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1∕T 1898-202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营服务评价规范(北京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77237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1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T 1898-202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营服务评价规范(北京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11∕T 1898-202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营服务评价规范(北京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11∕T 1898-202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营服务评价规范(北京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11∕T 1898-202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营服务评价规范(北京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11∕T 1898-202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营服务评价规范(北京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03.220.01 CCS R 80 DB 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898202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营服务评价规范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ity multimodal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hub operation service 2021 - 12 - 28 发布 2022 - 04 - 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18982021 I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5 集散换乘能力指标计算

2、 . 3 6 公共服务能力指标计算 . 4 7 安全保障能力指标计算 . 6 附录 A(规范性)评价指标评分表 . 8 参考文献 . 11 DB11/T 1898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公联交通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中铁信(北京)网络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运、高国飞、杨

3、秀仁、孙立山、恩凯、高勇、陈颖达、邵娟、秦倩、邓进、郑宣传、李明华、郑汉、白文飞、陈明钿、丁新伟、李鹏林、许琰、衡玉明、毛曼、王爱丽。 DB11/T 18982021 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营服务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基本要求、集散换乘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安全保障能力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运营服务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700 照明测量

4、方法 GB/T 51402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设计标准 JGJ/T 177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 city multimodal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hub 将两种及以上城市公共交通方式或对外运输方式的客流转换场所在同一空间(或区域)内集中布设,实现设施设备、运输组织、公共信息等有效衔接的客运基础设施。 3.2 集散换乘能力 distributing and transferring capability 城市市综合客运枢纽为满足乘客在各交通方式之间转运衔接而提供的运力协同的能力。 3.3 公共

5、服务能力 public service capability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为满足乘客出行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的能力。 3.4 安全保障能力 security capability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为保障系统内乘客正常出行活动而提供的安全环境和良好秩序的能力。 DB11/T 18982021 2 4 基本要求 4.1 枢纽分类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按照主导交通方式可分为航空枢纽、铁路枢纽、公路客运枢纽以及公共交通枢纽。 4.2 评价指标体系 4.2.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营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由 3 项一级指标和 10 项二级指标组成。 4.2.2 一级指标包括集散换乘能力指标、公共服

6、务能力指标和安全保障能力 3 项指标。 4.2.3 二级指标包括运能匹配度、公共交通平均换乘距离、公共交通接驳客流分担比例、公共交通服务时间、室内环境满意度、夜间接驳候车时间、乘客有效投诉率、流线冲突点数量、换乘空间最大客流密度和事故数 10 项指标。 4.2.4 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1。 表1 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计算类型 集散换乘能力1Y 运能匹配度1,1Y 计算型指标 公共交通平均换乘距离1,2Y 计算型指标 公共交通接驳客流分担比例1,3Y 计算型指标 公共服务能力2Y 公共交通服务时间2,1Y 混合评分型指标 室内环境满意度2,2Y 混合评分型指标 夜间接驳候车时间2

7、,3Y 混合评分型指标 乘客有效投诉率2,4Y 计算型指标 安全保障能力3Y 流线冲突点数量3,1Y 计算型指标 换乘空间最大客流密度3,2Y 计算型指标 事故数3,3Y 直接评分型指标 注1:计算型指标指采取数学方法将计算值转化为评分值的指标; 注2:混合评分型指标指综合多个评价内容的评分获得评分值的指标; 注3:直接评分型指标指计算结果直接为评分值的指标。 4.3 评价方法 4.3.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评价总评分值为集散换乘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安全保障能力 3 项一级指标的评分值线性加权求和。计算方法见公式(1)。 123123T =Ya +Ya +Ya . (1) 式中: T 城市综合客

