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 月第 卷 第 期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征其故实与考其原委 孙楷第先生古代小说本事研究叶 楚 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 北京)摘 要 小说旁证是孙楷第先生古代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时间的角度看孙楷第的相关论著在话本小说本事研究方面有首创的意义孙楷第将古典目录学的研究方式引入小说本事的研究并建立起话本小说本事研究的基本体系 通过对于“本事”概念的梳理可以看到在收集和掌握了广博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孙楷第是试图去探寻能产生最大学术意义的“狭义”的本事 除此之外他在本事研究方面还有着更为宏阔的视野:即以找寻到的狭义本事为端点通过对于文献的钩稽、辨析往前回溯厘清故事演变的基本脉络这也便是孙先生所
2、说的“征其故实”与“考其原委”关键词 孙楷第 小说旁证 本事 古代小说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孙楷第先生(字子书河北沧县人)是古代小说研究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同时也是古代小说版本目录学的开创者 据他晚年所写的学术自述在“小说史研究”领域主要有两方面的实绩:一方面是“对通俗小说版本做了详细的调查”后写成的三部小说书目也便是被视为中国通俗小说版本目录学奠基之作的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提要大连图书馆所见小说书目提要和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另一方面则是小说旁证的撰写:从 年到 年的四五年间我发觉四部群书中故事多有为短篇白话小说所本者辄手录之约百余篇厘为七卷题曰小说旁证 以后读书有得随时增添积成七卷二百
3、余篇三十万字的小说旁证稿本可以看到在孙楷第的学术自述中小说旁证构成了其古代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足以和版本目录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双峰并峙 但稍显奇怪的是相对于在学界备受瞩目且广获赞誉的三部书目小说旁证一书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可能是由于从一开始的成书到最后的正式出版小说旁证的面世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 年完成初稿后小说旁证最早刊发在 年第 卷第 期的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上此后便一直沉寂直到 世纪六十年代才在文学评论上陆续刊出数篇分别是 年第 期(三则)、第 期(四则)、第 期(二则)年第 期(二则)、第 期(五则)此后又经过了近二十年才在文献 年第 辑上又刊出十则最后则是 年文学遗产第 期刊出八
4、则 年小说旁证全书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时据小说旁证最初的写作与发表已过去了六七十年之久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叶楚炎男安徽黄山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之所以小说旁证的面世经历了如此漫长的时间与孙楷第对于这部著作的重视以及严谨审慎的态度密不可分:从 年到 年近四十年都在经常地整理此稿 如果再算上八十年代初于垂暮之年还对重新抄录过的原稿通读一遍且做了若干处的修订补充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孙先生为此书是倾尽毕生心血的正因为对于这本书孙楷第在五十多年间不断地进行增补、修订和整理因此全书的最终出版才会如此延宕而也正是由于在这本书上几乎倾尽毕生之力当学界中人看到这部书时才会由衷感叹“孙楷第先生的小
5、说旁证是一部让人等了半个多世纪的好书”孙楷第是以“朴学家的方法”来研究小说的“代表性的学者”而朴学家文献研究的传统风格也充分地体现在这部小说旁证中苗怀明从校勘学的角度着眼认为这部书“不仅对所选本事资料精心挑选底本尽量采用较好较早的版本所收文字也大多经过精心校勘并标出异文有不少还以多种不同的版本参校这样就为读者提供了十分可信的文本”正因为如此“该书也可以看作是古代小说校勘整理的一个范本该书所采用的诸多有效的符合小说实际的校勘方法对今天古代小说的校勘整理无疑具有重要的典范和指导意义”而除了文献学方面的学术价值之外在古代小说的“本事”研究方面小说旁证也具有异常重要的价值本文便以孙楷第的小说旁证为中心
