知识重构模式。她还提出了促进高职院校职业知识重构的建议:一是构建统一职业能力框架及标准;二是加强知识整合过程的企业与行业的责任;三是高职院校需对自身的知识观进行对象化审视;四是重视“视域融合”双师型教师作为知识重构的重要载体。(四)推进职业教育应用型科研评价学术评

22、价对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内容的学术评价,对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规律性有规范约束力。职业院校举办的学术期刊(简称职院刊),是职业教育领域科学研究发表的主要阵地。对职院刊的评价能有效提高期刊内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引导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王雅静博士从学术评价视角研究职业教育,介绍了职业教育应用型科研与职院刊现状、评价学视角下的应用型科研评价、评价院首届职院刊评价实践和职院刊评价的特点。她指出,高职教育科研是偏向应用型的科研,根据这个特点,期刊定位于服务院校或区域的发展,且呈现行业系统科研的特点。因此,职院刊评价有四个特点:一是坚

23、持分类评价,定性定量结合,注重期刊多维协调发展;二是根据职业院校科研特点,引导期刊加强管理力和特色化建设;三是组建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同行评议专家队伍;四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规范评价流程。(五)构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援助和外交正能量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协同行业企业“走出去”,培养在地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着很大的影响力。对于如何构建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陈思博士认为,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和职业教育“走出去”不断深入,需要

24、打造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彰显中国职业教育的本质,承载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与认同。她指出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必须扎根中国、立足新时代、凸显职业教育。目前我们面临话语质量不高、传播效果不佳、国际话语权不强等现实困局;可通过谋篇布局、突围破局、开拓新局等路径,构建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四、共识与未来展望论坛共有 场主题报告,位报告人、位主持人和 位与谈人展开了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论坛有三个共识:一是职业教育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教育学、哲学、社会学和评价学等多学科视角研究职业教育现代化问题,研究

25、方法更加科学,有大规模实证调研、质性研究、历史研究、案例研究等,丰富了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资源。二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很多话题民生关注度很高,涉及利益相关者群体比较大,比如高中阶段“职普比”和中职教育的质量等问题,很容易引发热议;职业学校内部存在着分化现象,推进职业学校达标工程、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在现实中仍然存在某些困难。三是职业教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要形成有真实影响力的话语体系和实践模式,需要研究者扎根中国职业教育实践,以真研究的态度,研究真问题,更需要与产业界合作,形成中国特色的实际价值,以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参考文献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前线,():李兴洲 论职业教育的现代属性和功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震 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守正创新 中国教育报,()康云菲,刘宝存 高中阶段“职普比”的全球图景 教育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