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期数: 05 11 YWG3 037学科:语文 年级:高三 编稿老师:冯银江 审稿老师:潘晓娟 同步教学信息提高 篇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练习(提高篇)一、(共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翰藻(zo) 脉(mi)络 稗(b)官 妍媸(ch)毕露 B尘滓(zi) 精粹(cu) 步辇(nin) 摇曳(y)多姿 C劳徕(l i) 砧(zhn)板 赘(zhu)疣 得鱼忘筌(qun) D缱绻(jun) 邂逅(ho) 咀(j)嚼 羁(j)旅客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晦涩 郁积 怅罔 跃然纸上
2、B袅娜 疏朗 漂零 潜移默化 C钟馗 甲胃 孤炯 如翚斯飞 D粗糙 意蕴 扼杀 权倾一时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志人志怪(记述人和鬼怪的事迹。) 起居注(皇帝的言行录。起居,古代专指皇帝的言行举止。) B程式(戏剧术语,指经过艺术夸张、提炼加工而定型的格式化,规范化的表演动作。) 疏朗(稀稀落落,开朗大方。) C洞悉(很清楚地知道。) 唐突(冲撞,冒犯。) D擅长(专于某种学术或技能)奢望(过分地期望)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 )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_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_讲故事或作报告,_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
3、支离破碎,_不写稿子,_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C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次网络知识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
4、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21世纪,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7关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小说的产生和寓言、史传、诸子散文关系密切,但总的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 B史传文学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C为中国群众长期热爱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的
5、,但西游记是一个例外。 D虽然中国古典小说在明清时代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小说的作者并没有在当时得到应有的重视。8关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艺术既强调“全”,又强调“粹”,其实就是强调“虚”与“实”的辩证统一。 B清代文学家赵执信,洪昉思和王渔洋在论诗的时候都表示了对雕塑绘画的一种轻视,这是因为雕塑与绘画不能体现“虚实相生”的表现特色。 C作者用舞台上的例子来说明中国戏曲艺术表现中的虚实相生,表明中国的戏曲艺术比起西方的话剧艺术来更经济更俭省。 D舞蹈精神的贯穿与运用,带来了中国艺术虚实相生的特点。由此看来,舞蹈在中国艺术中具有最突出的地位。9对说“木叶”一文,说
6、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木叶”和“树叶”在字面上概念一致,但进了诗中,它们各自蕴含的意义就不相同,由此看来,诗歌语言的精妙是不同于一般的概念的。 B“木叶”和“树叶”的不同,在于“木”比“树”更显得单纯,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在内。 C“落木”的含义比起“木叶”来更进一层,它把“叶”字所保留的清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得干干净净。 D作者这篇文章表明:欣赏诗歌,不要一味纠缠于概念,因为诗歌有它自身的独特规律,它和语言的一般概念没有任何关系。10关于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一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想象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B作者以艾青、崔颢、徐志摩
7、等人的诗为例,表明诗歌欣赏既需要想象,更需要了解。 C作者用“泡”“找”“进”“猜”“补”等步骤来进行诗歌的欣赏活动,由此看来,读者的积极参与十分重要。 D虽然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但诗歌的含蓄简明和内容晦涩不是一回事。二、上下句填空(共10分,每空1分):1袅袅兮秋风,_。2无边落木萧萧下,_。3月落乌啼霜满天,_。4_,月涌大江流。5待到山花烂漫时,_。6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_。7不知细叶谁裁出,_。8_,明月何时照我还。9问君能有几多愁?_。10何当共剪西窗烛,_。三、翻译下列句子(20分):1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2分)2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
