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灾荒救治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太岳革命根据地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5463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3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荒救治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太岳革命根据地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灾荒救治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太岳革命根据地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济师 2023 年第 08 期摘要: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灾荒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影响巨大。革命根据地位于广大农村地区,不得不过多依赖农村的经济发展。由于气候变化和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太岳革命根据地在 1942 至 1945 年间接连遭受自然灾害,发生了严重的农业灾荒。战争环境下的农村经济受创,农民生活愈加艰难。为恢复生产,安定民心,根据地进行农业大生产,以求渡过灾荒难关。广泛开展群众事业,促进了农村根据地生产,活跃了经济,在根据地建设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诗篇。关键词:救灾治荒农村经济太岳革命根据地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8

2、-131-02一、灾荒下的农村经济一隅灾荒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太岳革命根据地位于山西中南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山西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也呈现出明显的大陆季风性气候。年降雨量为 400650 毫米不等,在农业生产需求的降雨量线上徘徊,经济难以景气。正如民谚所描述的:“旱,有食作天地冒烟,雨天流泥汤,风起蔽天日,黄沙堆成丘”。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是常态。山西地区“十年九旱”。1942 年和 1945 年间,太岳地区普遍缺雨,连续 4 年旱灾和蝗灾相互交杂。约计有 10 万人挣扎于灾荒之中。其中,士敏、高平、晋北这几县受灾人数最

3、多,光士敏一个县 8 万人,就有 2 万人遭遇了荒灾的袭击。旱灾夹带蝗灾,秋禾丰收眼看无望,群众叫苦不堪。自然灾害不受控制,灾民无食可寻,饥饿难忍,弃家逃荒,偷盗,贩卖人口的现象也相继发生,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农村经济大受打击,各根据地军民基本的日常生活更难以维持。如何解决根据地的灾荒局面,安抚群众情绪,巩固根据地,这是摆在根据地面前的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根据地粮食、财产和人畜也多被敌寇烧杀抢掠。因受到敌寇残酷掠夺,洪赵地区,粮食陷入严重恐慌。不仅价格昂贵,且无从赎买,群众均以树皮、叶子代替粮食,令人痛心。壮丁被编为伪军,敌寇在赵城王可一带建造一个水田公司种植稻禾,强行没收民田 6 千亩,

4、农民万余人。该公司建筑费 40 万元,全从该地搜刮。此外,用 2.4 万元建筑牧场、磨坊、车站、大仓库,亦由该地人民负担。该地麦田麦子全部被掠夺,春耕时节,无人愿意耕种,大好良田,尽为荒地。像沁源、岳阳和安泽的大部村庄也无法幸免,生活全无办法者即达 3418 户,1.5 万余人;牲口损失方面,沁源即达两千余头,农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人口死伤、衣食住问题严重地影响人民生活自不必说,而人力、畜力之减少,更严重地增加了农业生产的困难。农村经济本就分散,生产技术落后,一切生产都是靠人力生产,大批男性奔赴前线之后,只得依靠妇女务农生产,农业生产力自然下降,不合人满意。加之敌寇对人力的破坏和自然条件失衡

5、这一不可抗因素,灾荒更甚,农村经济满目疮痍。灾民无食可寻,饥饿难忍,逃荒、偷盗、贩卖人口的现象也相继发生,救灾度荒,恢复和发展经济已迫在眉睫。二、救灾治荒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政府帮扶,保障基本经济生活太岳区根据地党委和行署始终严阵以待,随即下达号召全区全力救灾的紧急指示。全区高度重视,都把生产救灾作为紧急要务,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具体政施。除了以全力帮助灾荒救济委员会工作之外,还推行各种因时制宜的战时财政经济政策,如筹集粮款、举行农村贷放、提倡生产、推行合作事业、调节金融、严禁食粮出口等,以彻底消除灾荒现象。首先政府实地调查灾情,发放贷款和救济粮。组织县区村救灾委员会或其他救灾组织,实地进

6、行灾民调查登记,对遭受灾情的村庄群众,直接下拨粮食,每人每日以小米四两,以能使其从事劳动谋生为限。1943 到 1944 年间,政府计发放粮食达万余石用于救济灾民。还发放春耕贷款,帮助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恢复。款项均以极小的利率发给农户。农民获得了低利贷款,购买种籽肥料等生产原料,就避免了以百分之 50 的高利向高利贷者借债,解决了灾荒下青黄不接的困难,保证农民的农业所得,在收获粮食后大部分还是自己的,而不是继续还贷,扶助了其经济的发展。领导干部带头打蝗。以村为单位,群众分散在田间地头,专心打蝗。仅士敏二区打蝗得法,8 天就灭蝗 3000 万个,政府发出奖金 13.8 万元。奖励之下,涌现一大波