6、探讨其本事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其对于当下古代小说本事研究的启示一、范式与文体:本事研究的体系建构及其区间设置小说旁证最早发表于 年但“小说旁证”这一研究思路早在孙楷第的三言二拍源流考中便已初步呈现出来 这篇论文刊发在 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 卷第 期上主要梳理的是“三言”“二拍”的版本源流在文中孙楷第也一一列举了“三言”“二拍”中“其用事之可考者”这些列举显然来自 年之后他在阅读文献过程中不断手录材料的那部小说旁证的初稿虽然在文中只是列出这些本事材料的题名而没有举出原文但这应该也是孙楷第的“小说旁证”初次出现在学界的视野中三言二拍源流考不仅是孙楷第“小说旁证”研究的肇始之作其与此后发表的重印今古
7、奇观序以及一系列小说旁证的论文也正式开启并引领了学界“三言”“二拍”等话本小说的本事研究 在此之前俞樾曾在小浮梅闲话茶香室丛钞等中论及今古奇观的若干本事 蒋瑞藻在其小说考证中载录了包括俞樾所论在内的有关今古奇观本事的数条材料他自己在花朝生笔记中也 记 载 了 今 古 奇 观 的 两 则 小 说 本事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宋之话本 中认为西山一窟鬼 本自鬼董之樊生并在第二十一篇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中提及“醒世恒言乃其变例多取材晋唐小说(续齐谐记博异志酉阳杂俎隋遗录等)”这些都可以说是话本小说本事研究的先声但总的看起来以上探讨都较为零散、未成规模而真正对话本小说的本事研究产生巨大影响和
8、直接推动的则是孙楷第的“小说考证”在话本小说的本事研究方面赵景深对于“三言”“二拍”来源和影响的系列考论、谭正璧的三言两拍资料和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对于宋元话本以及明代“拟话本”故事来源和影响的相关探讨都贡献卓著而这些研究也都受到了孙楷第的启发和影响在赵景深的系列考论中多处引用了孙楷第的三言二拍源流考等论文而在谭正璧黄克触类旁通读旁证包括喻世明言的来源和影响警世通言的来源和影响醒世恒言的来源和影响拍案惊奇的来源和影响二刻拍案惊奇的来源和影响五篇文章为三言两拍资料所做的后记里也说道:而孙楷第、赵景深诸先生所著与此五书有关之考证文章亦皆陆续拜读然此书之得完成获助他山实非浅鲜 在此必须特别提出者则为
9、孙楷第先生与赵景深先生多种有关“三言”“两拍”之著作 有此诸作之提示与启发所省蒐检功夫奚啻倍蓰在三言两拍资料正文中谭正璧也在数处明言对于孙楷第相关研究的借鉴在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八兄奇踪村酒肆三则里分别有“按明十六种小传为稀见本此文系据孙楷第小说旁证转引”“又九籥别集传本少见此据孙楷第氏小说旁证所引转录”“按九籥别集原书未见此从孙楷第氏小说旁证转引”等按语 在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第十四章明代拟话本故事的来源和影响中则明确说到“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一书(稿本)征引详瞻内容丰富本章多所取材”从以上一系列列举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老一辈学人尊重他人成果不掠美以为能的严谨的治学态度
10、而从初步成书于 年的小说旁证到赵景深在 年至 年间写的系列考论文章再到初稿完成于 年的三言两拍资料以及成书于六十年代的话本小说概论也清晰地显示出话本小说的本事研究层层累积发展的演进脉络 就此而言孙楷第不仅是考察“三言”“二拍”来源演变“最早”的研究者他的研究还“引出了其他学人研究三言二拍各篇所描写的故事的来源”的兴趣从而使得小说本事研究蔚为大观“成为 世纪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重要内容”真正是为“研究短篇白话小说开辟了一条蹊径”需要指出的是孙楷第的相关论著在话本小说本事研究方面有首创的意义就其在研究中所贯穿的思路、方法而言孙楷第的小说旁证 也确立了话本小说本事研究的基本体系对于小说的本事研究孙楷第
