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他因何陷入对抗情绪?
江苏省大港中学 孙开霞
本文刊发于2014年第07-08合期《中小学心理教育》
一、案例:
上课时,小原和小华因为讲话扰乱了课堂纪律,被老师批评了。当时,两人都觉得很丢人。可是两天后,小原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认真上课、做笔记,问那位老师问题。而小华却觉得这两天过得极不舒服,他认为老师是有意让他难堪。“我甚至都不想见到他。”小华说。
小原和小华都产生了丢人的情绪,但两天后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小原和小华也感到很不可思议。
在咨询中,小华告诉我:一个月前,他也曾因为讲话被该老师点名批评过,当时感觉很丢人,后来就怕见到这位老师。这次,又被批评,让他感到丢人的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对抗情绪。虽说如此,小华也有自我怀疑的时候:尽管该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但课上得非常精彩,深得班上同学的欢迎。他觉得对这样的好老师不应该产生对抗心理,可是想起连续被批评,他又不自觉地陷入了对抗情绪之中。
二、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引发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信念,即个体的看法和解释。但是仔细分析,却能发现小原和小华在情绪处理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小原在被老师批评后,虽说也感到丢人,但是通过两天后他的行为来看,小原接受了丢人情绪,允许它自然地表露,自己也自然地经历了整个情绪过程。而小华,在第一次被老师批评后,没有有效地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导致负面情绪被压抑了下来。一个月后,相同的事情又发生了,负面情绪再次被激发出来,并且在强度上超过了第一次。由此可见,小原是一次体验丢人情绪,并且有一个完整的处理过程。而小华是两次丢人情绪的叠加,并且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因而有了更激烈的情绪反应。
三、对策
对照加拿大心理学家Leslie Greenberg对适应良好的初级情绪和适应不良的初级情绪的描述,可以推断出小原的情绪是适应良好的初级情绪,小华的情绪是适应不良的初级情绪。因此,在制定咨询方案时,我没有从改变来访者对事件本身的信念入手,而是依据小华的情绪状况,把重点放在疏通他的负面情绪上:引导他走进自己的负面情绪,去感受和体验情绪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完成完整释放负面情绪的过程。为此,我采用练习的方式帮助小华回想并重新体验负面情绪。以下是具体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想要重新经历的负面情绪;
第二步:回想负面情绪背后的经历;
第三步:揣摩当时的感受;
第四步:接受自己的情绪感受,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
(当然,在实际练习中,在每一步的后面还有很多细节性的问题。这里因为篇幅的限制,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四、效果
通过练习,小华完整释放了负面情绪。为了巩固成果,我又指导小华去体验其他的情绪。在持续三次的情绪辅导中,小华不光疏通了适应不良的初级情绪,还提升了情绪自我觉察力。一个月后,我又对小华进行了追访,他说已经没有对抗情绪了,也开始慢慢喜欢上那位老师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