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2012-2013第一学期期未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2012年元旦早晨,小林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林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就小林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
2.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 D.42寸液晶电视机对角线长度约4.2dm
3.在研究有关声音的问题时,有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a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钟罩内并设法抽出钟罩内空气,铃声明显减小;
②如图b,将刻度尺压在桌边,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露出桌面的部分,比较刻度尺发出的声音不同;
③如图c,用硬纸片分别快和慢拨梳子的齿,分析纸片发出的声音不同;
④如图d,在衣架的挂钩上系上细线,细线的两端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耳朵,轻敲衣架,可以听到很清晰的声音;关于这几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 ( )
A.①是想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B.②是想探究音调和伸露出桌外尺长短的关系
C.③是想探究响度和纸片振动的快慢的关系
D.④是想验证声音是否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于次声波声音太弱,所以人听不到;
B.超声波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
C.中考、高考期间,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从环保角度看,噪声一定是由物体做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5.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
A.扇来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 B.扇来的风是凉的
C.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从人体吸热
D.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
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①“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响度”
②“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③“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④“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7题图
7.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哪个现象相似?…………………………………………………………………………( )
8.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热 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9.如图所示,画中的人出现了错误的判断。以下四幅光路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
第8题图
10.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
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 )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大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11.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第10题图
第12题图
12.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正好追上乙,故两同学速度相等,相对静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3.星期天,小明在练小提琴之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悠扬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发出的,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练了一会儿,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就知道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判断是小刚在喊他。
14.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她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15.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在空气中 形成的;人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水面上形成的 (选填“虚”或“实”)像,若人蹲下来看水中自己的脸时,水中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看“电影”中的“影”是光通过放映机发生 形成的 (选填“虚”或“实”)像。
第18题图
16.一些人看不见的光、听不到的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线,声呐是利用 波工作的。物理中的光学仪器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为了看清邮票上的细微之处,我们会用 镜观察;
第17题图
晶状体
人眼 鱼眼 美人鱼戴哪副眼镜?
第19题图
17.如图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光路图可知,该天文望远镜的物镜
是 透镜,目镜是 透镜,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 (长/短)
18.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则根据图像可知: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②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 立、 的像. ③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沿光轴移动到40cm处的过程中,会像逐渐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19.如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 透镜
20.在我们做实验时,由于方法不同或措施不当都会导致测量过程中难以观察到现象或测量结果不准确。请在下面的表格中写出遇到问题时你的做法。
(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时发现平面镜内棋子所成的像比较暗,看不清楚。要使像看得更清楚,你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红外线的存在:
为了让这个实验现象(温度计示数)更明
显,我们采取的方法
是: ______ _ _____。
(3)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4)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
为了更好地显示在水中的光路,你的做
法是: ;
21. 下面是某班甲、乙两位同学在体育课上进行100米跑实验所记录的经过各处时刻的一组数据:
A(0m)
B(20m)
C(40m)
D(60m)
E(80m)
F(100m)
甲
0.00s
3.00s
5.50s
10.50s
13.50s
15.80s
乙
0.00s
3.20s
6.20s
9.20s
12.00s
14.20s
请仔细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同学作的的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理由是: ;
②两同学中,是 先跑过40m处,理由是 。
③乙同学在后60m(CF)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三、作图题(6分)
22.(1)如图甲所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请准确作出反射光线的方向、大致作出折射光线的方向。
(2)请你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图(22-乙)中的光路图
(3)如图(22-丙)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22-乙图
22-甲图
23-c图13
23-b图
22-丙图
四、实验与探究(3分+5分+5分+6分+11分)
23. ①如图23-a所示中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cm
②(b)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c)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s。
24.(5分)在学校的橱窗里贴出了一个通知如右图所示,小聪和小明积极的谈论这个问题:
①实验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是: 、 .
②在这次比赛中也可以通过相同 ,比较 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
③请猜想影响降落伞下落速度的因素: 。(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23-a图
竞赛通知
定于本周六举办降落伞
飞行比赛。请自备降落伞。
比赛时,从高处落下,下落
慢者取胜。
物理活动小组
25.(5分)小丽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丽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丽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如图所示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固定 的位置,再固定 的位置。(选“A”或“B”)
(2)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水沸腾后继续对水加热1 min。则水的温度是 ℃;
(3) 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a和b所示.则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通过实验可知,水在沸腾时要继续 (选填“吸”或“放”)热.
26.(6分)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华她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玻璃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____。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放在像的“烛焰”上的手指 被烧痛(选填“会” 或“不会”),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当蜡烛靠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7-a题图
(4)实验中她发现当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时,始终不能使蜡烛B与已点燃的蜡烛A的像重合,她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26题图
26题图
27.(11分)小明小组和小华小组分别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物距、焦距、像距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D.凸透镜能否成虚像
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经凸透镜所成像的情况与…( )
有关
A.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B. 凸透镜的焦距和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C. 凸透镜的焦距和物体到光屏的距离
D. 凸透镜的焦距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③由左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 ___㎝.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 ____.小明小组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原因即可)
④如右图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机上.
⑤实验过程中,若将一位老师的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如图b所示),光屏上原
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只向右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由此可判定该镜片
是 透镜,该老师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
27-b图
五、计算与应用(请写出必要的文字或公式)(5分+5分)
28.(5分)“十一”长假期,小军随父母到“六朝古都”南京旅游,从植物园出来后,小军看到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然后他随父母“打的”去海洋馆.在去海洋馆的旅
第28题图
60
途中,小军感觉到出租车开得过快,下车后小军凭乘车的发票(如图乙所示)举报了驾驶员的违章行为——超速行驶.请你思考后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3km内的价格为起步价,则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多少?
(2)在去海洋馆的过程中,出租车的速度有没有超速? 请写出理由
29.(5分)某一时期,上海到南京的某次特快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车站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39
10:29
11:30
发车时间
09:00
09:44
10:34
里程/km
0
84
165
300
请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火车实际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2)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012南通开发区期未调研试卷(八上物理)
一、选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D
C
C
C
B
B
B
D
C
D
二、填空
13.音调 空气 音色 14.凝华 放出 凝固 15.沿直线传播 虚 不变 折射 实 16.红外 超声 放大镜 17.凸 凸 长 18. 10 倒 放大 变小
19. 凹 20. 变速 速度不相等(相同路程时间不相等) 甲 时间少 7.5
21. (1)增加玻璃前棋子的亮度(或用光照亮棋子等皆可) (2)将温度计玻璃泡涂黑 (3)慢 (4)在水中滴入牛奶或豆浆
三、22. 略
四、23. 1.83~1.85 80km/h 184.4 24. 刻度尺或卷尺 秒表 路程 时间(或时间 路程) 重量(面积、下落高度等)
25.B A 99 b 吸 26. 位置 大小 不会 虚 不变 玻璃没有竖直放置 27. C B 15 同一高度或水平直线上 u<f
C 投影(或幻灯 电影放映) 凸 远视
五、
28. (1)10元 (2)v=72km/h 已超速(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无公式者扣1分)
29. (1)140分钟 或2.3小时 (2) v=120km/h=33.3m/s=2km/min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