11、曾有一段自述:“一般说来好的小说大都有本事依据从正史、笔记中来移步换形再加生发铺演成了小说的规模 我仿照刘向七略之学发凡举例逐一探讨小说的源流变迁”在这段话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其一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特点即“大都有本事依据”把握住这一特点无疑抓住了探讨古代小说的核心要义 其二则是所使用的方法在小说本事研究方面并无现成的方法以及经验因此孙楷第所借鉴的是“刘向七略 之学”七略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凡之作由此可见孙楷第是将传统的目录学的方法引入了小说本事研究而其研究的目的则在于章学诚在论刘向、刘歆父子时所说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具体到小说旁证中孙楷第一方面广泛搜集文献资料“上起六朝下逮清初杂书小记传奇记
12、异之编凡所载事为通俗小说所本或可以互证者皆录之”另一方面则以传统目录学的方式对于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对于征引四部群书之文有校勘有注解有考证”以期能够“征其故实考其原委以见文章变化斟酌损益之所在”孙楷第的这一研究思路在 年刊发的那篇小说旁证中已经充分显现出来 在这篇文章中除了篇首阐明研究思路和宗旨的序言以篇目为纲共有八则分叙灯花婆婆紫罗盖头碾玉观音西山一窟鬼冯玉梅团圆简帖和尚阴骘积善孔淑芳双鱼扇坠传八篇小说的本事 在每篇小说的题名之下都说明其著录、收集、异名以及存佚等情况每条收录的本事材料都经过了校勘并注明出处 八则中有五则都加了按语以讨论所举材料与小说之间的渊源和联系 孙楷第这一研究方
13、式不仅在此后其自己“小说旁证”的系列研究中贯彻始终也创立了话本小说本事资料收集、整理和考证的基本范式事实上话本小说的本事研究有其特殊性首先要考虑的便是话本小说有鲜明的体制特征其叙事性的成分主要分为“头回”和“正话”两部分孙楷第也充分注意到这一点例如在冯玉梅团圆一则中便将本事材料分为“入话”和“正传”(即“头回”和“正话”)分别列举两个叙事性部分各自的本事渊源此外韵散结合的叙述方式亦是话本小说体制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而在叙事性的本事材料之外对于与小说相关的非叙事性的韵文材料孙楷第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在赵伯升茶肆遇仁宗一则中孙楷第所录的本事材料是花草粹编卷五所引赵旭的曲入冥词根据花草粹编卷五目录浪淘
14、沙下注释中的“小说作曲入冥”以及正文李后主浪淘沙词注后的“小说作曲冥”(孙先生认为中间脱一“入”字)孙楷第提出“知所引赵旭词乃采自小说者也 今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话本无此词盖冯梦龙编时略之”由此例可知叙事性的文献材料对于小说创作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些非叙事性的资料对于小说研究而言同样有着重要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考察夔关姚卞吊诸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张古老种瓜娶文女万秀娘仇报山亭儿等小说的本事时孙楷第也从花草粹编中钩稽了多则材料这些地方都体现出小说旁证对于韵文本事材料的关注 而这也可以丰富我们对于古代小说“本事”的认知由于“韵散结合”是包括话本小说在内古代小说的一个普遍特征因此“本事”既应
15、包括有一定情节和人物的叙事性文本也应包括与叙事无关但与小说创作能产生充分勾连的非叙事性文本除了话本小说的体制特征对于本事研究所产生的影响话本小说存世的复杂状貌也是其本事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 以宋元话本小说为例话本小说兴盛于宋元之际但宋元之际刊刻的话本小说基本都已亡佚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宋元话本都刊刻于明代 此外通过醉翁谈录宝文堂书目也是园书目等文献的著录还能得知一些宋元时期的话本名目 因此对于话本小说本事的探寻其实包括两部分的内容其一是话本小说文本本事的探寻其二则是对于亡佚话本的本事探寻而两方面的内容也都体现在小说旁证中 前者毋庸赘叙就后者而言对于灯花婆婆紫罗盖头两篇小说本事的考察便属此类 这两篇小
16、说都已亡佚只存题名孙楷第则通过对于相关文献的列举与考论探寻两篇小说的故事本源 在紫罗盖头一则中引用的是明人钱希言狯园卷十二二郎庙条其末尾有“宋朝有紫罗盖头词话指此神也”在此则后面的按语中孙楷第又引钞本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宋人词话紫罗盖头中的小注“一名错入魏王宫”两处合观则紫罗盖头一篇势必与二郎神及错入魏王宫的情节相关 因此虽然只有数百字的篇幅但这一则既探究了只存题名的紫罗盖头究竟所叙何事也为此后的学者进一步考论这篇小说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实际上尽管在小说旁证中对于亡佚话本的本事考察只此两则却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在此之后对于这些亡佚话本的“名目内容考”也成为话本小说研究的重要一端除了对于亡佚话本本事
