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报道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新闻实践杂志供稿 周元 甘宇慧2011年05月24日14:05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窗体顶端E-mail推荐: 窗体底端 模糊限制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Lakoff提出来的一个语言学概念,指的是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模糊限制语往往表现出程度、范围、数量等的模糊,或表现出态度的含糊和不肯定。有趣的是,在新闻报道中,恰当地使用这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不仅不会违背新闻语言客观、准确的表达要求,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语言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甚至使语言表述显得更加谨慎或者更为得体。模糊限制语在文本中的应用十分
2、广泛,具有极为重要的语用功能,具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新闻报道中这两类模糊限制语都有大量的运用,本文对这两类模糊限制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语用功能分别进行分析。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指对数量、频率、范围等进行模糊表述的词语,使得话语表述不那么绝对和肯定。这一类模糊限制语又可分为程度变动型和范围变动型两种。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有这样一些:“在一定程度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一点儿”,“几乎”,“差不多”,“或多或少”,“不完全”,“接近于”等等,以及它们的各种变体与组合,这一种限制语通常用于表示话语真实程度的变动。例如:根据21世纪不动产
3、等机构监测,目前推出的新盘,均有或多或少的折扣降价。在这个句子中,“或多或少”表示了折扣降价程度的变动情况,这个词的使用使得新闻的表述更加符合客观真实,如果取消了这一模糊限制语,句子就显得过于绝对了。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有这样一些:“在一定范围内”,“在某些方面”,“相当于”,“介于之间”,“大约”,“大概”,“左右”等等,以及它们的各种变体与组合,这一种限制语通常用于表示话语表达或理解范围的变动。例如: 从某些方面来说,布鲁克斯与埃文斯、阿里纳斯的特点类似,他们都不是真正的组织后卫,在这个句子中,“从某些方面来说”是一个典型的表示范围的模糊限制语,这一用法模糊了后文中“他们都不是真正的组织后
4、卫”这一断语的肯定性,使话语的理解范围产生一定的变动。这一用法通常意味着说话人不想把话说得太绝对,从而减轻说话人断言的责任。在新闻报道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非常广泛,其独特的语义特征使其具有其他词语无法替代的语用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话语表述更符合客观真实。虽然新闻语言要求准确,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信息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这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传递就需要依赖变动型模糊限制语。2.增加话语表述的灵活性。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量准则,即所提供的信息应是交际所需的,既应包含交际目的所需要的信息,又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新闻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同
5、样是一种话语交际的活动,合作原则在这里同样起到作用。对于受众来说,精确的信息并不意味着恰当的信息,只有符合受众期待的信息才是恰当的。3.减轻断言的责任,使话语表述更得体。新闻语言一般要尽量少下断言,因为新闻传播者的主要责任是客观地报道事实,而不是对事实做出判断或评价。但有时候新闻报道难以完全避免出现断言,这时候,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就可以减轻断言的责任,使语言显得更得体。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分为直接缓和型和间接缓和型两种,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表示说话人对某事所作的直接猜测,这一类限制语有“我觉得”,“我认为”,“我想”,“好像”,“可能”,“据我所知”,“据我了解”等,以及它
