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历史001.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88098 上传时间:2025-01-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0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0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00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00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00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期数: 0509 LSG3 001学科:历史 年级:高三 编稿老师:陈艳杰 同步教学信息预 习 篇 东北师大附中网校高三历史复习说明【教材说明】高三年级复习一共包括五本教材:高一年级: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高二年级: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高三年级:中国古代史(选修)全一册【复习计划】(一)上学期安排12005年8月29日2006年1月20日 完成中国古代史新课讲授和其它四本教材的单元复习。2配合同步单元练习、摸底考试。(二)下学期安排2006年3月1日5月10 日,完成五册书的专题复习。2006年5月10 日以后,进行热点、焦点问题学习。3配合

2、同步单元练习、专题练习、文综合练习和模拟考试。【复习策略】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本学年,历史课的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讲授中国古代史,同时复习高一高二学习的中国近代现代史以及世界近代现代史。因为高考重点考查学生对学科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运用能力,所涉及的知识点绝大部分在课内,所以考生应该对课本的基本知识有足够的重视,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让每一个知识点在教材中都得到落实,扫除盲点。第二阶段是进行专题、国别史和热点焦点问题的学习。第一阶段的复习是基础,因为第二阶段的复习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2形成网络,提升思维 历史复习应该对知识重新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达到思维

3、品质的提升。 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比如中国古代史,一共有六个章节,这六个章节就是古代历史发展的六个阶段。掌握了这六个章节,就把握了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同时也有助于对每个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如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时期。这就是这个时期的特点。要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横向方面,如学习中国史,一定要以世界史为大背景,把中国史作为世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外历史浑然一体;纵向方面,不拘泥于政治史、经济史等传统模式,在每个大专题下面,要进一步细化,形成若干小专题,如农业,可以继续分为土地政策、赋税制度、生产工具、兴修水利等,这对文科

4、综合考试尤为奏效。 3关注热点问题和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国家统一问题、人权问题都是当前世界和我国面临的重大的课题,2005年的历史试卷中都有所涉猎。2006年的高考对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也不会回避。考生要特别给予关注。4掌握方法,答题有道 高三阶段,要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答题方法和技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现在文综考试的题型只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选择题以专题的形式出现;而非选择题则集以前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的特点于一身。 做选择题一定要做到稳、准、快。解题思路是考生一定要从题干的立意出发,对四个选项进行比较、判断,辨明是非,决定取舍。答

5、好非选择题的关键是细心审题。非选择题的特征一般是提供几则材料,并以此作为命题设问和答案的主要依据。非选择题的解题思路,首先是结合试题的设问,阅读、理解材料,最大限度提取对解题有用的有效信息。其次要抓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语,找到核心问题。第三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回答时要点要全,点到为止;语言准确,史论结合;表达规范,书写工整。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端先秦(预习篇)【教材阅读提示】本章内容共包括七个大问题,一、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二、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三、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四、夏、商、西周的文化;五、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六、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

6、济和社会变革;七、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其中第一和第四个大问题是阅读内容,不在考纲范围内,同学们只要简单了解即可。【学习方法导航】1、同学们在学习第二节内容时,首先要掌握的是奴隶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奴隶制的形成)、商(奴隶制的发展)、西周(奴隶制的鼎盛)、春秋(奴隶制的解体)四个阶段。要明确每一个阶段都体现出奴隶制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间是促进还是阻碍的关系,由此也就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是形成、发展,还是鼎盛、衰弱等特征。其次,本节历史名词很多,如“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国人暴动”、“平王东迁”等。同学们可通过熟悉历史小故事的方式理解掌握。第三,典章制度是一个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核