17、的考论话本小说的本事研究还可能会受到话本小说在流传过程中亡佚的情节影响这其实也与话本小说存世的复杂状貌相关 还是以明代刊刻的宋元话本为例这些小说在流传以及刊刻过程中有无经过删改以及经历了怎样的删改都难以确知 而这里所说的还只是文本形态的话本小说倘或讨论的是宋元之际现场表演的话本小说则情形又会更为复杂 实际上由于现场表演和文本阅读的巨大差异在现在的小说文本中我们非但看不到说话艺人“各运匠心随时生发”可能也看不到小说中一些在“家数师承”之内、但略显枝蔓的细节 从这一意义上说相对于表演场上的话本小说文本阶段的话本小说都是“简本”并且是删除了大多数内容只保留了故事主干的“简本”正因为在话本小说的流传中
18、存在着可能数量众多的亡佚情节因此在话本小说的本事研究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即本事的基本框架有可能与话本小说相符但情节却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如何判断本事以及怎样进行研究无疑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以小说旁证中所收的西山一窟鬼一则为例 西山一窟鬼是“宋人小说”旧名被收入警世通言时则名为一窟鬼癞道人除怪 如前所论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此篇小说的本事应为鬼董卷四的樊生孙楷第也将此则作为小说的本事 通过比对两个文本可知虽然在具体的情节上有一定的区别但两个故事的基本框架却颇为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本事的樊生对于西山一窟鬼而言可能颇为重要而其重要性便体现在那些有所区别的情节上在西山一窟鬼中有“变做十数回跷蹊作怪的小
19、说”之语可见在当时的表演场上这个话本的正话应当可以分成十数回去演述 但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一窟鬼癞道人除怪正话部分只有五千余字情节也相对简单很难想象其如何能分成十数回 由此可以看到相对于表演场上的原初形态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应该只是一个删改文本而通过其本事樊生一则我们或许可以探寻到某些被删除的情节 在樊生中有数处情节都关乎鬼怪如“坐舁夫于门 守舍佣见其人衣纸衣惊呼失声四夫皆没”“雨暴至舍小人家主人母白服出迎绿袍人据案决事鬼吏拥顾六翁媪在旁”“投之扣主人姓名曰:雍三鬵者方捣粉耳 为言所遇之怪雍笑而不答”等皆是 这些“描写委曲琐细”的情节都不见于一窟鬼癞道人除怪有可能在本事改编时便被删去也很有可能是小说
20、在从表演到进入文本的过程中被删除 因此对于话本小说本事的探寻也或许可以让我们对那些亡佚的情节有更多的了解由以上探讨可以看到话本小说的本事研究其实要兼顾话本小说的体制特征和其自身的复杂状貌其中固然有一以贯之的通行体例也需针对不同的小说文本有所调整这种严整体例之下的灵活调整还体现在小说旁证对于尚无本事可以钩稽的小说中 以钝秀才一朝交泰为例对于此篇小说的本事三言两拍资料中云:“按本篇正话资料尚待发现俟有所得当为续辑”而在小说旁证中则列举了北梦琐言卷三段相踏金莲条所附的夏侯孜一事 夏侯孜之事应与小说所叙之马德称无关但夏侯孜早先有“不利市秀才”的绰号后来却又“登将相”其绰号以及“先塞而后通”的人生轨迹却
21、与马德称颇有类同之处 与此相类的还有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篇此篇小说的本事来源亦不可考在小说旁证中则列入的是元人杨奂所写陶九嫂一诗诗中所叙乃是被掳后屈身嫁给强盗此后又大义灭亲告发自己丈夫的女性 这一女性的遭际也与小说中所叙之王氏有相似之处 从小说考证对于其他小说本事的列举来看基本选入的都是与小说主要人物及故事密切相关的本事资料类似于这种人物、故事大有不同只是情节相仿的材料基本多未列入 但也需看到这种体例的严整只是针对有本事可考的小说而言而对于这两篇本事无考的小说来说以情节相类的故事作为本事资料可以在相类故事的触发中逐步探寻小说的创作背景和故事由来亦是一种别样的路径总之在小说旁证中孙楷第将古典目录学
22、的研究方法引入小说本事的研究并建立起话本小说本事研究的基本体系 而这一引入的过程又并非机械地挪移而是充分注意并照顾到话本小说自身的文体特性并针对不同的小说状貌设立了本事研究的不同区间这都使得小说旁证“并非仅仅是有关本事资料的简单排比”而是“兼具资料汇编和学术论著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实际上对于古代小说的本事研究而言小说旁证的价值还不仅于此二、狭义和广义:“本事”的概念辨析及其研究路径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探讨古代小说的本事研究的时候“本事”究竟为何是应该首先被讨论的问题 但就目前来看学界对于小说本事的概念的理解却仍未统一 对此刘勇强先生曾有一段论述:首先是概念模糊定义不清 在传统的本事批评中这