6、们的各种变体与组合。这一类模糊限制语虽然表明了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但也表明只是属于个人的看法或猜测,从而使说话人的肯定语气得到适当的缓和。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直接表示说话人的看法或猜测,而是引用第三者的看法,从而间接表达说话人对某事的态度或认识,这一类限制语有“据*说”,“据报道”,“据记载”,“有消息说”,“众所周知”,“俗话说”等,以及它们的各种变体与组合。这一类限制语通过一些有根据、有来源的说法去缓和话语所指的事情,在表明说话人态度的同时,降低说话人的主观性。在新闻报道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常见的,我们仅以2010年8月10日这一天的新闻报道为例,就可以找到各种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7、1)据报道,莫斯科许多商场空调和电风扇脱销。随着购买者的增加,加湿器和空气净化器也可能会供不应求。莫斯科卫生局局长谢利佐夫斯示基9日表示,莫斯科的药店里,口罩没有出现脱销。(来源:俄总统相信火灾近期能得到控制,人民网)2)“楼市稍有回暖,三套房贷就暂停了,看来国家对楼市的调控是不会放松的,这对买卖双方的心理影响更大,楼市可能又要回到五六月份的僵持状态了。”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来源:杭银行均停办“三套房贷” 开发商感觉“很突然” ,杭州日报)3)据记者了解,这其中有多项服务现在都是要收费的,而且收费不低,比如密码挂失在有些大银行要收10元。跨行查询也是要收费的。(来源:我国拟强制取消银行项服务
8、收费,北京青年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无法一一例举,但从以上例子也可以看出,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文中常用于表明消息的来源,如“据报道”、“莫斯科卫生局局长谢利佐夫斯示基9日表示”、“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湖北省食品安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等。而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虽也有直接表明记者观点的用法,如例3)中“据记者了解”,但更多的是出现在文中的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当中,如以上例子中出现的“可能”、“看来”、“不排除”等。间接引语或直接引语中的模糊限制语表面上看起来是反映了信息来源者的态度,但是实际上,新闻作者引用谁的话或不引用谁的话,是其主观上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带有其自己的立场和倾向。缓和型模糊
9、限制语的语用功能非常丰富,运用在新闻报道中,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明消息来源,降低报道者承担的责任。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其主要作用就是表明消息的来源。一般来说,不表明消息来源意味着记者确信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并且对其真实性负责。因此只有以下几种情况是不需要提供消息来源的:公认的事情、常识性的东西、记者亲眼目睹的事件以及记者确信其真实的信息(通常是由官方机构发布的信息)。除此之外,一个有经验的记者都会在自己写的报道中表明消息的来源,使用“据*说”,“*告诉记者”,“有消息说”等模糊限制语来注明消息的提供者,这种做法意味着记者仅对“消息提供者说过这样的话”这个事实负责,而
10、降低了对其所提供消息的真实性承担的责任。比如例1)中提到“莫斯科卫生局局长谢利佐夫斯示基9日表示,莫斯科的药店里,口罩没有出现脱销。”在这样的表述中,记者只对“莫斯科卫生局局长说过这样的话”这一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而对“莫斯科的药店里口罩没有出现脱销”这一事实的真实性不负责任。2.显示权威,提高信息的可接受性。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仅仅起到降低报道者责任的作用,有时候这一模糊限制语也被用于显示消息的权威性。对于受众来说,信息的提供者越具有权威性,信息就越可靠。比如在车祸事件中,受众总是倾向于相信交警对事件责任的分析;火灾事件中,受众总是倾向于相信消防部门对火灾原因的判断;重大的公众事件中,受众也
11、更倾向于关注政府部门的意见。因此在新闻报道中,相关权威人士的观点显然比媒体本身的观点具有更高的接受度。例如在例2)中,强调观点的提出者是一位“业内人士”,尽管信息含糊,但记者在这里强调这一观点的权威性的目的非常明显。3.间接表明报道者的态度,使报道者的立场和倾向得以客观表达。客观性似乎是新闻报道的主要特征,但事实上,记者对于新闻事实所做的素材的取舍、材料的安排,无不体现出作者对新闻事件的观察和思考,换句话说,就是新闻产品必然带有新闻生产者的主观立场和倾向。因此,所谓新闻的客观性,指的不是让记者摒弃立场与倾向,如机器一般做纯客观的记录,而是指记者的主观态度和倾向要通过一定的新闻事实以更客观的方式来表达。在新闻报道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就起到了这样的语用功能。表面上记者客观记录了第三者的话语,但是当记者用第三者的话语来表达一定的新闻事实或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和预测时,如果文中没有提供相反的观点,则意味着记者在一定程度上同意他所引用的话语。通过这样的方式,记者的观点和态度得到了间接的表达,降低了主观性,使报道显得更客观。(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