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浅议初中地理课学习兴趣的激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能以学为乐,并深入探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有效地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就会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也就随之大幅度提高。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究竟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呢? 一 营创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显著提高
2、教学效果。古语说的好,“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也是如此。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会发自心底的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那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搞好师生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心理相互容通的良好环境。所以,地理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都要传递出对学生
3、充满爱和赏识的信息,多用亲切的目光关注他们,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眼光里流露出热情和期待。特别是对那些地理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更应该多关心、多亲近,对他们加强地理学法的指导,消除地理课难学的偏见,使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无论是课内课外,教师都要尽可能的多和学生“泡”在一起,多与他们进行自然、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从而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学习中的困难。通过自然接触和沟通,消除师生间的情感屏障,教师的言行举止要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从而让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得到启迪和激发。二 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
4、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也就是说,如果给学生创设了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追求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问题。 要想创设乐学的情境,就要求教师提供极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一个个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枯燥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
5、、演讲式等教法灵活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可以采取和下面例子相同或相近做法:每节课开始时安排三至五分钟的预习和讨论,结束时安排十分钟左右的小组总结或演讲;学习经纬网时让学生按座位排列,虚拟自己所在的经纬坐标;学习行政区划时,让学生自制并拼出各个省区的轮廓图;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安排两个小组组成南方人与北方人的辩论会。应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可以把色彩、动画、立体声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他们身临其境,觉得上课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某些复杂的地理形
6、成、变化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这种过程动态地表现出来,如“地壳运动”、“褶皱和断层”、“季风的形成”等,设计成一系列活动投影片或其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学生普遍认为这样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学习兴趣大增。 三 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是科学,地理课堂是艺术,地理充满思维,地理课堂充满情感。地理课堂是展示活力和魅力的神圣殿堂,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的整合过程,是知、情、意多向交流的互动系统。结合教材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精心设计课堂引言,诱发兴趣 生动的引言,会迅速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引起学生对地理课学习的兴趣。如在
7、讲授地球的公转这一课时,先讲一个我国古代神话:天上才一天,人间已一年的小故事,这可能吗?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2.巧设置疑,引发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由于问题的存在,学生就要开动脑筋,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引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下是一些置疑的举例: 为什么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不是正午,而是午后两点左右?(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世界各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方法和要求会一样吗?(地球的公转) 为什么地中海地区虽然近海,但夏季却很干燥?(世界气候类型)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地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懂得:无论是走亲访友、
8、旅游观光、国际交流与合作,还是地球的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与治理、商业发展,乃至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资源开发、水利建设、国土整治、国情国策的确立等方方面面都与地理科学密切相关,让学生明确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的兴趣。 4.引用古今诗文、典故,引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的引用古诗、典故等进行教学,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营造教学的良好氛围,加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讲气候时引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忽如一夜春风来,
9、干树万树梨花开”(冬)来描述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引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气候的垂直变化;引用“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时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述地球的运动;用新疆地区流传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两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诸如此例,不胜枚举。 5.用图像引发兴趣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彩图、组合图以及漫画图等。这些图像内容简明、重点突出、有浓厚的趣味性,并与课文结合紧密,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起到了以图引文、以图释文、以图解文、以图代文的作用,形象直观地反映和说明了地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根
10、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借助相应的图像指导学生学习,这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就能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丰富多彩的文化”时,学生对于文化的含义、形成过程以及文化与地理环境的联系不了解,通过让学生阅读地图册、彩图,观察了解文化的具体内容以及各地的文化差异,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容易上来,教师在此基础上也比较容易丰富地理文化的相关知识,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学生掌握了用图的方法后,学习地理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勤加思考勇于探索,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