23、一概念的理解上就存在不确定性“一是指客观上发生过的真实事件一是指经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事件”而在小说研究中对本事的理解与运用更是各行其是 有的本事只是一般史实的推测有的本事则有文献可考在可考的文献中有的可能为小说家闻见并取用有的则未必为小说家知晓而本事与小说叙事的关系具体尺度的掌握也不尽一致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本事概念的复杂而基于何种理解去讨论小说的本事对于古代小说的本事研究而言也就显得尤为关键实际上倘或我们先不考虑非叙事性的本事而将本事视为某个事件则本事之所以成为本事是基于两点其一是事件初始发生的原点其二则是这一事件最终与小说发生关联进入小说创作的那个终点 从这两点来看本事应包含两层意思:
24、一是原初发生的事件二是被作者写成小说的事件 从理论上说这两点有可能统一为一点:即事件在原初发生的状态就被作者感知便写入小说则毫无疑义这便是作者所使用的小说本事 但就绝大多数状况而言这两点非但无法统一而且中间可能还有诸多的中间环节:原初发生的事件倘或没有被作者在第一时间感知就必须借助于口耳相传或文字记载的形式传达给小说作者而在这种传达过程中每一次转述、转录都或许会偏离事件的原初状貌而最终到达作者那里并被其写成小说的事件很有可能会离原初的事件有极大的距离 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究竟将谁 是原初的事件还是将最终到达作者的事件抑或是传达过程中每一次转述或转录的事件 视为小说的本事显然对于小说研究的意义会大
25、有不同而本事概念的模糊和混乱也正由此而来应当说明的是这种将本事抽象为两个可以明确把握的端点还只是最为理想的状貌就小说本事的实际状况而言这两个端点其实也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是事件原初发生的原点这是我们假设所写入小说的事件一定真实存在过但对于小说而言也很有可能事件在原初状态就是被虚构出来的这也就意味着事件的原点未必存在 而进一步说虚构本身又可分为完全虚构与接受了一定事件影响的不完全虚构倘或是后者能否将影响虚构的事件视为“本事”则又是一个问题 其次是被作者写成事件的那个端点除非有确实的文献证明否则我们很难判断最终到达作者那里并直接进入小说创作的究竟是事件传达过程中的哪一个版本也就是说尽管那个到达
26、终点的事件或许是最能形成共识的“本事”但对于这一终点的把握在绝大多数状况下或许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大致说来在我们的研究视野中其实至少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两种意义的本事就狭义的本事而言指的应是最终到达作者并被写入小说的那个事件而从广义的角度说则除此之外还应将原初状貌的事件(或是最初虚构的事件)、其传达过程中的每一次转述或转录都包括进来倘或再宽泛一些对于不完全虚构产生影响的事件也应包括在内 从小说研究的角度来看对于狭义本事的探寻有可能产生最大的学术意义但由于文献所限狭义的本事探寻往往是不可能的而广义的本事探寻则会在本事研究中更为常见 换一个角度看这也可以视为在不可能的状况下尽量切近狭义本事的研究方式以上讨
27、论是试图梳理本事的概念以此为基础再来进入小说旁证或许也会对孙楷第的古代小说本事研究有更深的理解在小说旁证里“三言”中的很多篇目都以情史所载之事作为本事对此在孙楷第的三言二拍源流考中便有一段论述:“三书所演故事往往见于情史 情史署江南詹詹外史评辑有冯梦龙序世亦谓冯氏所作其与通俗小说之关系颇可注意”对于孙楷第的这一看法胡士莹颇为赞同:“在如何考察冯梦龙的作品这一问题上孙楷第在三言二拍源流考中的一段话极可注意孙氏的判断是合乎情理的 我们在考察冯氏有哪些作品时除了注意到故事产生的时代背景 和 语 言 风 格 外 大 体 以 孙 说 为 依据”依据前面的梳理便可看到在这些篇目中孙楷第其实探寻的是最终进入
28、“三言”创作的那一事件也便是狭义的本事 而在这一探寻的过程中经由大量资料的累积孙楷第关注到情史与冯梦龙创作的联系对于“三言”的写作而言这形成了一种规律性的认识也是为与情史有关联的一批小说找寻到了无限接近于事件进入小说创作终点的那个关键节点但孙楷第并没有满足于找到这样一些关键的节点而是试图更进一步对于这些节点可能具有复杂状貌做出更为精细的辨析 在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一篇中孙楷第列举了分别来自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三和情史卷二的绍兴士人条的两则资料作为“正传”的本事并加以按语:“按情史绍兴士人事与志馀文不同疑别有所本而话本两取之 故并录如上”而在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里虽然情史卷四有沈小霞妾一条可孙楷第并未将其