7、心内容,其产生和发展始终围绕着统治阶级根本的政治、经济利益。本节涉及的制度有三个:王位世袭制、井田制和分封制。同学们在学习本节时,要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正确分析西周井田制、分封制的特点、作用和相互关系,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2、第三节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经济史专题。所要学习的内容,相对于其他课节而言,少而杂。对于这一专题的学习,采用分门别类的学习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如将本节内容分为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交通和城市三大类。然后再从每一类中,选择重点掌握的项目加以分类:如可将手工业细分为青铜铸造、玉器加工、陶器业和漆器制造业等。3、同学们在学习第五节内容时,对东周与春秋战国的关系,需要

8、特别注意。东周始于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256年期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民族融合逐步形成。这一时期,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另外,同学们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还应掌握诸如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重要战役的先后顺序。同时,注意分清几次战役的性质。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争夺地盘、人口而进行的争霸战争;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战国七雄”之间进行的具有封建兼并性质的战争;长平之战是秦国为实现统一而进行的封建战争。4、同学们在学习第六节内容时,要注意把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与夏、

9、商、西周时期的经济相比较,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特色在于技术创新。如果能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各部门的技术创造发明,就能够把握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情况了。同时,要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观点以及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关系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如: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是社会变革发生的根本原因。而生产力不断发展,导致了诸如劳动者由奴隶向农民转化的新生产关系的变革。而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奴隶社会井田制逐渐瓦解社会生产力又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解放。封建经济逐渐发展放映在上层建筑的表现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维护自身经济利益,扩大政治权利。因此政治变革成为历史

10、发展的必然。5、第七节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史。同学们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应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即,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政治和经济愿望,进行社会改革和变法,封建制度形成。从而说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形成有决定作用。随着奴隶制崩溃和封建制建立,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很大变化,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动荡,反映到思想文化领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作用。【基础知识梳理】第一节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更

11、替和制度一、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启继承禹的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国家机构初具规模。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夏朝统治的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2、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夏王桀暴虐无道,商汤讨桀灭夏。二、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盘庚迁都殷后,商朝稳定。商朝由此又称为殷朝。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2、灭亡:1046年,由于商王纣暴虐,武王伐纣,战于牧野,商兵倒戈,引导周军改进商都,纣王自焚。三、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建都镐京,史称西周。西周是我们奴隶社会鼎盛时期。2、灭亡: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赶走周厉王,王室衰落。

12、公元前771年,犬戎破镐京,灭西周。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3、制度:(1)井田制:性质:国有土地制度。内容:一切土地属周王,周王将其分赐给诸侯臣下,让其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交纳一定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作用:是奴隶制国家的基础。(2)分封制:性质:奴隶制国家的行政制度。内容:周王将土地和人民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后裔,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一、农业1、作物:“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甲骨文和诗经中有记载。2、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制工具,青铜工

13、具极少。1、 肥类:粪肥、草木灰、绿肥。二、手工业1、青铜:青铜铸造业是商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夏、商、周三代因此被称为“青铜时代”。2、玉器:商代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妇好墓就出土七百多件。3、纺织:西周出现了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了刺绣。4、陶瓷:商周遗址里出现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5、漆器:河姆渡遗址出土过红漆碗;商周漆器制造达到较高水平。三、商业、交通和城市1、商业:商民善经商,于是后世将经商者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为币,商都商业繁荣。2、交通:商周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2、 城市: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第四节 夏、商、西周的文化 一、文字1、汉字:汉字

14、是现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到商朝的甲骨文已较成熟。2、甲骨文:(1)发现:清朝末年在河南殷墟发现。已出土15万片以上。(2)特点: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是商朝占卜的记录,事涉祭祀、战争、渔猎、农事等。甲骨文已具“六书”构字规律,与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3)意义:商朝时中原地区文明的标志之一,丰富了商代历史和古文字的研究资料。3、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铭文”。二、科技1、天文历法:(1)夏朝的历法夏小正有各个月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2)干支记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记日方法。(3)夏朝有关史