8、恶必书,是为实录。(2分)3明镜照物,妍媸毕露。(2分)4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2分)5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2分)6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3分)7钱塘洪昉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宅论诗,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
9、见,以为龙具在是,雕塑者反有辞矣!”(7分)四、现代文阅读(20分):粗制滥造的标本鄢烈山 1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写到一个小镇上的人们,上了几个跑江湖的“莎剧演员”的当,走出剧场纷纷称赞演出水平高,意在让大伙都当一回傻瓜,彼此“扯平”。我掏1980元买了一本正走红的中国可以说不,不怕独得傻瓜之名,讲一讲读后的真实感受;这是一本粗制滥造、根本不够出版水准的“畅销书”。 2版权页标明这本书是今年5月第1版,内文中写到今年4月24日的电视新闻(第99页),可见这本书是怎样以大跃进的速度写作并通过三审的!所论的是极其严肃的外交政治问题,而所取的是极其轻率浮躁的态度。 3书中的“低级错误”(字
10、面上的显然的错谬,若是作者语文基础太差,责编和主审应予订正的)比比皆是。例如目录中的“漫(蔓延)延”“仗义直(执)言”“结缔(?)龙魂”,不是明显的别字,就是半通不通的生造。内文中,诸如“一惯(贯)” “锻练(炼)”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读史可以明鉴,意思是说读历史和照镜子差不多”。这类错误不断出现,真教人为中国的出版界脸红:当代中国无人,还不至于要这样的滥竽充数吧? 4再看选材和谋篇布局这个层面上。作者们显然是在模仿苏晓康的“抒情政论体”,但是看不出有什么章法,信口开河,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特别是5个作者互相重复之处甚多,读了前面两人的,后面三人的根本不用翻,很像时下开会作指示,主要负责人讲过
11、之后,坐主席台的轮流“补充几句”,大多是“正确的废话”。著书立说不比官场作秀,也毕竟与“大一生”们在宿舍熄灯后的“卧谈”不同! 5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思想内容上的混乱。不错,作者表达了中国青年对企图制造台湾和西藏独立等侵犯中国主权的反华行径的强烈不满,但这只是中国人(除了汉奸)共有的基本的爱国情感,并不能成为作者宣扬别的错误观点的挡箭牌。 6什么叫“中国可以说不”?这话的潜台词是,中国现在能够说不了却由于怯弱或别的原因而没有说不。中国不是日本,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当过谁的附庸,根本不存在可不可以的问题。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支持“民柬”中国什么时候在美国面前服过软?作者说我们过去“大多好说好商
12、量”,这“过去”无疑是指对外开放的近18年。难道只有闭关锁国,像从前那样“对着干”才是维护国家主权?作者动辄主张“在民众中号召抵制美国货,不看美国电影” “不去买这些国家的商品”,这些幼稚的主意,我们早巳实践过,这是一条与中国的现代化目标背道而驰的绝路。 7我们需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但是不需要古老而愚妄的“世界中心”观念和文化沙文主义。几位作者以令人生厌的夸张的口吻侈谈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而鄙视人家是“没有底蕴的民族”,诅咒人家“被人类文明抛弃”“完蛋”,十足一副小儿骂架的腔调。最荒谬的是:谁不知日本的现代化始于向西方学习的“明治维新”?作者却宣称“日本民族飞黄腾达的内在之核实则是
13、:孔孟之道”!一个作者说“随着西方神话的破灭,取而代之的是东方文明的复兴”,另一个说中国思想“将成为领导未来人类思潮的惟一动力”。这是否自大狂?世界进步的趋势只能是多元文化的共存与互补,中华民族尚未沦落到要自己的儿女拍马屁的田地! 8大约是当“红小兵”的童年时代所受的关于“世界革命”的思想教育扎根太深,以致作者颇为不满我国在汲取教训后“决不当头”的外交战略,质问“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争取做世界势力的积极领导者和强大斡旋者?”作者说“那些战后世界革命橱窗式的中小国家,如越南、古巴、南非和正在诞生的巴勒斯坦,皆以巨大的善意和真诚的热情寄予中国以希望。上述国家可谓(读这样的句子真像吃砂子笔者)代表了第
14、三世界的民意”。越南且不说了,中国人一向以德报怨;古巴在中苏不和时偏向谁也不说了;这南非至今还只承认“中华民国”,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邦交呢!这些小子明白他们在说什么吗? 9作者宋强说:“我以崇敬的心情看到伊朗革命,它以极端的形式再现了我们父辈的不屈精神。我以崇敬的心情看到圣战者的牺牲,它以严肃的人生告诫我们中国青年要对自己加以警策。”这段话虽然有点别扭(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革命意味着什么,我不敢妄加评议,万一像写撒旦诗篇的拉什迪,因冒犯了人家而被在世界范围内追杀可不是好玩的;“圣战者”们再现的怎么是“我们父辈的不屈精神”?),但我能从中得到一条明白的信息:中国若再发动一次“文革”