29、作为本事录入而是列举了明十六种小传卷三江盈科所写的沈小霞妾在此则后面的按语中孙先生道:“情史所载沈小霞妾事虽提及江进之沈小霞传而核其文与进之所为传不尽同而话本所叙则颇与江进之沈小霞妾传合”从这些篇目都可看到尽管情史 是探讨“三言”小说本事的关键节点但基于事件流传以及作者接收事件的复杂可能性孙楷第还是试图通过对于更多文献的钩稽做出更为细致的辨析而这种辨析也无疑会在原先的基础上更接近能产生最大学术意义的狭义的本事事实上在本事研究中对于本事概念的不同理解当然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可究其实质而言问题存在的关键还是在于文献 倘能掌握从事件发生的原初起点到事件进入小说的终点之间的所有相关文献则对于小说本事的探讨
30、显然不会有如此多的混乱和障碍 但正由于文献的不足我们既无法穷尽事件从发生到流传过程中的所有版本也往往无法通过文献获知某一版本的事件确实被作者所接受并写入小说因此在绝大多数状况下都只能依靠有限的文献做出探寻和判断在这种状况下对于文献的掌握以及鉴别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到“三言”的本事研究中情史与冯梦龙之间创作的联系固然值得重视情史博采众书、分类编撰的类书性质也是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从小说旁证 中可以看到孙楷第是希望尽量能找到情史所采录的故事的版本并通过两者 以及其他可以找到的故事版本的比对去探寻小说的本事及其流传的过程在小说旁证的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一则中孙楷第将情史卷十四的柳鸾英条列为本事此条的末
31、尾有“见许公异政录”之语为此孙楷第加了一段按语:“许公异政录 余 有 明 本 断 柳 鸾 英 案 在 轶 事中此一册置于奢摩他室曲丛书函中为人窃去 所摘柳鸾英事迹亦遍检不获因据情史所引录之”而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则中小说旁证列的不是情史卷十四的杜十娘条而是宋懋澄九籥别集卷四的负情侬传对于此篇文献的发现孙楷第曾有一段记叙:按:冯梦龙情史卷十四杜十娘条结云:“浙人作负情侬传”即是此文 此传余于明人集及说部中搜求数年绝不可得 今乃于此见之 与长泽先生在宫 内 省 阅 书 时 无 意 获 此 为 之狂喜由这两段按语足见孙楷第为查找情史所采录的故事版本所付出的努力尽管便如许公异政录一般这一努力未必每次都
32、能找到相关的资料但我们在小说旁证中所看到的包括负情侬传在内的一系列发现却都是这一努力的结果 可以注意到在小说旁证中有不少出自耳谈类增九籥别集绿窗纪事广艳异编等文献的“独门”资料这些资料也都是孙楷第考索而来的 对此还可以初刻拍案惊奇的盐官邑老魔魅色会骸山大士诛邪为例对于此篇的本事赵景深认为:“情节颇似唐人小说补江总白猿传和宋人小说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在三言两拍资料中有“按本篇资料尚未缉得俟他日补录”之语话本小说概论中也在引述了赵景深的话之后道:“头回及正文本事来源待考”而在小说旁证中则将续艳异编卷十二的大士诛邪记列为本篇小说的本事基本解决了这一学界为之困惑的难题不仅是征引文献的珍稀在本事材料的广博
33、方面小说旁证也显得非常突出“话本小说在创作中有一个特点或规律性现象即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依据文言小说改编而成的”因此在话本小说的本事研究方面对于文言小说的重点关注是包括小说旁证在内的诸多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但在小说旁证中所征引的材料却不只是文言小说在通俗文学的内部孙楷第还探寻了戏曲、说唱与话本之间的渊源和联系在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一则中孙楷第所引的本事材料来自双槐岁钞和情史在按语中则道:“据话本结末语云有好事者将此事编成唱本说唱其名曰贩香记 然则话本固从贩香记出耶?”而对于张廷秀逃生救父一篇孙楷第认为“恒言所收张廷秀平话校之他篇别是一种笔墨必出传奇或唱本”因此小说旁证通过“内容情节之繁简异同”以及“其
