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00 22 33年年第第11 22期期 研学堂 作者简介 朱佳瑞,西安思源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审美素养对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意义 朱佳瑞 摘摘 要要 美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有净化心灵,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作用。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不容忽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借鉴美育的方法,更可为德育注入新的活力。在现今高校教育中,由于大学生审美认知、审美自律的缺失以及学校美育的片面化,致使大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积极的审美观念。因此,辅导员需从大学生的审美知识理论、审美实践训练中提高其辨别、评鉴美的事物的
2、能力,增强其审美判断力,全面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加强大学生美育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助力。关关键键词词 审美素养 学生管理 辅导员 大学生 中华民族对美的精神的追求源于东方哲学,论语 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语,说明对于学生的教育既在于通过诗书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又要求在礼节、规矩的约束下使学生树立人格,知礼明礼。然而,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信息的多元化,诸多学生在网络的不良影响下,在思想上将错误的、扭曲事物反而归于对“美”的表达。由此可见,目前对于大学生的美育已是迫在眉睫,辅导员应重视美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审美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高校对大学生审美教育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在
3、日常课程的安排中多以专业课为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往往仅以开设美术技法训练,或公共选修课为主要途径。同时,学生对美的认知与接受程度也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通过美育课程可以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另一部分学生则对美的认知过于片面,未领悟到美的本质,对美的理解存在偏差。教师单单认为仅凭传授知识便能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能力与审美观念,便会忽视了美育对学生道德、修养以及气质等内在品性的重要意义。辅导员如果将美育融入日常工作,从形式与内容中创造美,给予学生美的感受,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独立的审美能力与积极的审美态度,培养学生对优劣、美丑的辨别、评鉴能力,便能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全人格,
4、净化心灵的终极目的。一、增强大学生审美素养的必要性 美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做好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为学生工作提供助力,若要求大学生掌握审美技巧、提高审美技能,便更需要其深刻领悟审美教育对于提高思想觉悟、健全身心、促进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美育是 立德树人 教育方针的重要立足点和有力载体,在传统教育中是孕育在德的范围内。从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以德树人,教授六艺,诗教就包含了德育的内容”。1高校教育中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中应重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将美育融入其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通过借鉴美育方法,增强艺术性、实效性,将传统的说教改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5、以极具艺术性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培育学生优良品性、思想感悟、立德修身、美化心灵,建立积极的审美情趣。在美育的作用下,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才,将真、善、美高度统一,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由于大学生深层次审美能力的缺失,对美的感受与认识较为浅薄,只能看到美的绚丽外表,缺少对事物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辅导员需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由浅到深地对其审美观、审美能力进行引导与培养,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感,自发地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将认识上升为信念,继而外化为行为,最终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1同时,如果高校辅导员老师可以认识到美育对于大951朱佳瑞
6、/增强审美素养对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意义学生的意义,不断创新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就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艺术熏陶,以此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丰富他们的心理结构,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1鲁迅先生说过:“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仍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2。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谈话或班会等活动中,如果想通过审美教育点燃学生向美之心,以审美情感感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使其接受教育,通过讲解、叙述远远不够,还要让他们有直观的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单单通过文字给学生讲述革命先烈的红色事迹,未免过于片面,因未曾经历所以不能深刻领悟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或在分享优秀艺
