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漆树中学九年级物理学案 第 5 页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漆树中学九年级物理学案第 6页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第19课时 13.5 其他简单机械(一)主备:汤兵 审核: 班 组 姓名: 学习目标: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构造;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基本特点。学习重点和难点:动滑轮和动滑轮的基本特点。器材准备: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滑轮、刻度尺。学习过程:A、复习及预习展示1、杠杆基本上分为三类,分别叫 杠杆、 杠杆和 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 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是 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是 杠杆。2、滑轮在使用时,如果它的轴_ _,这种滑轮叫定滑轮,使用定滑轮能够_ _,但是不能
2、 _ _,它实质上是一个 的杠杆。3、有一种滑轮,它的轴可以随物体_ _,这种滑轮叫动滑轮,使用动滑轮能够 ,但要_ _.它的实质是 的杠杆。B、探究新知1、观察思考并回答:课本P69图13.51蕴含什么科学道理? 2、小组合作探讨并回答: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动滑轮或动滑轮?应用了动滑轮的有: ;应用了动滑轮的有: 。3、探究:比较动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见课本P70“探究”)如图13.5-3甲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提着钩码匀速上升,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和弹簧测力计挂钩移动的距离,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钩码上升高度、弹簧测力计挂钩移动距离及用力方向。利用铁架台、滑轮组装一定滑轮,如图1
3、3.5-3乙,用弹簧测力计通过定滑轮提升同样重的钩码使钩码匀速上升,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和弹簧测力计挂钩移动的距离,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钩码上升高度、弹簧测力计挂钩移动距离及用力方向。利用铁架台、滑轮组装一动滑轮,如图13.5-3丙,用弹簧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提升同样重的钩码使钩码匀速上升,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和弹簧测力计挂钩移动的距离,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钩码上升高度、弹簧测力计挂钩移动距离及用力方向。实验次数钩码重G/N测力计示数F/N钩码上升高度h1/cm测力计挂钩上升高度h2/cm测力计用力方向123分析实验记录,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能够_ _,但是不能 _
4、 ;使用动滑轮能够 ,但要_ _.C、当堂巩固习题第一部分:基础题1、如右图所示,使用定滑轮提升重物,当分别在A方向、B方向和C方向拉重物时 ( )A.A方向拉力最小 B.B方向拉力最小C.C方向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拉力都一样2、如右图,用一个动滑轮把重500 N的物体匀速提起2m时,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人对绳子的拉力为_ _N,绳子自由端移动 _ _m,图4动滑轮的挂钩受到的拉力为 _N.3、下列简单机械中,一定不省力的是 (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D杠杆第二部分:提升题4、如下图所示的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 F2, F3,
5、那么,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55、如图4所示,动滑轮重为1N,拉力F为5N,则重物G和弹簧秤读数为( )AG为4N,弹簧秤读数为5N BG为9N,弹簧秤读数为10NCG为10N,弹簧秤读数为5N DG为9N,弹簧秤读数为5N第20课时 13.5 其他简单机械(二) 主备:汤兵 审核: 班 组 姓名: 学习目标:了解滑轮组的基本构成;知道滑轮组的基本特点;会根据具体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初步了解轮轴和斜面。学习重点和难点:根据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组。器材准备: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滑轮、刻度尺。 学习过程:A、复习
6、及预习展示1、使用定滑轮能够_ _,但是不能 _ ,其实质是 杠杆;使用动滑轮能够 ,但要_ _,其实质是 杠杆。2、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使用时既能 ,又能改变 ,但是要 。 图2 图3 图43、轮轴属于 (选填“省力”或“费力”,下同)机械,斜面属于 机械。B、探究新知1、使用滑轮组,应注意两个关系式(1)F式中F表示 ,G在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时,表示 ;在不计摩擦时,则表示 。n表示承担重物重(或重物与动滑轮总重)G的绳子的股数。(2)s=nh 式中s表示 ,h为 ,n表示承担重物重(或重物与动滑轮总重)G的绳子的股数。2、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来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1)首先
7、要分清哪是定滑轮,哪是动滑轮;(2)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看跟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有几股,那么n就是几 在图甲中我们用虚线把重物和动滑轮从滑轮组隔离,以重物和动滑轮为研究对象,有 绳子承担动滑轮及重物,所以用力F= 。同理,分析乙图可知,提起重物及动滑轮的力F= 。3、关于轮轴:轮轴在使用时,轮半径相当于 ,轴半径相当于 ,因为轮半径 轴半径,所以使用轮轴时能 。生活中应用轮轴的实例有 。4、关于斜面:使用斜面时能 ,但要 。生活中应用了斜面的实例有 。C、当堂巩固习题第一部分:基础题1、 右图是用滑轮组把陷入沟里的汽车拉出来的两种方法,你看哪种方法更省力? ( )A甲图的方法B乙图的方法C两图的方法一样 D无法比较2、用如图2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若拉力F为50N,则物重G为 N,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0.6m,则重物升高 m。第二部分:提升题3、在图36中,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G为物体重,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绳子的重力) F=GF=G 图5 图6第三部分:培优题4、如下图所示装置,滑轮A重40N,滑轮B、C各重20N,重物G=200N。求:不计拉线质量及滑轮转动摩擦影响,绳自由端在力F作用下,恰能以6cm/s向下运动,则力F的大小是多少?重物G在1min内能上升多少距离?(绳子足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