7、捕蝗专家和能手,军民感情也在集体活动中得到增强。党组织济贫小组提出“天下农民是一家,有了困难大家帮”的口号,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带头解囊相助,同时动员富户捐献粮食和种子,解决了部分贫苦农民生产和生活问题。(二)开荒拓耕,提高农业生产力长久以来的经济建设经验证明,发展农业生产乃是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第一任务。以农业生产为支柱的农村,生产的毁坏,都必将引起整个农村经济活动的危机。只有农业生产的发展,才能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达到完全的自给自足和繁荣农村经济。近代农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只有通过开源节流,扩大耕地面积,才能增加收入。农业社会有广阔的土地与丰富的劳动力。因之要求增加农业生产,不能不多从开荒种地着

8、手,不然其他都是扬汤止沸。据此,根据地积极开展春耕、开荒等大生产运动。由政府发放春耕贷款,解决畜力、肥料、农具和种籽等原料问题,积极动员开荒种粮。开展劳动竞赛,表彰英雄模范,各级党委和政府鼓励群众积极生产,争取改善生活和发展农村经济而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发动大规模的开荒运动,各地机关团体及部队建立劳动制度,干部群众齐动手,利用余暇一同开荒。一切未灾荒救治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太岳革命根据地为例王世梅张玮荫农村经济131要要经济师 2023 年第 08 期经开垦的荒山、旷野、沟滩,屋前的空场、村跟、道旁的隙地,都被利用起来了。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如金皇后玉茭,在蝗灾泛滥区,多种植蝗虫不吃的作物,如绿豆、

9、芝麻,花生等。在扩大耕地面积方面,1943 年,据 9 个县不很完全的统计材料,共计 12.3 万亩左右,每亩平均以增产 4 斗,共计可增加产量将近 5 万石,这样的成绩不仅战后是空前的,而且在战前也是很少有。1944 至 1945 年间,军政民合计又开荒 40 余万亩。1944 年全区共计增产粮食 1500 万公斤,在解决群众基本生活和恢复农村经济上起了很大作用。1945 年种植棉花 16 万亩,开大小渠道 111 条,打水井 48 眼,从源头上为防备旱灾做了准备。三分区工商局的一位同志在大生产中锻炼成了种菜行家,1944 年,他一个人种 5 亩 3 分菜地,收获 2.5 万斤菜,4石 5

10、斗玉茭,能供全机关 40 人吃一年,还剩余 1.3 万斤菜。开荒拓耕取得良好成绩,因地制宜的种植方法,群众劳动积极性的提高,使粮食产量逐步提高,灾情得到缓解,经济收入也得以增加。(三)发展副业,补充经济收入日常副业的生产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补充。在农村发展一些小型工商业,不但可以缓解灾荒的紧张局面,还可以积累物资,实现自给自足的经济。于是,边区政府大力倡导发展手工业生产,除提供优惠政策,还颁布各种奖励办法,鼓励群众从事手工业劳动,发展家庭副业。纺织业和工业,在这个时期取得了重大进展,对发展农村经济功不可没。一方面组织妇女开展纺织运动。边区一向重视妇女工作,仅古县一个县就动员了 600 多名妇

11、女,纺织共换回小米 1000 多斤,使广大妇女有了用武之地,提高布价也增加了收入。1945 年 6 月止,全区就有 7 万名妇女投身纺织业。冀氏柳沟村妇女 40 人一年可纺织 3.12 万两棉花,共可织布 3.12万尺,可得纯利润 3.12 万元,家庭收入实在可观。对救灾和改善经济起了极大作用。从运输方面,太岳从 1942 年到 1943 年的一年半中,救活了 3 万多人,1944 年一年共赚脚价洋 11.33万元,粮食 1344 石。绵上县西村的村民,一次 28 个人给工商局搬运货物,共用 120 个工,赚了款 1.8 万元;第二次用工 32个,赚回 2600 元。发生饥荒时,全村七成以上的

