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探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6189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探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探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探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探讨张旭晨(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0039)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丰富,包含中华民族广泛认同、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弘扬、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基于此,笔者主要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探讨。关键词:高中物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01-0040-032014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

2、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具有重要作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但是调研表明,部分学校高中物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并不理想,普遍比较关注物理公式、物理概念、物理定理等应试内容,而对物理学科精神培养、人格塑造、素质提升作用缺乏必要重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意义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许多积极的现实意义。其一,丰富课堂教

3、学内容。过去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材料主要来源于课本,但是课本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点时认为课本过于抽象,与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距离,导致学生对高中物理的理解难度较大。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突破课本限制,拓宽学生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优秀文化的感染,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其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带来学习的新鲜感,在教学内容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生动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4、,使用多媒体技术或模型和实物,改革和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形式也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其一,科学性原则。一方面,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在课堂中考虑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保证在课堂中所讲解的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引入,切实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注意到所引入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指导学生现实生活,避免出现在课堂中引入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其二,系统性原则。高中物理教师将文化

5、内容融入高中物理教学规划时,要避免出现文化盲目融入的问题。其三,共振性原则。共振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应当保证教师对所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以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其四,激励性原则。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当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个人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由探索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这对于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都是十分重要的。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策略3.1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构建生动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

6、良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物理知识转化为形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道德素质。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物理教材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媒介。因此深入挖掘物理教材的内容,在合适的物理知识点之中引入合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知识第一卷Research on Educational Methods教 育 方 法 研 究40-点和文化点的对接和响应,讲究因果关系承接自然而流畅,同时重视对校本资源的发掘,以更好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使学生身边的物理具有十分鲜活的亲切感和真实感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

7、且是一门情感交流的艺术。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极具中国特色的物理教育氛围,帮助学生从自身文化背景出发,通过交流、合作、探究、归纳、感悟等教学环节,无形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熏陶,逐步形成务实的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情。例如:讲授时空观、时刻、时间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使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借助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介,了解我国古代对时空观的认识,以此来形成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氛围2。经过课前调查,学生能了解到许多我国古代对于时空观的认识。学生一:受元气论和宇宙论影响,战国时期人们认为

8、“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橐天地”,即天地如同万物的口袋,而宙合又包裹着天地。学生二:墨家对于时空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将时间称之为“久”,将空间称之为“宇”,认为“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并对久和宇的含义作了相应的解释,认为“久,合古今旦莫;宇,东西家南北”,即“宇”是不同空间的总称,就是不同时间的总称,其中的“弥”字显示了空间和时间的广阔性和连续性。教师:墨家说宇是东西家南北,而不直接说是东西南北,“家”字在其中代表什么含义?学生二:“家”是指“中心”,可以作为方向判断的参照系,其中的东南西北都是相对于这个参照系而言的。但是这个参照系不是特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便定义的。学生三:早在先秦

9、时期,我国就将时间和空间综合起来考量,而直到 20 世纪初欧洲才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整合起来。教师(补充):对于时间和时刻的表述,古人认为有两种,一种是“无久”,即没有间隔,也就是当前所说的时刻,而这与当前微积分所说的t0 是相一致的;另一种是“有久”,即有间隔,也就是当前所说的时间。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时空观,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人的聪明才智,而这对于学生民族自豪感、认同感的激发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对爱因斯坦时空观学习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时空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效率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3.2 拓展教学内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载体3.2

10、.1 拓展中国物理学史内容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卓越的科技成就,尤其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四大科技发明更是为后世乃至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高中物理教学,将物理学史适时引入其中,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物理成就加深了解,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3。例如:讲解牛顿运动定律时,为了使学生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概念加深了解,教师可以适时引入物理史的内容。公元前 4 世纪西方普遍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维持的原因,直到 16 世纪 80 年代伽利略才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是在中国古代,

11、早在春秋时期墨子就在 墨经 中对于力作了较为准确的定义,“力,刑之所以奋也”,其中刑是形的变形,指代物体;奋是指动作或状态的改变。综合分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力是物质动作或状态改变的原因。相较于教师对“改变”和“维持”这两个词进行区分讲解,加入这段物理学史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物理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概念的理解、掌握,提高对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适应性。3.2.2 创设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根据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及认知水平,创设与之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在高中

12、物理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三种基本类型4。根据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道德素质、物理基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机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既定活动目标的基础上,起到出人意料的活动效果。例如:对力学知识全部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使学生布置“桥梁研究”的综合探究活动,使学生利用节假日时中学教育探讨41-间借助网络、报刊等渠道,了解桥梁的原理、结构、分类;了解我国悠久的桥梁文化,卓越的桥梁成就;参观附近的大桥,并了解该桥建设的相关数据,体验桥梁对于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制作桥梁历史的手抄报,用废旧纸张制作简易的桥梁模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弥补高中物理教学单

13、一、封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力学知识加强运用,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桥相关的内容,进而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社会服务观念。3.2.3 开设校本课程,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开设校本课程不仅是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渠道。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文化技能和个性发展需求,高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结合地方传统文化、本校课程资源等影响因素,开设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探究方法,增强学生物理知识实际应用能力5。例如:对电学知识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开设 生活中的电学知识 的校本课程。可以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以下几

14、方面:常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家庭电路的设计、简易电路的搭建、家电省电小窍门、人触电的原因、人触电后如何急救等6。通过这种课程内容设计,既能引导学生对他人、对生活、对社会多加关注,又能提升学生资源开发、科学探究、生活常识、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物理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极为有利的。3.3 创新教学方法,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很长的时间里,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偏重于物理知识、概念、规律的教学,很少涉及物理文化的内容,更少涉及中国自有的文化思想。我们的高中教师和高中生从小就生活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下,无论是行为方式还是思维方式都具有明显的中华文化烙印。高中物理教学中许多研究对于自然现象探索具

15、有普遍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借鉴中国传统物理探究方法及思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降低物理学习难度。教学活动中,如果采用类比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加深理解。常用的类比方法主要包括对称类比、模型类比、关系类比、等效类比。借助类比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融会贯通掌握新知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合理运用类比方法,帮助学生做好新旧知识衔接,提升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课堂综合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例如:可以将重力场与电场、磁场类比;将 R=U/I 与E=F/q 类比;将 U-I 图与 P-V 图、F-t 图、v-t 图类比,培养学生快

16、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其实类比思维就是中国最为根本的思维方式,易经 的主要思维方式就是类比思维。有学者曾经说过,中国古代之所以长期保持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性,之所以保持文学艺术的浪漫想象传统,根源就在于这种类比思维。类比思维不仅是中华民族创造发明的源泉,更是中华民族浪漫想象的源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类比思维,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思维特点,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于学生追求真理、了解社会、认识自然是极为有利的。4结语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降低了

17、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了对物理知识的系统理解,而且有助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拓展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方法等举措,切实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效果,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作用,进而切实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 陈爽,张艳燕,张冬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J.试题与研究,2021(26):47-48.2 高兰香,张开军.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的探讨J.科技资讯,2020(12):113-114.3 陶梦雨.高中物理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现状调查的分析与思考J.中学物理,2020(13):41-43.4 李学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物理通报,2020(08):126-129.5 程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新探J.中华少年,2017(31):187-188.6 范永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11):68-72.第一卷Research on Educational Methods教 育 方 法 研 究4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