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渗透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实录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英语教学中显示出独特魅力。它的容量之大,内容之广,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英语教学开辟了令人向往的广阔前景。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大大缩短了知识传授与反馈过程,增加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做到适合适宜,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使用课件演示激趣,运用网络学习交流,利用资源信息加工,完成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的有效整合
2、,缔造了两两相遇的美丽。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相约正文:当前,具有高度集中性、良好冲击力、信息容量大等特点的多种教学媒体纷纷走进课堂,使常规的教学锦上添花,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教材内容丰富,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确实适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不断整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也作为一种资源,融入了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使英语课堂走向信息化。教学实践令我深深地感到,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3、并带来了活力。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感官的综合刺激,引入教学,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因材施教。通信技术、视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效率,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使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人都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获取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从而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安排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的一场美丽约会:初相见: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
4、子先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而要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信息技术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加上声、像、三维动画,使课本上的“白纸黑字”变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常用方式是:(1)身历其境。例如在教学
5、8Aunit3Adayout一课时,我在课堂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长达五分钟的风光片。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的课件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环境中,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在和谐氛围中,提高智力水平,增强课堂实效。果然,各国的风景名胜,动听的异国音乐,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世界上的风景名胜,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随着画面的不断变换,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2)观察体验。如学习8Aunit5“Birdwatchers”时,让学生在美妙清新的音乐中欣赏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鸟儿,它们的猎食、婚育、繁衍等场景,将原本费心
6、费力的文字解说,转换成了一幅幅形象而又动感的画面,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得他们能更为投入地参与其中。2.丰富阅读体验,激发文本想象声像资料可以唤醒学生对生活信息的情感,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中一些细节。而这一切,对于学历、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教学“schoollife”时,首先呈现大量学校生活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使孩子们对学校生活有深刻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他们就能体会到学校生活的充实与美丽。最后,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说说自己想象中学校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阅读所体验到的就不单局限在课文里,而延伸到自己的生
7、活中,大大提高了阅读体验。3.创新作文教学,激发写作热情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作文教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它鼓励学生创新、求异,让学生自主创造。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学生熟视无睹的场景一一呈现给学生。通过影音播放,由学生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自由选择善于发挥的片段,在自主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想象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激发出写作兴趣及热情,进而组合成文。如命题作文Adayout,组织学生观看一些风景名胜的图片,在引导学生明确“风景线”之后,学生在观看中,用句子构建框架,最后连句成篇。渐相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1.倡导自主学习,个性知识构建互联网就像一座浩
8、瀚的资源库,教师的任务已不是告诉学生知识,而是告诉学生可以在哪里获取知识。网络环境中,网络作为传输信息的载体,突破了地理区域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搜集引擎查询到所需的各种知识,为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学生的想象力有了鲜活的源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去搜集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源,进行选择和应用,可以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选择和应用的能力,并通过自主建构获得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单纯地由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不能引导学生实现个性的自主的学习。叶圣陶先生指出:“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将一辈子受用。”可见在英语学习中培养自学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9、。授之以鱼,只应一时,授之以渔,终生受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出发点是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基于网络的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2.增加沟通渠道,实现平等交流7Bunit4Amazingthings一课介绍了世界上的各种奇异现象,每一景象都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课堂中,我设计制作了融合了文字、声音、图像的网络课件。教学时,安排多媒体教室,人手一台电脑,课件资源共享,课文自主学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运用课件中提供的
10、各种文字资料、图片,阅读分析,并通过课件中的简笔画创作,配乐朗读,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块的自主学习,最后,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资料库,了解各种奇异现象。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相关资料,建构语言框架,真正实现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让课堂不再是老师独自占有、学生被动接受,它实现了师生之间双向的平等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的网络监督功能,适时地调出任何一台学生机的资料,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在网上学习状况,为学有困难者指点迷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学生也可以在“讨论区”内发表自己在课堂中得到的感悟及课堂的建议,教师可据此适当调整教学的速度与内容。在这个过程既有师生的交流互动,又有生师的交流互动,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平等交流的机会,每个人都处在一种与电脑、同学、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与各层次的交流使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