7、术作品时,仅仅从形式中体会作品所传达出的美感,便是走马观花,忽视了作品背后的重要内涵,学生便无法真正感受到艺术本质美的存在。辅导员应将学生的德育、美育融入学习、生活之中,如在教授红色文化知识的同时组织学生去纪念馆参观,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伟岸形象映入眼帘,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先辈们的铮铮铁骨,更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感知到爱国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美育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轻松的氛围,美育的开展不仅是对学生鉴赏美的能力的提升,也是对其行为思想的规范,一场展览、表演,感受到的不仅是绚丽的外表,更要理解事物背后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在优秀的艺术作品面前,学习红色精神、坚定民族信
8、仰,以生动的艺术作品的形式点燃无数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将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感性的美育相结合,“运用灵活的美育形式和审美感情去感化学生,使他们形成共鸣,从而增进亲切感和相容度,从而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入耳”“入脑”“入心”的优美效果”1,在不自觉中接受教育,实现身心和谐发展,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丰富学生思想,提高精神境界。二、大学生审美素养的缺失(一)审美认知存在偏差当今社会,网络媒体飞速发展,信息多元化,互联网作为学生高效学习的阵地、及时获取时政热点信息的渠道,现已逐渐成为多数大学生娱乐休闲、社交八卦的“主阵地”,追星、视频、模仿等才是网络的“主要功能”,网络的积极作用已被学生忽视,审美
9、的偏差、消极的态度,已经淹没了大量有用且正面的信息,面对网络中的低俗事物大学生却纷纷追崇,扭曲的审美观致使其思想道德观念逐渐世俗化,偏离了正确的审美观念。另外,进入大学之前的学生们,由于被家长管束、校规约束,步入大学后觉得自己已是成年人,要远离父母,崇尚“自由诚可贵”的理念,认为大学阶段正是展现个性的时候,明星、网红逐渐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夸张的服饰、不合时宜的装扮、另类的造型、浮夸的发色等统统被学生标榜为突显个性与时尚的代表,“烫头”“染发”“浓妆”“奇装异服”更成为他们展现自身“独特美”的方式。大学生对新异文化无选择地盲目崇拜,导致其对审美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正确的引导,从而在审美认知
10、上出现偏差。同时,学生过于在意外在美,认为美的表现重在穿衣打扮,个人气质的展现在于外表的精致,而对于自身素质的提升、知识技能的学习却毫不在乎,对美的认知过于肤浅,忽视对自身内在气质、道德修养的提高,美学、艺术等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便成为学生放松、休闲、开小差的“场所”,“严重影响了艺术类课程精神家园作用的发挥,正在成长的大学生无法从艺术之美中感悟生命之美和人生之美”。1大学生对“外在美”的不断追求,使其忽视了真正的美的事物,缺乏对美的正确认识与感知,未意识审美素养的提高对自身人格魅力、独立个性与真善美品质的重要意义。另外,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教育,思维、情感、语言出现逐渐被世俗化的趋势,在审美认
11、知中出现偏差,网络词汇、影视台词在大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已被频繁使用,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交流时已成为“口头禅”,有的词句甚至出现在学生的教科书中,被大众“娱乐化”的语言已经在学生的生活中产生巨大吸引力、影响力,网络词语已经深深根植于他们的大脑之中,无意识的语句、潜意识下的行为都是对个人思想、情感与价值观的反映,突显学生的精神面貌。以上种种现象表明被大众“娱乐化”“世俗化”的语言,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表达中,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与情感。(二)审美自律的缺失大学生中存在盲目跟风、不文明行为等现象,如061朱佳瑞/增强审美素养对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意义随意丢弃垃圾、举止不得体等与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行为。学生将个人自律能力的缺失,标榜为展现“个性”的方式。如在部分大学生的认知中,常常将“旷课”“挂科”视为大学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课堂上“人到心不到”也逐渐成为常态,文体娱乐等活动被学生当作校园生活的中心,考试前的突击复习,“临时抱佛脚”成为期末通过考试的重要手段,对专业知识的真正掌握则是片面的,更有学生产生学习无用的想法,高校最终成为他们虚度光阴、消遣放松的场所,始终缺乏对知识的渴望、研究学问的热情,与坚定的意志信念,没有承担责任的意识,未将“推动知识和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社会问题的解决、人类文明的进步作为自己的使命”3。将对自我行为、思想的约束抛之脑后,优异的成
13、绩只为获得荣誉后的自我满足,缺少对知识的渴望与敬畏,自律意识淡薄,不注重自身个性的培养与提升。另外,因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大学生之间出现攀比现象,认为物质的满足高于精神的富足,缺少自觉批判、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忽视精神上满足的重要意义,“将完整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加以割裂而异化为单向度的实体存在”3,过度依赖物质需求带给自己的满足感。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大学生“审美自律”的缺失,逐步世俗化的思想已远高于个人对理想信念的坚持,他们还未真正意识到自身人文素养、审美素养提高的重要性,精神、思想、气质与品格的提高对人生积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对真善美、假恶丑的分辨、评鉴,反映着其自身是否具有审
14、美自律、审美素养,而个人的审美力与创造力则影响着自身的思想与行为,也是考量其实践能力、自我意识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标。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我们不仅要教授他们专业知识,提高知识能力,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自律意识,以及作为一名成年人应具备的、自觉地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使自身达到真善美统一的人生境界,提高自我美育意识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健康的审美情趣。(三)学校审美教育的片面化近年来,高校一直提倡美育,逐步认识到审美素养的提高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但因过于重视必修课、且各专业间存在差异性,导致大学生对美育理论、美育实践的接受程度参差不齐。如艺术类专业主要以艺术实践为主,对创作技能要求较高,学生掌
15、握的理论知识反而较少,人文社科专业则对审美理论内容较少涉及,大部分注重课程理论的教授,缺乏实践性,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而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于审美知识的掌握相对于前者则更为片面,他们对于美育课程的学习,大多源于选修课学生也并未过多重视,且少数学生的审美知识储备还停留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的音乐、美术内容中。因此,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审美教育课程虽面对全校师生开放,但相对于必修课程则是受关注不够,美育多数在选修课中开设,课程设置上也较为单一,过于片面被边缘化,部分专业中更是没有开设审美类课程“与国家政策层面对美育改革内容的积极强化,教育部与地方政府签署美育改革发展协议的重大举措,多源资