8、运枢纽运营服务评价总评分值; 1Y集散换乘能力指标评分值; 1a集散换乘能力指标权重; 2Y公共服务能力指标评分值; 2a公共服务能力指标权重; 3Y安全保障能力指标评分值; DB11/T 18982021 3 3a安全保障能力指标权重。 ?、?和?宜分别取0.3、0.3、0.4,也可根据评价目的以及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类型和特点综合确定,总和为1。 4.3.2 各二级指标的总评分值均为 100 分,各项一级指标评分值为所属二级指标评分值的算数平均值,一级指标评分值计算方法见公式(2)。 ,1ni jjiYYn= . (2) 式中: iY 第i项一级指标评分值; , i jY第i项一级指标中第j项

9、二级指标评分值; n 剔除不参评的二级指标后第i项一级指标中包含的二级指标数量。 注:如因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类型和等级等因素无法达到某项二级指标要求,经评价专家认可,该项二级指标可不参评,对应一级指标评分值计算过程中应剔除该项指标后再进行计算。 4.3.3 针对不同类型二级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a) 针对计算型指标,应先计算二级指标的计算值,再依据计算值对照附录中相应评分表采用插值法求得评分值。对于计算值与评分值呈正相关的指标,采用公式(3)计算其评分值;对于计算值与评分值呈负相关的指标,采用公式(4)计算其评分值。 ,max,maxmin,()i ji ji ji ji ji ji jYM

10、ZXZZ= . (3) ,min,maxmin,()i ji ji ji ji ji ji jYMXZZZ= . (4) 式中: , i jM第i项一级指标中第j项二级指标计算值所处阈值区间内的最高评分值; , i j 第i项一级指标中第j项二级指标计算值所处阈值区间对应的评分值区间长度; max, i jZ第 i项一级指标中第 j项二级指标计算值所处阈值区间内最高评分值对应的计算值; min, i jZ第i项一级指标中第j项二级指标计算值所处阈值区间内最低评分值对应的计算值; , i jX第i项一级指标中第j项二级指标计算值。 b) 针对直接评分型指标,应依据指标计算方法直接计算出相应评分值

11、。 c) 针对混合评分型指标,应先对照附录中相应评分表采用插值法计算该二级指标中包含的各评价内容的评分值,随后依据二级指标计算方法将各评价内容评分值进行综合得到该二级指标最终评分值。 4.3.4 根据评价总评分值,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 a) 总评分值在85分以上(含85分)的评价等级为优秀(A级); b) 总评分值在70分以上(含70分),85分以下的评价等级为良好(B级); c) 总评分值在60分以上(含60分),70分以下的评价等级为合格(C级); d) 总评分值在60分以下的评价等级为不合格(D级)。 5 集散换乘能力指标计算 5.1 运能匹配度 DB11/T 1

12、8982021 4 反映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客流高峰小时主导交通方式需疏散的乘客数量与各交通接驳方式疏散能力的匹配程度。以高峰小时主导交通方式在各交通接驳设施上疏散客流量与该交通接驳设施运输能力的比值的加权平均值表示。应将指标计算值1,1X与附表A.1对应,利用4.3.3插值法计算指标评分值1,1Y。指标计算值计算方法见公式(5)。 11,1NiiiEfPXN= . (5) 式中: 1,1X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能匹配度计算值; E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主导交通方式高峰小时疏散客流量,单位为人次每小时(人次/h) ; if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内乘客选择第?种交通接驳方式的比例; iP 第?种交通接驳方式的

13、运输能力,单位为人次每小时(人次/h) ; N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内交通接驳方式的种类。 注 1:航空枢纽、铁路枢纽、公路客运枢纽中交通接驳方式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巴士、出租汽车、自备汽车。 注 2:公共交通枢纽中交通接驳方式包括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自备汽车、城市公共自行车。 5.2 公共交通平均换乘距离 反映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内乘客换乘的方便程度,以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主导交通方式与各公共交通接驳方式间换乘流线的平均距离表示。应将指标计算值1,2X与附表A.2对应,利用4.3.3插值法计算指标评分值1,2Y。指标计算值计算方法见公式(6)。 11,2miiDXm= . (6) 式中: 1

