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声说课及反思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要说的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6板块第二课回声。这一单元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科学,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和培养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意识。在读书识字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 回声是一篇生动形象的科学童话。小青蛙不明白为什么有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青蛙妈妈投石击水,在水波和声波相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回声的原理。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分析、把握和对学情的了解,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能用不同的语气读文中的对话。(二)过程与方法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把学文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学习语言的乐趣,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1.借助朗读对话的情境,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新词。2.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3.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语气读好对话。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学生现在上二年级了,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很多字,
3、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写字水平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 根据新课标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媒体辅助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以做促读,以读促思,读悟结合,多方位组织、点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等活动,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创设一个扎实有效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获,第一课时 识记生字,感悟课文。第一课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三)指导朗读感知课文(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一)
4、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放一段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你从中听到了什么声音?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奇妙的声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回声,我板书课题,生书空。 (这样创设情境直奔主题,接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引入新课。)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老师把注意力引导到两个主要问题上来,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里能听到回声?(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我们就带着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 (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2.生读完后,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小老师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3.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了这些字?加一加、换一换、猜字谜等方法。(在识字教学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例如开火车、赛读等。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学生自己想各种方法识记生字,培养了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指导朗读,感知课文 在学生感知课文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指导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语气读好对话。 1.本环节我首先创设情境:生字都认识了,句子读得这么通顺,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6、。接着出示读文要求二。让学生再读课文,找生泛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提高阅读能力。)2.指导书写生字时,我采用让学生认真看一看,闭上眼睛记一记,动手描一描、写一写。这样学生不但能写出生字并且能记住。强调写字姿势要正确。做到写规范字。(语言课标中指出,各个学生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我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们就把自己当成小青蛙或青蛙妈妈,体会小青蛙的心情,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等语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在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回声的奥妙。) 2.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很多问
7、题等你自己去寻找答案。(小学语文姓小,但内涵并不小,我牢固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生活处处皆语文,把课内引向课外。) (五)1.在空旷的屋子里大叫几声,亲身体验回声带来的乐趣。总之,在课堂上我的教学理念就是崔峦老师所说的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今天我就说到这里,不当之处恳请领导老师批评指证。谢谢大家。 一、教材简说捧读本文,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小时候,很喜欢钻到空房子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然后就能听到回声;在享受那令人莫名而兴奋的空谷回响的同时,总有一股好奇劲儿:“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得到的回答更加令人兴奋而莫名:“你是谁谁谁谁在学我说话话话”本
8、课的主人公小青蛙也一样,他的叫声引来了另一只“小青蛙”,还调皮地学他说话。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相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声的原理。这篇科学童话是否也把您带回那充满童趣的孩提时代?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诵读,重温一下那美妙的旧梦吧!二、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三、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生字较少,也比较简单好认。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呱、哩、圈、纹、返”都可以启发学生自学,让学生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
9、自己认记,如,瓜呱、里哩、卷圈、文纹、反返。认记时要注意“里”读第三声,而“哩”读轻声。为了巩固生字的认读,可以把下面的短文印发给学生朗读。文中不仅包含了本课的六个生字,还嵌入了几个需要写的字,有利于巩固认读。调皮的聪聪聪聪很聪明,但有时候也很调皮。有一天,聪聪来到张爷爷的鱼塘边,发现张爷爷回家吃饭了,他就捡起石头往鱼塘里扔,嘴里还“呱呱呱”地学青蛙叫。鱼塘太大了,水的波纹组成一个个圆圈,由小变大,可还没碰到岸边,就消失了,看不到返回来的样子。他想:可能是石头太小。于是,他又找到一块大石头,准备往里扔。这时候,张爷爷回来了。聪聪很害怕,就对张爷爷说:“我在向青蛙妈妈学习哩!”张爷爷明白是怎么回
10、事以后,笑着说:“小调皮!这是鱼塘,一不准游泳,二不准向里边扔石头,快回家吧!下次再让我看见,可不会放过你。”聪聪伸了伸舌头,跑了。2写字。(1)观察。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左窄右宽:洞、纹;左宽右窄:影。)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请大家仔细看看,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口字的左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2)示范指导。范写“纹、影、倒、游”四个字,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讲解要点:“纹”的绞丝旁是三笔写成的,第三笔是提;“影”字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倒、游”各部分应该写得瘦长,三个部件紧凑一些。(3
11、)学生临写。闭目静坐五秒钟,让学生在幽静的音乐声中进入潜心写字状态,睁眼、正确握笔、摆好坐姿。临一遍、对照一下,找到写得不好的地方,再观察前边的范字,看准后再临写。教师巡视,发现姿势、书写等问题及时纠正。(二)朗读感悟童话是孩子们最爱读的。本课采用童话的形式介绍了回声的知识,只要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就行了,不要细讲科学知识,教学的重点要放在朗读课文和词句训练上。板书课题后,不必向学生解释回声,可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或者老师设疑: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儿能听到回声呢?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要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课上,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然后
1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时纠正错误,读到正确、流利为止。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1带着问题默读: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的?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句子画下来。2实验演示,突破难点。(下面的实验可以做成课件,有条件的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到水塘或者小河前观察水波的荡漾。)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圆形水盆,里面放适量淡红色的水。打出画面后,先让学生观察水面静止的样子。然后,教师把一颗小石子轻轻投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最后,让学生口述观察到的情形。口述完毕,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四、五段,
13、并指导学生画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捡、扔、碰)加以体会。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时,建议老师们注意两点。(1)小青蛙的思想感情是随着对回声的认识变化的,要读出变化的语气。如,看到美景很高兴,要用赞美的语调,速度稍慢些。听到回声很奇怪,要用问话的语调,读出惊讶的语气。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他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2)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他的话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放慢。最后,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有条件的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自编自演课本剧。(三)实践活动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2到山谷或者空旷的房子内叫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四、教学设计举例片
14、断:第四、五段教学教学思路:实验演示,突破难点1思考: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请大家默读第四段,用笔画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2演示解疑。(课件或投影)(1)观察水的变化。(2)口述水的变化。(3)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所用物品、所做动作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4)结合词语比较,记认“捡、扔、碰、圈”等字,并相机进行字义的理解。3朗读感悟第五段。(1)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问,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稍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2)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他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要稍快。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五、资料袋1回声是山谷中或者大厅内常有的一种物理现象。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再度被听到的声音。2声波是指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一般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有反射和折射现象。声波也叫音波。“声音的波纹”是声波的浅显说法。-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