16、源优化整合,美育数据库建设,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等内容严重脱节,不利于当代学生的全面发展”3,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另外,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情感,塑造心灵,使人达到全面、自由的发展,以树立健全人格,陶冶情感为目的。德育在于提高学生政治素养、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为目标。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包含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内容,但多数老师的授课形式过于死板、教条,授课内容枯燥、刻板,课堂氛围沉闷,政治性过强,除了思修等课程中包含道德、修养与法律的内容,美育内容并不突出,被较少谈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因师资力量的缺乏,专业的美育教师欠缺,学校教师对美育认识不
17、够全面,在课堂上谈及美育问题时不够深入,往往一语带过,致使学生对美育的认识不够充分,并未意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也忽视了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一味照本宣科,灌输说教成为课堂上主要的教授方式,“空洞而脱离实际生活的说教,很难对学生产生威信力,反而加重了学生对这门课的逆反心理”4,课本上教条的概念、理论则成为学生接收的重点,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的师生互动则被乏味的讲述、严肃的环境所替代,对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则被抛之脑后。教师若将美育的多样性融入日常教学中,辅导员将审美教育融入学生工作中,发现美的形式,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美育融入学生管理161朱佳瑞/增强审
18、美素养对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意义中,理论实践结合,既增强课堂感染力,又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认识美,与学生产生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途径与作用 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5。美育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辅导员应重视学生美育,“在德育中导入美育,使理性的灌输变成生动的形象,使道德说教转化为道德情感的陶冶”1,充分发挥审美的情感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无形中使自身思想情操得到进一步升华,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审美态度。但高校中美育工作往往易被忽视,辅导员不具备健全的美学知识理论体系,学
19、生对审美的认知也较为浅显,过于盲目,不具备分辨美丑的能力,在学校也未曾接受过系统的审美教育、审美实践,而“审美教育是双边的活动,教师自身也具有倾向性的引导作用”6。因此,辅导员若要将美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必须从自身出发,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提高对美育的认识,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将美育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认识到我们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课下的答疑解惑、谈心谈话中,更是在讲台上,我们要正确认识美育的作用,有渊博的学识、无私的精神,通过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将美育与自身的素质建设相结合,做美的引领者”6,在语言、行为中将美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认识到、注意到自
20、身的行为美、气质美,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身审美水平、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高校作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辅导员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说理教育要能打动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其中的形式到内容能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1。除了利用上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如组织形式多样的班会传授美育知识、开展审美实践活动,以主题比赛的形式,如设计大赛、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使学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感受美的本质,或在谈
21、心谈话中对学生的审美观予以正确引导。辅导员也可以在走访宿舍中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在日常的聊天谈话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还要加强学生自身的审美知识教育,鼓励学生多看杂志和报纸,培养广泛兴趣,学习专业知识之余多阅读艺术类专著,关注中外优秀的绘画、雕塑、设计类作品,丰富自身艺术修养,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促使学生个人素质、人文修养得到全面提高。对大学生的审美知识教育与审美实践教育应并重,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捕捉美的“眼睛”,发现美的规律,释放个性,在个人的创新与老师的鼓励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保持真诚的心态。同时,培养大学生创新创造的审美技能与独立自
22、主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现艺术美、感受艺术价值,体会艺术创作背后的喜怒哀乐、生活百态,在不断接触美的事物的同时,洗礼心灵,净化情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参 考 文 献】1 秦玉国著.美育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示范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 0 1 7.2 鲁迅.鲁 迅全 集:第一 卷M.北 京:人民 文 学出 版社,1 9 8 2:2 7 4.3 张龙,于洪娜.高校美育德育的当代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 0 2 1.4 原平.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长春:吉林大学,2 0 1 2.5 徐冬玲.审美教育:高校德育的重要课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 0 0 3(1 1).6 黄签名.辅 导 员 价 值 论 M.天 津:天 津 大 学 出 版 社,2 0 1 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