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秉笔直书.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850015 上传时间:2025-0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秉笔直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秉笔直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秉 笔 直 书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的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主导 引导点拨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秉笔直书。学生齐读课题。)   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拿、握。)   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学提纲一: (1) 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掌握词语:企图、权势、职位、屈服、蛮横、隐瞒、记录、忠实、颠倒是非、面不改色、贪生怕死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企图、蛮横、隐瞒、、颠倒是非、面不改色、贪生怕死” 的意思。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 1、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 自学检测: 我会拼,我会写。 qǐ tú quán shì diān dǎo ( ) ( ) ( ) qū fú píng jiè zhí wèi ( ) ( ) ( ) 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蛮横(mān hèng) 隐瞒(mǎn mán) 倘若(shǎng tǎng) 南史氏(zhì shì) 相国(xiāng xiàng) 岂能(qí qǐ) 自学检测二: (1)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 (2)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1、 学生再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 在小组内交流探讨质疑。 3、 请同学在班上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机指导点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 堂清检测: 一、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本文中的四字词语。 1.用笔据实写历史。 ( ) 2.把对的说出成不对的,把不对的说成对的。 ( ) 3.吝惜生命,害怕死亡。 ( ) 4.不改变脸色。形容遇事从容镇定,毫无惧色。 ( ) 二、选词填空。 美言 谎言 直言 谣言 忠言 1.小巷里流传着各种各样的( )。 2.对于朋友的缺点,我们应( )相告。 3.狐狸走上前,( )道:“大王,您是最威武的。” 4.我们应该具备识破( )的本领。 5.“( )逆耳”的意思就是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听起来不舒服。 三、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齐庄公,被相国崔杼杀害了。”中“相”在句中的读音是 ;我还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我会用它组词: 。 2.“崔杼企图掩盖这件事,对太史伯蛮横地说‘你要在史书上这样记录,先君是害病死的。’”“横”在句中的读音是 ;我还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我会用它组词: 。 3.“第三个太史叔还是不畏惧,不屈服, 被崔杼杀了。”“畏惧”的意思是 ,“屈服”的意思是 ,通过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 。 四、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隐瞒( )相 颠( )是非 独揽大( ) 面不( )色 ( )生怕死 无权无( ) 1.含有一对反义词的词语有: 、 ,我还能写出这样的词语: 。 2.形容一个人把持着权利,独断专行的成语是: 。 教学后记: 未清学生名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史官们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秉笔直书的精神。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请同学说说课文大意和主要人物。 2. 请同学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 自学,合作探究 自学提纲1: (1) 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课文中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3)史官的职责是什么?面对权势他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1.学生读文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针对质疑,小组交流探讨。 3.全班交流解疑。 自学提纲2: (1)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2)从史官的做法上你体会到了什么?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这些问题。 2、小组内交流见解。 3、班上交流探讨:(出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自学提纲3:课文里最后还提到南史氏,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 (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一、 情感升华 学习了本课,我们再次感受了心灵的洗礼,为史官们的精神所折服,他们的所作所为你想说些什么? 1、请同学畅所欲言,畅抒肺腑。 2、师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 堂清检测: 一、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秉笔直书”的“秉”运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禾”字,再用拼音查字法,先查B,再查音节bin。 ( ) 2.《秉笔直书》的作者是林汉达,全文叙述了战国时代相国崔杼杀了国君光,欲篡改事实,太史们宁死不屈,坚守太史本分,坚持按照事实写历史,最终战胜邪恶,维护了史实的故事。 ( )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倘若贪生怕死,就失去了我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用带横线的关联词语造句) 。 2.不管你信不信,事实才是事实。(修改病句) 。 3.难道你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改为陈述句) 。 4.虽然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史官,但是第四位太史季上任后,还是按照事实在竹简上写道:“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用画横线的关联词造句) 。 三、课文内容我知道。 1.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 ,但太史公们 ,崔杼杀害了 、 、 ,他最后并未杀害了 ,因为他知道了 。 2.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从南史氏的言行推测,假如让他去写竹简,南史氏也会 ( )的。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太史伯的弟弟仲接替了哥哥的职位。他把自己写的竹简呈交给崔杼,“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一看,气得说不出来。他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气哼哼地问 你难道没看见你哥哥的下场吗 你不怕我把你杀了吗 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我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 1. 在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 短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是 通过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太史仲 。 3.这段话主要采用了 描写和 描写,体现了崔杼的 以及太史仲的 。 教学后记: 未清学生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