15、,并不是没有拥护者和参加者的。 (摘自1996年8月23日南方周末)1作者认为,本书是粗制滥造的标本,那么,它的粗制滥造都体现在哪里?2你怎样体会“中华民族尚未沦落到要自己的儿女拍马屁的田地”这句话的内在涵义?3你怎样理解“中国若再发动一次文革,并不是没有拥护者和参加者的”这句话?为什么?4文章开头已说明中国可以说不是一本正走红的书,此书如此粗制滥造,为何却畅销呢?作者有没有说明其潜在的原因?5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两项是: A凡是畅销的书,都免不了粗制滥造; B这本书表面上是弘扬爱国主义,其实它真正反映出来的思想是比较混乱的。 C在作者看来,真正的爱国主义还是要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主张
16、。 D随着西方神话的破灭,东方文明的复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必将取代西方。 E面对强大的西方,中国人所需要的不是激情,更重要的是理性和客观。五、作文(40分):结合本单元所学的知识,选择一篇文学作品,写一篇艺术鉴赏文章。要求:如果是古典主义小说,请参考吴组湘的文章;如果是诗歌鉴赏,请参考林庚和谢冕的文章;如果是其它的艺术形式,请参考宗白华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1C(A、稗bi; B、滓:z;D、绻:qun)2 D(A、罔惘;B、漂飘;C、炯迥)3B(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4A5B(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能用来指人;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左右逢源
17、:比喻做事得心应手,也比喻办事圆滑,用来形容孩子不恰当。)6C(A是句式杂糅,将“也参加了学习”删去;B是概念不清,“电视”不属于出版物;D是搭配不当,“工厂”不能被授予优质产品。)7C8A(中国的雕塑绘画同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所以B项错;中国戏曲是否比西方话剧更经济,文中没有提,所以C项错;虽然舞蹈对其它艺术产生了影响,但地位是否最突出,没有提,所以D项也不对。)9D(虽然诗歌语言有自身的特点,但也并不是和语言概念一点关系都没有)10B(诗歌欣赏既需要想象,更需要感动而不是了解。)二、1洞庭波兮木叶下 2不尽长江滚滚来3江枫渔火对愁眠 4星垂平野阔5她在丛中笑 6或恐是同乡7二月春风似剪刀
18、8春风又绿江南岸9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却话巴山夜雨时三、1故事是通过虚构而产生的,小说的主题是靠富有文采的语句表达出来的。2喜欢这个人但是知道他的缺点,憎恶这个人同时也了解他的长处,好的和坏的都必定写下来,这就是真实和客观的记录。3明亮的镜子照着物体,那么美好的和丑陋的就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了。4虽然我们书标题是说记录鬼怪之事的,但是全书并不专门是写鬼怪的,它同时也记载人间社会的变化,并且把我的看法和见解写在其中。5艺术表现既不全面又不精粹是不能够称为美的。6空白的地方本来就是很难画的,但是你把真实的景象画清楚了,空白的地方也就展现出来了。神韵是很难用画描绘的,但是真实的境地画得逼真,整个画
19、的神韵也就出来了。空白和实景,如果在画面上的位置弄相反了,那么有画的地方在画面上就显得多余。而空白与实景,也就是虚与实,互相搭配合适产生作用了,那么没有画的地方也都成了美妙的境界。7杭州人洪升,在王渔洋门下做学生很长时间了,和我是好朋友。一天,我们都在王司寇(即王渔洋)家谈论诗,洪升因为特别痛恨当时的人写诗没有章法,就说:“诗就好比是一条龙,它的脑袋、尾巴、爪子、头上的角、身上的鳞、还有脖子上的毛,一样不具备的话,它就不是龙。”老师笑话他说:“诗好比是一条神龙,见到它的头就见不到它的脑袋,或者它只是在云里露出这么一爪一鳞罢了,你怎么能够见到它的全部呢?只有搞雕塑绘画的人才这么强调全部呢。”我接
20、着说:“既然是神龙,那么它身体的弯曲或伸长,本来就没有一定的规律,恍恍惚惚看上去,也许只能见到它的一鳞一爪,但是龙的脑袋和尾巴应该是完好齐整的,所以虽只看到了一点,但感觉它好像是整体都在那儿呢。如果只拘泥于所见到的东西,认为龙的身体全都看见了才是龙的话,那些搞雕塑和绘画的人反倒有话可说了。”四、1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写作出版时间十分仓促,反映出态度的轻率和浮躁;在书中出现的“低级错误”比比皆是,看出其在写作过程中和出版过程中心志的不认真;在选材和谋篇布局方面不合理,整部书没有章法,有拼凑的感觉;在思想内容方面上的混乱,看出写作者既没有整体的思路,又缺乏深厚的学养和理性的思考。2妄自尊大是一个
21、民族要发展振兴的大忌,如果习惯自我吹嘘,那将是一场民族悲剧。3“文革”(即十年浩劫)虽然是领导者错误地发动的,但在当时全国上下几乎全都卷入了这场运动,最终才导致了一场大的劫难,这表明,盲目的政治热情、较低的文化素质也是造成“文革”灾难的原因。而此书的作者恰也具备了这一特点,并且他们试图以此书煽起更多的热情。真能达到这一目的,那后果也将是十分可怕的。 4有两点:为商业利润所驱使的广告效应;在某种程度上用漂亮的口号迎合了一部分中国人妄自尊大的民族心理。5A和D。此书虽粗制滥造并且畅销,并不等于所有的畅销书都粗制滥造,作者在文中没有如此武断的言论,所以A错;作者认为,世界进步的趋势只能是多元文化的共存与互补,不存在谁替代谁的可能,所以D错。五、作文(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