34、发展嬗变之过程”认为古本戏曲丛刊影印的八义双杯记应是此篇的本事而曲海总目提要谓“双杯记所据是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一节未必然也”在张员外义抚螟蛉子包待制智赚合同文中孙楷第认为“合同文字剧今有元曲选本 拍案惊奇所演全与元曲同 清平山堂本所演亦同唯无赚合同一节为稍异耳”而在占家财狠婿妒侄延亲脉孝女藏儿中孙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话本全本武汉臣剧 其所从出底本则元曲选本也提要云刘女与婿同谋又云:小说载此事则云刘女甚贤与剧异 皆未的”、这些论述都显示出孙楷第对于戏曲、说唱在话本小说本事研究方面的注重而从通俗小说内部各体文学共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孙楷第的这一研究视角无疑蕴含着充沛的学术价值 在完成三言两拍资料
35、之后谭正璧便“又继续致力于民间说唱文学之蒐辑与研究触类旁及复博览各地地方戏曲曲本两者并计当有数千种之多 发见其中本事之与三言两拍两渊源关系者实繁有徒”孙楷第征引资料的广博还不止于戏曲和说唱在赵知县火烧皂角林一则中他列举了太平寰宇记卷一百零五的江南西道当涂县吕洞宾飞剑斩黄龙一则中所举材料分别来自五灯会元卷二十二和万历沧州志卷七李玉英狱中诉冤一则的本事材料用的是戒庵老人漫笔卷三女辨继母诬陷疏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以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八十三文部卢柟传作为本事材料王本立天涯寻父一则的材料中则有文安县志卷九艺文志纪常王孝子传 从这些列举可以看到孙楷第所用的材料包括方志、佛典、奏疏、文集等这些资料往往为学界
36、诸家所失收也都属于孙先生“独门”发现这种文献征引的广博也能为古代小说本事研究带来新的思考即当我们谈论本事改编中的“文体转换”的时候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的转换显然是最主要的方面但除此之外通过孙楷第的研究便可看到其余各种文体可能也多会被牵扯进这一文体转换的过程中 而基于本事的复杂来源白话小说如何克服与其他文体之间的差异将诸多文体都兼容到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并形成大致相类的文体状貌相对于小说内部的文体转换无疑也是一个难度更大同时也更有意义的议题正是由于孙楷第收集和掌握了广博的文献资料因此他也得以拥有广阔且清晰的视野去进行小说本事的研究 在小说旁证 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篇中孙楷第所列的本事是宋懋澄九籥别集
37、卷二的珠衫篇并附有一段按语:此九籥别集珠衫篇以情史卷十六所录珍珠衫篇校之知前半异文甚多 后半虽大致相同此大不同者也 疑情史所录珠衫篇是单行旧本复经冯梦龙润色之故与收入别集者异 至话本所叙于情史为近既然“话本所叙于情史为近”则情史中的珍珠衫更应接近此篇小说的狭义本事但从文献的角度看九籥别集的珠衫篇又显然更具研究的意义以此篇作品为关键的节点不仅能够探寻情史中故事版本的渊源也能为小说与情史之间的联系找到更为确实的依据 因此在不枝不蔓地探寻小说的狭义本事之外孙楷第在本事研究方面其实还有着更为阔大的视野:以找寻到的狭义本事为端点通过文献的钩稽往前回溯厘清故事演变的基本脉络这也便是他所说的:征其故实、考其
38、原委因此除了对于狭义本事的重视孙楷第也注重广义本事的相关材料这同样体现出他“考其原委”的学术思路 在张古老种瓜娶文女一则中孙楷第依次列举了干宝搜神记卷十一阳公雍伯条、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二阳雍条(引梁元帝孝德传)、太平广记卷四阳翁伯条(引蜀杜光庭仙传拾遗)、太平广记卷十六张老条(引李复言续玄怪录)等资料并加按语道:阳雍伯事干宝纪之梁元帝再纪之事甚有名故李复言张老传前半阴袭之后半添出情节文采焕然 话本即据复言张老传稍通之纯乎市人演说本色杜光庭唐末人在李复言之后 其阳翁伯传即取干宝、梁元帝所纪附会为升天之说质而寡味不及复言文远甚今录之所以见故事嬗变之迹也从本事的角度看既然李复言之张老传是小说的狭义本
39、事则其余数条应该也不用列入但孙楷第却将之一一列举出来 从广义的角度看这些材料可以算是“本事材料”却又与张老传有所区别而孙楷第所希冀的不仅是在狭义本事与其他本事之间做出比较与辨析更是试图挖掘其他本事材料的研究价值即通过两种本事材料的有序排列考究“故事嬗变之迹”这一研究的思路与他经由对于狭义本事的回溯去厘清故事的演变脉络也正属同脉需要指出的是小说旁证的研究对象是话本小说话本小说与章回小说在本事研究方面有不同的特点:“章回小说和短篇小说虽然都可能依据本事创作但两者之间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 对短篇小说而言本事往往是关乎整体构思的而对章回小说而言本事通常只有局部的意义”但耐人寻味的是除了对于话本小说关乎整