12、人家遭饥荒,粮食不够吃。因为组织起来,依靠互助组劳动效率提高,地里省下工,才能集体去打忙工、割麦、运输,赚回一大批钱和粮食,很快消灭了饥荒的威胁。造纸业和烟煤业也得到发展,太岳区绵上县 1945 年春季,烧松烟煤 168 洞,可产烟煤 25 万到 30 万斤。沁源从事烧烟煤及间接从事烧烟煤的工人总数达 6 千人以上。此外,对工业有特殊照顾,减租减息。如熬盐、造纸、纺织、犁面炉、蚕丝、桑皮、草帽辫、合作社、牛租及卖小牛等收入均不负担赋税。在煤缺少的地区,如在该地开出煤窑时不负担赋税,煤窑多的地区按工商业办法负担。一切运输队、运输合作社不负担。阳城桑林村合作社,铸“犁面”的铁户和烧炭户,68 家矿

13、户,经过 1个多月的功夫,就能得利 6500 元,均按比例分红,朝着丰衣足食的道路前进。为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根据地还制定奖励条例。区委规定,凡对农工业生产工具或方法有所发明与改良,对各种日用必需品之制造有所发明与改良者,或是对养羊、养牛牧畜业等技术有所创造者。不论团体的或个人的,政府均按其实用成效之大小,给以 2 千元以上、5 万元以下之奖金,并给以奖状。这些纺织业、运输队、小型工业都在大踏步的创造中发展。所有利润定期按股分红。大大促进了农村根据地的经济。在积极的措施之下,大家不仅从灾荒里活过来,而且光景也逐渐闹好了。沁源村民李怀清的运输大队,1944 年一年光从运输粮食上就赚了 57.3

14、45 万元,可买小米 210 石,解决全村的粮食问题,又买了 6 头毛驴,16 亩地。根据地生产运动蓬勃发展,经济副业都得到了发展。在 1945 年还举办了群英大会,在生产展览馆里,农产品展览、工业品展览、棉纺织展、水利救灾展览、医药展览,林木矿产展览一应俱全,这都是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是对根据地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三、结语综上所述,根据地的灾荒与农村经济是相互影响的。灾荒如旱灾和蝗灾,对农业生产的打击是巨大的,往往致使以农业为主要经济依赖的广大农村地区损失惨重。近代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影响更甚。灾荒破坏农业生产效果,阻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进而降低农民的经济收入,生存环境更加恶化,使农村经济危机

15、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两者又可以相互促进。农业灾荒救治的同时,对农村经济发展也起到刺激作用。通过扩大耕地,粮食增产,发展工商业增加农民收入,亦可促进根据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于天灾人祸的侵扰,太岳区农业遭受打击,人民生活困苦,使本已残破的农村经济更加凋敝。面对这种情况,太岳区党委政府以人为本,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并带领根据地人民广开门路,发展生产,使农村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太岳区还重视农村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鼓励民众积极参加,奖励技术发明,增加了人民收入。不仅以最大的力量完成了救灾渡荒,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及生产建设事业。同时也完善了救灾机制与预警机制,增

16、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太岳革命根据地的灾荒救治与农村经济发展相互缠绕,共同促进。救灾的同时发展了经济,而经济的发展又使得根据地人民渡过了难关。参考文献:1 徐月文.山西经济开发史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2:306.2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太岳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上)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0:593.3 治强运动大现原形,没收民田种稻N.太岳日报,1942-4-27(02)4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太岳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上)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0:5.5 继续发放农贷N.解放日报,1942-7-29(01)6 太岳革命根据地财政史编写组.太岳革命根

17、据地农业史资料选编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24.7 李如林谈种菜经验N.太岳日报,1945-1-23(06)8 晋冀鲁豫与冀鲁豫救灾概况N.解放日报,1945-6-19(02)9 西村劳动互助省工赚钱消灭饥荒N.太岳日报,1944-8-22(02)10 太岳革命根据地财政史编写组.太岳革命根据地财政资料选编(初稿)M.1987 年:240.11 丰衣足食的道路,阳城桑林合作社一月得利六千元N.太岳日报,1943-8-7(04)12 太岳行署颁发太岳区奖励生产技术与改良条例N.太岳日报,1944-6-1(03)13 李怀清的运输大队N.太岳日报,1945-1-23(05)(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晋中030600;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山西晋中030600)作者简介:王世梅(1995),女,汉族,陕西汉中人,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张玮(1968),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博士,教授,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责编:赵毅)荫农村经济132要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