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最苦与最最苦与最乐梁启超梁启超1.作者作者简介介 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号饮冰室主人,近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思想家、教育家。广广东新会人,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出生地主家庭。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年中举人。人。他主他主张“变法法”、“育人才育人才”、“开学校开学校”、“变科科举”等。等。1898年参与戊戌年参与戊戌变法,法,变法失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学校研究院究院导师。著有。著有饮冰室合集冰室合集。2.了解体裁了解体裁 思考:本文思考:本文为一篇一篇议论文,那么文,那么议论的基本知的基本知识有有哪些呢?哪些呢?3.论点:一篇文章只有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一个中心论点点,但可以有但可以有多个分多个分论点点。论点和点和论题的区的区别:1、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有待于证明的命题。2、形式不同。以标题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3、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4.论据:用来据:用来证明明论点的材料,点的材料,有有事事实论据和道理据和道理论据据。论证:提出提出问题、分析、分析问题、解决解决问题常常见的的论证方法:方法:举例例论证、比比喻论证、对比比论证、道理、道理论证、引用、引用论证5.请根据文章旁批,根据文章旁批,说说文章的文章的结构构:整体感知整体感知一、一、(1-3自然段自然段):论述述“未尽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二、二、(4自然段自然段):论述述“尽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三、三、(5-6自然段自然段):论述述“人生当勇于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任,而不能逃避逃避责任任”。6.讨论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文章开、文章开头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提到了哪些事,它些事,它们是最苦的事是最苦的事吗?为什么?什么?2、于是作者提出自己的、于是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用原文回答)3、作者、作者举了哪些例子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明自己的观点?点?贫知足;知足;失意失意安分;安分;老、死老、死达达观。作者作者认为它它们可以从心可以从心态上、上、观念上去排解。念上去排解。我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任。从个人从个人对他人的他人的责任(承任(承诺未完、欠人未完、欠人钱、受、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自己都有责任,一旦任,一旦应尽的尽的责任没有尽,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种痛苦无法解脱。7.讨论第二部分:第二部分:1、从第四自然段得知:作者从第四自然段得知: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人生什么事最事最“乐”?尽了尽了责任任2、作者引用古、作者引用古语“如如释重重负”、俗、俗话“心上一心上一块石石头落了地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用来比用来比喻尽了尽了责任后的任后的轻松和愉快。松和愉快。8.讨论第三部分:第三部分:1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些话要要说明什么明什么?说明了明了:人生当勇于人生当勇于负责。2、作者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国忧民的思想是苦民的思想是苦还是是乐?(表面上看他表面上看他们一一辈子在感受苦痛,其子在感受苦痛,其实)他日日在那里尽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真乐,所以他到底是,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呀!,不是苦呀!3、第六自然段:当、第六自然段:当责任向我任向我们走来走来时,作者,作者认为我我们应该如如何何对待?待?勇于勇于负责不能逃避不能逃避责任是逃避不了的任是逃避不了的9.分分论点点1 1: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分分论点点2 2:尽: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中心中心论点:点:人生当勇于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任,而不能逃避责任任小小结:10.讨论:如果你也身如果你也身处于作者于作者生活生活时代那种内代那种内忧外患的外患的环境中,你会境中,你会认为什么事什么事最苦,什么事最最苦,什么事最乐?那?那现在呢?在呢?11.重要重要论据据事事实论据据人生能排遣之人生能排遣之苦苦(贫、老、老、死、失意等)死、失意等)不能逃不能逃躲之之 苦苦(欠(欠钱未未还、受恩未受恩未报等)等)“凡属凡属”负责任之苦任之苦 道理道理论据据 古古语、俗、俗 语尽尽责任之任之乐 孔子孔子“无无入而不自得入而不自得”(摆事事实讲道理)道理)(引用)(引用)12.理理论论据据 孟子:孟子:“君君子有子有终身之身之忧”曾子曾子“任重任重而道而道远”尽尽责任之任之苦中真苦中真乐 事事实论据据仁人志士仁人志士忧国国忧民民 诸圣圣诸神悲神悲天天悯人人 未未尽尽责任任是是人人生生最最大大的的痛痛 苦苦尽尽责任任是是人人生生最最大大的的快快乐有人有人说 13.论证结构构 典型典型议论文思路:文思路:提出提出问题 分析分析问题 解决解决问题 总论题 分分论证 总结论 本本文文 分分论点一点一 分分论点二点二 中心中心论点点(分)(分)(总)14.本文的主要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方法道理道理论证论证 举举例例论证论证 对对比比论证论证 运用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人名言及被人们公公认的科学原理、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定理、公式等来证明明观点。点。列列举确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明论点点 把两种事物加以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照、比较后,推后,推导出它出它们之之间的差异点,使的差异点,使结论映映衬而出的而出的论证方法方法(理(理论论据)据)(事(事实论据)据)15.道理道理论证(理(理论论据)据)举例例论证(事(事实论据)据)对比比论证 体体现 引用了古引用了古语、俗、俗语以及孔子、孟子、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曾子等名言论证 举了圣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 最苦之事与最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之事进行行对比比论证16.写作特色写作特色语言:言:流流畅让严肃的的问题亲切化,易于接受切化,易于接受 简洁 口口语化化“为什么呢?因什么呢?因为觉得得对不住他呀!不住他呀!”“心上一心上一块石石头落了地落了地”“所以他到底所以他到底还是是乐,不是苦呀!,不是苦呀!”语言运用言运用 17.主题延伸本文中作者提出把万事当本文中作者提出把万事当责任来尽,便得任来尽,便得苦中真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任,而不能逃避避责任的任的观点。点。作作为学生,学生,应当把学当把学习当做当做责任来尽,于任来尽,于尽尽责任中得任中得乐趣,那么你如何看待趣,那么你如何看待“学海学海无涯苦作舟无涯苦作舟”这一名言?一名言?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