40、体构思的本事的考论之外对于话本小说中一些只有局部意义的情节的本事孙楷第也给予了关注在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一则中小说旁证引的是耳谈类增卷八武骑尉金三重婚条其后的按语道:“耳谈云:金三得疾日渐尫羸阽危 下文但云三获财富而不云此病何由得痊愈 平话欲补此缺遂造为遇神僧以念金刚经诵经后病立愈之说 殊嫌言不经 然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专记金刚经灵异有金刚经鸠异篇”孙楷第在按语中所关注的是本事中无、而话本中有的一处情节并引金刚经鸠异篇以说明此处情节虽属不经在当时却有较为强大的民间基础从本事的角度看武骑尉金三重婚是小说的关乎整体构思的本事而金刚经鸠异篇则可视为此处情节的情节本事 相似的状况也发生在马当神风送滕王阁一则中
41、在列举了两条本事之后孙楷第在按语中讨论到小说末尾处王勃遇仙与之俱去的情节并举“元史卷一百七十畅师文传言师文皇庆二年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赐银二铤”以说明“则元时已有王勃成道之说矣”由此也可将王勃成道记序一篇作为结尾情节的情节本事孙楷第对于话本小说中情节本事的关注应该是由于这些情节在小说中都较为重要 或是小说中的关键情节或是位于结尾但在本事中却都没有对应因此对于这些情节本事的探寻对于关乎整体构思的本事而言能起到弥补本事材料重要情节缺失的作用 而从古代小说本事研究的角度看对于情节本事的关注显然也有着独特的价值对于章回小说来说由于往往没有或不依赖于关乎整体构思的本事因此情节本事会更为常见且重要孙楷第的相
42、关研究也就具有了超越话本小说这一特定文体的普遍意义事实上对于此前所论孙楷第话本小说本事研究的其他方面这一普遍意义同样存在 而这也是本文将讨论的议题定为古代小说本事研究而非话本小说本事研究的原因所在对于古代小说的本事研究而言似乎容易存在这样的误区即小说依傍本事进行创作可能是小说作者创作才能有所不足的体现但事实上无论是从写作难度的角度看抑或从所取得的文学成就的角度看相对于虚构依傍本事进行创作都并非天然的弱者 对此孙楷第曾有一段论述:要其得力处在于选择话题借一事而构设意象往往本事在原书中不过数十百字记叙琐闻了无意趣 在小说则清谈娓娓文逾数千抒情写景如在耳目化神奇于臭腐易阴惨为阳舒其功力实亦等同于造作
43、 自非才思富赡洞达人情鲜能语此不得与稗贩者比也在这段论述中孙楷第高度评价了改编本事的小说创作认为“其功力实等同于造作”从古代小说的实际状貌来看这一评价也丝毫不为过 就研究而言本事的广泛存在也为古代小说的研究设置了一条“蹊径”从孙楷第的小说旁证来看其真正是以筚路蓝缕之功将这条蹊径开辟出来 由于体例的原因孙楷第对于古代小说本事研究的很多真知灼见都潜藏在对于资料的查考、校勘、取舍、排列以及附加的按语中但这不应成为我们探讨孙楷第本事研究的障碍相反或许随着古代小说本事研究的持续推进我们肯定还会不断发现孙楷第小说旁证新的学术价值就这一意义而言这种“潜藏”的状态或许永远比我们的阐述要更为深刻和广博 参 考
44、文 献 黄克.建立科学的中国小说史学 孙楷第先生晚年“自述”及其他.文学遗产():.孙楷第.小说旁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苗怀明.读孙楷第小说旁证 札记.文献():.程毅中.简述“五四”以来中国通俗小说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苗怀明.探索符合古代小说实际的核勘之路 孙楷第古代小说校勘方法浅探.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孙楷第.三言二拍源流考.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 卷():.蒋瑞藻.小说考证.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北京:中华书局.叶德辉.戏曲小说丛考.北京:中华书局.邓绍基.读孙楷第先生的学术论著.文学遗产():.余来明.孙楷第与中国古典小说文献学之创立.明清小说研究():.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校雠通义通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陈乃乾.陈乃乾文集.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程毅中辑注.宋元小说家话本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刘勇强潘建国李鹏飞.古代小说研究十大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北京:国立北平图书馆.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济南:齐鲁书社.(责任编辑 南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