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六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l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l一、旅游资源的概念l二、旅游资源的特点l 1.广泛性 5.区域差异性l 2.自然性 6.文化性l 3.社会时代性 7.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l 4.季节性 8.动态性1第二节 旅游资源分类 一、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与意义 1.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 2.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 二、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1.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1)共轭性与排他性原则 2)对应性原则 3)逐级划分的原则 2.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 1)成因;2)属性;3)功能;4)时间;5)其他 三、旅游资源类型划分2 1.根据旅游资源属性分类 地地 文文 景景 观观 河流河流 湖泊湖泊 水水 风风 光光 瀑布瀑布 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 泉泉 生生 物物 景景 观观 海洋海洋 冰川、雪地冰川、雪地 天象与气象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遗址遗迹 建筑与设施建筑与设施 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旅游商品旅游商品 人文活动人文活动 主类主类 亚类亚类 基本类型基本类型 3 2.2.根据管理级别分类根据管理级别分类 1)世界级 2)国家级 3)省 级 4)市县级 3.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 1)观赏型 2)运动型 3)休疗养型 4)娱乐型 5)特殊型 4.根据游客体验性质分类 1)原始地区 2)近原始地区 3)乡村地区 4)人类活动集中地区 5)城市化地区4第三节 旅游资源调查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意义 1.为旅游资源调查和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2.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3.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开发导向、时序、重点和规模 4.为游人提供旅游信息 二、旅游资源调查的原则 1.实地调查,真实可靠 2.认真查寻,善于发现 3.发动群众,找景报景 4.认真甄别,细心挑选 5 三、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1.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条件 1)社会与历史文化背景 2)自然地理基础 2.旅游资源状况 类型、数量、规模、结构、级别、成因、分布 保存状况、开发利用状况等 3.旅游资源外部开发条件调查 1)旅游资源地与中心城市的距离 2)资源所在地及依托城镇的经济状况 3)建设施工条件 4)社会环境条件6 四、旅游资源调查程序 1.调查准备 1)成立调查组 2)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3)印制调查表及调查问卷 2.野外调查,收集资料 1)调查方式 2)调查方法 3.文件编辑,形成成果 1)影象资料 2)图件资料 3)调查报告 4.资料更新与管理 5.表格的填写与信息储存7 五、旅游资源调查的具体内容 与调查表格的填写 1.表格的填写 (1)普通项的内容:名称、隶属、位置、海拔、普查小区等五项。(2)特征项:类型描述、特征数据、环境背景、保护和开发现状等四项。(3)补充项:资料来源、备注等二项。2.绘入地图 3.录入记述文字 8 六、旅游资源信息储存 1.地区码:采用六位编码,与资源所在 地邮政编码相同 2.基本类型码:采用3位代码 X X X 代表基本类型 代表该基本类型的类别归属 3.资料与数据值代码 X X X X X 资料与数据值代码 基本类型代码 10名称、20隶属、30位置、40海拔、50普查小区、60类型描述 70特征数据、80环境背景、90保护与开发现状 9 第四节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概念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2.科学性 3.全面评估,综合分析;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三、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1.旅游资源价值评价:1)美学观赏价值;2)历史文化价值;3)科学价值;4)奇特度;5)规模与地区组合情况;6)旅游功能;7)旅游环境容量10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 2)客源市场条件 3)自然地理环境 4)社会经济环境 5)社会文化环境 6)经济、社会、环境效益11 四、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1.旅游资源的定性评价 1)黄辉实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2)一般体验性评价:问卷调查法;文献统计法 3)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三 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 4)美感质量评价:平分法(SBE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评判法(LCJ法:Law of Comparative Judgemm)12 2.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法 1)旅游资源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 2)旅游资源的综合性定量评价 如层次分析法、指数表示法、综合平分法、模 糊数学评价法等。例1: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价(见课本163页)例2: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见课本164页)13例例3 3:综合建模定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步骤:综合建模定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步骤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北京大学教授保继刚提出了对旅游资源评价的层次北京大学教授保继刚提出了对旅游资源评价的层次分析法。其过程是:先将评价项目分解成若干层次,分析法。其过程是:先将评价项目分解成若干层次,然后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析;最后再然后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析;最后再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学形式表达和处理。这种方法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学形式表达和处理。这种方法是一种综合整理人们主观判断的客观方法,也是一种定一种综合整理人们主观判断的客观方法,也是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的第一步是建立总目标评价模型树(见下页图)层次分析法的第一步是建立总目标评价模型树(见下页图)。14层次分析法的第一步是建立总目标评价模型树。层次分析法的第一步是建立总目标评价模型树。15 旅游资源层次分析法第二步是计算结果分析:他们邀请了北京一些旅游资源层次分析法第二步是计算结果分析:他们邀请了北京一些旅游资源层次分析法第二步是计算结果分析:他们邀请了北京一些旅游资源层次分析法第二步是计算结果分析:他们邀请了北京一些 专家学者,以填表方式,按重要性相同、稍重要、重要、明显重要、专家学者,以填表方式,按重要性相同、稍重要、重要、明显重要、专家学者,以填表方式,按重要性相同、稍重要、重要、明显重要、专家学者,以填表方式,按重要性相同、稍重要、重要、明显重要、极端重要等五个级别进行判断,分别以极端重要等五个级别进行判断,分别以极端重要等五个级别进行判断,分别以极端重要等五个级别进行判断,分别以1 1、3 3、5 5、7 7、9 9或其倒数作为或其倒数作为或其倒数作为或其倒数作为量化标准,对同一层次中的各因素间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某项因子量化标准,对同一层次中的各因素间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某项因子量化标准,对同一层次中的各因素间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某项因子量化标准,对同一层次中的各因素间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某项因子 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判断,提出各人的意见。再在计算机上进行整理、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判断,提出各人的意见。再在计算机上进行整理、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判断,提出各人的意见。再在计算机上进行整理、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判断,提出各人的意见。再在计算机上进行整理、综合、检验,排出最后结果。下面分别将评价综合层、评价项目层综合、检验,排出最后结果。下面分别将评价综合层、评价项目层综合、检验,排出最后结果。下面分别将评价综合层、评价项目层综合、检验,排出最后结果。下面分别将评价综合层、评价项目层和评价因子层的排序权重及位次列表如下和评价因子层的排序权重及位次列表如下和评价因子层的排序权重及位次列表如下和评价因子层的排序权重及位次列表如下:16根据上面三表的权重排序,以根据上面三表的权重排序,以100分按权重赋予各个因素分按权重赋予各个因素分值,即可得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表(见下表),分值,即可得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表(见下表),并利用此表列出的限分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分项评价打并利用此表列出的限分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分项评价打分,最后得到综合结果分,最后得到综合结果17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