14、,2X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与公共交通的平均换乘距离计算值,单位为米(m); iD 第i条换乘流线的实际走行距离,单位为米(m); m 主导交通方式与公共交通方式间换乘流线的数量,单位为条。 注 1:公共交通方式指公共汽电车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两种; 注2:换乘距离应从主导交通方式的出口闸机起,至公共汽电车交通站台、城市轨道交通入口闸机止的乘客走行距离。 5.3 公共交通接驳客流分担比例 反映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公共交通接驳客流分担量的合理程度。以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统计期公共交通方式全日接驳乘客数与该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主导交通方式到达量的比值表示。应将指标计算值1,3X与附表 A.3 对应,利用 4.3.3

15、 插值法计算指标评分值1,3Y。指标计算值计算方法见公式(7)。 1,3QXR= . (7) 式中: 1,3X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公共交通接驳客流分担比例计算值; Q 统计期内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到达乘客中乘坐公共交通离开的乘客数,单位为人次; R 统计期内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主导交通方式到达的乘客总数,单位为人次。 6 公共服务能力指标计算 DB11/T 18982021 5 6.1 公共交通服务时间 反映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公共交通服务时间的合理程度和服务水平。以公共汽电车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时间评分值的平均值来表示。计算过程中应先对照附表A.4使用4.3.3插值法计算公共汽电车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服务

16、时间评分值,再根据公式(8)计算该指标评分值2,1Y。 122,12IIY+= . (8) 式中: 2,1Y 公共交通服务时间指标评分值; I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中公共汽电车交通服务时间对应的评分值; I2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中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时间对应的评分值。 6.2 室内环境满意度 反映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公共区域(包括连接通道、连接区、换乘厅)的环境情况,以照明条件、夏季/冬季温度、相对湿度、最小新风量四项指标评分值的平均值来表示。计算过程中应先对照表 A.5使用 4.4.4 插值法计算照明条件、夏季/冬季温度、相对湿度、最小新风量的评分值,再根据公式(9)计算该指标评分值2,2Y。 5ii

17、=12 25UY=, . (9) 式中: 2,2Y 室内环境满意度指标评分值; Ui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内公共区域的照明条件、夏季/冬季温度、相对湿度、最小新风量各自对应的评分值。 注:照明条件的测量宜按照 GB/T 5700 描述的方法进行;最小新风量的测量宜按照 JGJ/T 177 描述的方法进行;温度、相对湿度宜取一日平均值。 6.3 夜间接驳候车时间 反映乘客夜间到达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所感受到的交通接驳方便程度,包括夜间时段公共汽电车发车频率和出租汽车候车时间两部分。计算过程中应先对照附表 A.6 使用 4.3.3 插值法计算公共汽电车夜间发车频率和出租汽车候车时间评分值,再根据公式(10)

18、计算该指标最终评分值2,3Y。 2 31122YTT=+, . (10) 式中: 2,3Y 夜间接驳候车时间指标评分值; T1 公共汽电车交通夜间发车频率对应的评分值; 1 公共汽电车交通夜间发车频率权重,即公共汽电车交通接驳的乘客人次占公共汽电车交通及出租汽车接驳乘客总人次比例; T2 出租汽车夜间候车时间对应的评分值; 2 出租汽车夜间候车时间权重,即出租汽车接驳的乘客人次占公共汽电车交通及出租汽车接驳乘客总人次比值。 注:夜间接驳时间为 23:00 至次日 5:00。 6.4 乘客有效投诉率 衡量乘客对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乘客服务、设施设备及安全服务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以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一个月

19、运营周期内乘客有效投诉次数与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主要交通方式乘客到发量之比来表示。DB11/T 18982021 6 应将指标计算值2,4X与附表 A.7 对应,利用 4.3.3 插值法计算指标评分值2,4Y。指标计算值计算方法见公式(11)。 2 4123X=+, . (11) 式中: 2. 4X,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乘客有效投诉率计算值,单位为次/百万人次; 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每百万人次乘客服务类有效投诉率,单位为次/百万人次; 2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每百万人次设施设备类有效投诉率,单位为次/百万人次; 3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每百万人次安全服务类有效投诉率,单位为次/百万人次。 注:乘客有效投诉指

20、通过服务热线、网站、媒体、来信等方式投诉,且乘客留下联系方式,经过调查属实的涉及该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投诉。 7 安全保障能力指标计算 7.1 流线冲突点数量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内乘客走行流线间交叉点的数量总和,反映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内部的交通组织水平。应将指标计算值3,1X与附表A.8对应,利用4.3.3插值法计算指标评分值3,1Y。指标计算值计算方法见公式(12)。 311iiX=, . (12) 式中: 3,1X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中流线冲突点数量计算值,单位为个;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内部总流线数量,单位为条; i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内第i条乘客走行流线上冲突点数量,单位为个。 注:若某冲突点在多条

21、流线上存在,则该冲突点只统计1次。 7.2 换乘空间最大客流密度 客流高峰时段,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空间内所有设施(包括楼扶梯、换乘通道及两者的连接区域)的最大客流密度值。应将指标计算值3,2X与附表 A.9 对应,利用 4.3.3 插值法计算指标评分值3,2Y。指标计算值计算方法见公式(13)。 3,23,2max()iXX= . (13) 式中: 3,2X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空间最大客流密度计算值,单位为人次每平米(人次/m2) ; 3,2iX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空间内第i类设施的最大客流密度,单位为人次每平米(人次/m2) 。 7.3 事故数 反映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营安全综合水平,以城市

22、综合客运枢纽评价期内发生各类各级事故数量的加权平均值表示。由公式(17)直接计算评分值3,4Y。 ()3,312345100- 10050Y=sssss+ . (14) 式中: 3,3Y 事故数指标评分值; DB11/T 18982021 7 1s 一年内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次数总和,单位为次; 2s 一年内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发生重大事故的次数总和,单位为次; 3s 一年内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发生较大事故的次数总和,单位为次; 4s 一年内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发生一般事故(有人员伤亡)的次数总和,单位为次; 5s 一年内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发生一般事故(仅有财产损失)的次数总和,单位为次。 注

23、1:若计算结果Y3,30,则该指标按0分计。 注2:若该指标为0分,则安全保障能力一级指标得分为Y3为0分。 注3:指标中事故等级应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判断。 DB11/T 18982021 8 附 录 A (规范性) 评价指标评分表 表A.1 给出了运能匹配度评分表。 运能匹配度评分表 指标及分值 评分规则 指标数值 对应评分 运能匹配度 0.8,0.95) (0.65,0.8 (80,100 0.95,1.1) (0.5,0.65 (60,80 1.1,1.25) (0.35,0.5 (40,60 1.25,1.4) (0.2,0.35 (2

24、0,40 1.4,1.55 0.05,0.2 0,20 表A.2 给出了公共交通平均换乘距离评分表。 公共交通平均换乘距离评分表 指标及分值 评分规则 指标数值/m 对应评分 航空枢纽 铁路枢纽 公路客运枢纽/公共交通枢纽 公共交通平均 换乘距离 300 150 100 100 (300,600 (150,300 (100,300 60,100) (600,900 (300,450 (300,450 30,60) (900,1200) (450,600) (450,600) (0,30) 1200 600 600 0 表A.3 给出了公共交通接驳客流分担比例评分表。 公共交通接驳客流分担比例评

25、分表 指标及分值 评分规则 指标数值/% 对应评分 航空枢纽 公共交通客流分担比例 60 100 (45,60) (80,100) (30,45 (60,80 (20,30 (30,60 0,20 0,30 铁路枢纽 公共交通客流分担比例 80 100 (65,80) (80,100) (50,65 (60,80 (35,50 (30,60 0,35 0,30 公路客运枢纽 公共交通客流分担比例 70 100 (55,70) (80,100) (40,55 (60,80 (25,40 (30,60 0,25 0,30 DB11/T 18982021 9 表A.4 给出了公共交通服务时间评分表。

26、 公共交通服务时间评分表 指标及分值 评分规则 指标数值/h 对应评分 公共汽电车交通服务时间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时间 公共交通服务时间 20,22 19,20 90,100 17,20) 17,19) 60,90) 14,17) 14,17) 30,60) (4,14) (4,14) (0,30) 4 4 0 表A.5 给出了室内环境满意度评分表。 室内环境满意度评分表 指标及分值 室内环境满意度 照明条件 (照度标准值) /lx 通道、连接区、扶梯、换乘厅1U 200 150,200) 100,150) (50,100) 50 走廊、楼梯、平台、流动区域2U 100 75,100) 50,7

27、5) (25,50) 25 冬季温度3U/ 16,18 (18,20 (20,22 (22,24 24 14,16) 12,14) (10,12) 10 夏季温度3U/ 26,28 (28,30 (30,32 (32,34) 34 24,26) 22,24) (20,22) 20 相对湿度4U/% 55 (55,60 (60,65 (65,70) 70 最小新风量5U/m/(h人) 14 12,14) 10,12) (8,10) 8 对应评分 100 80,100) 60,80) (0,60) 0 注:各环境指标计算测量值取枢纽内各区域测量值的最小值。 表A.6 给出了夜间接驳候车时间评分表。

28、 夜间接驳候车时间评分表 指标及分值 评分规则 指标数值 对应评分 公共汽电车交通/(min/车次) 出租汽车/min 夜间接驳候车时间 10 5 100 (10,20 (5,10 80,100) (20,30 (10,20 60,80) (30,40) (20,30) (0,60) 40 30 0 DB11/T 18982021 10 表A.7 给出了乘客有效投诉率评分表。 乘客有效投诉率评分表 指标及分值 评分规则 指标数值/(次/百万人次) 对应评分 航空枢纽/铁路枢纽 公路客运枢纽/公共交通枢纽 乘客有效投诉率 0, 1) 0, 4) (80,100 1, 3) 4, 8) (60,8

29、0 3, 5) 8,12) (40,60 5, 7) 12,16) (20,40 7, 9) 16,20) (0,20 9 20 0 表A.8 给出了流线冲突点数量评分表。 流线冲突点数量评分表 指标及分值 评分规则 指标数值/个 对应评分 流线冲突点数量 0,3) (75,100 流线冲突点数量 3,6) (50,75 6,9) (25,50 9,12) (0,25 12 0 表A.9 给出了换乘空间最大客流密度评分表。 换乘空间最大客流密度评分表 指标及分值 评分规则 指标数值/(人次/m2) 对应评分 楼扶梯密度 通道密度 换乘空间最大客流密度 0.5 0.8 100 (0.5,1.0

30、(0.8,1.6 80,100) (1.0,1.5 (1.6,2.4 60,80) (1.5,2.0) (2.4,3.2) (0,60) 2.0 3.2 0 DB11/T 18982021 11 参 考 文 献 1 GB/T 16177 公共航空运输服务质量 2 GB/T 25341.1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第1部分:总则 3 GB/T 32852.1 城市客运术语 第1部分:通用术语 4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5 JT/T 1066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区域设施设备配置要求 6 JT/T 1112 综合客运枢纽分类分级 7 JT/T 1113 综合客运枢纽服务规范 8 JGJ/T 60 交通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9 MH/T 5104 民用运输机场服务质量 10 DB11/T 1236 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设计技术指南 11 DB11/T 155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服务管理规范 12 DB11/T 1666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设计规范 1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科技 > 网站运营策划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