15、料和商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日食、月食的最早记录。2、医药:(1)甲骨文中所见疾病数十种,包括眼、耳、口腔、肠胃等各种分科。(2)商代遗址中出土了作针灸用的石砭镰等医疗用具。3、生物学和地理学:甲骨文中有许多动植物名称,周易首提“地理”一词。三、典籍1、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官方史书。汇编三代的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含更古时代的史事记录。2、周易:是我国最古的一部占卜用书。讲述了许多阴阳矛盾关系,反映了古人的朴素辨证思想。对以后我国哲学发展有很大启发。周易也含有若干迷信内容。四、雕塑和青铜铸造术1、 商朝:(1)早期就出现了平雕和浮雕两种技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代表。(2)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是青铜造

16、型艺术的杰作。2、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有大量铭文出现。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一、春秋争霸1、 背景:周王东迁后,王畿之地只剩洛阳周围二百里。诸侯不听命,不朝贡。2、 目的: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支配其他诸侯国。3、 过程:(1)齐桓公称霸:管仲改革,成为东方强国。“尊王攘夷”,成为霸主。“葵丘会盟”成为中原霸主。(2)晋楚争霸: 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3)吴越争霸:两国先后在南方称霸,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是春秋后期霸主。二、战国兼并1、 七雄格局形成: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2、 兼并战争:桂陵

17、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三、民族融合 华夏族与周边各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逐步融合。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一、社会经济1、农业(1)工具:西周末年已经使用铁器。春秋战国铁农具逐渐使用。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2) 牛耕:提高了耕作效率,是我国农技史上的动力革命。(3) 水利:春秋:楚国孙叔敖修芍陂。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郑国渠。2、手工业(1)冶铸: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两千年以上。 青铜工艺有更新的创造。(2)漆器:战国出现采用夹纻技术的精巧漆器。(3)纺织:麻布纤维相当细密,长沙战国楚墓出土有实物。(4)煮盐:山西池盐、山

18、东海盐和四川井盐都已开发。(5)酿酒:能用曲造酒,这是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6)考工记:是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专著。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地位重要,在当时世界也是独一无二。3、商业(1) 各地土特产品交流,中原市场有南方象牙、北方马、东方鱼盐和西方皮革。(2) 城市:齐临淄、赵邯郸、楚郢,既是各国政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二、社会变革1、 背景:(1) 由于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许多公田以外的私田。(2) 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交给国君,并采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种田的人转变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主。(3) 战

19、国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大都被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代替。井田制瓦解。2、 各国变法(1) 特点:用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封建土地所有制法定下来。(2) 春秋: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都逐步承认土地私有。(3) 战国:原因:新兴地主随经济、政治势力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代表:魏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商鞅变法。结果:在变法运动中,新的封建制度在各个诸侯国确立起来。(4) 商鞅变法:开始: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开始变法。主要内容: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受爵;“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统

20、一度量衡,废分封,行郡县;明法令,实行法治。作用与影响:废除了奴隶主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变法措施在秦国延续下来,法家思想在秦国占统治地位。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有消极影响。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思想1、 老子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作道德经,其思想核心是“道”,精华是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2、 孔子春秋晚期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核心是“仁”的学说。政治上有保守的一面,但也主张改良。教育主张有教无类。编订和整理的典籍有诗经、尚书

21、、礼、易、春秋。3、 百家争鸣(1)条件: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活跃。(2)学派:儒、墨、道、法等六家。儒家、墨家影响最大,其次是道家。(3)代表人物墨子: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孟子:发展了孔子学说,政治主张仁政,反对苛政。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具有唯物思想。庄子:继承老子的学说,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法治”。二、文学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2、屈原:创造了“楚辞”,以离骚最为有名。3、诸子散文:孟子文章以辩

22、论见长;庄子文章文字优美,想象丰富。三、艺术1、绘画成为一种独立艺术,当时已有壁画、帛画,代表作妇女凤鸟画、御龙图。2、青铜器装饰从过去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3、音乐水平很高。湖北随州出土了全套青铜编钟和其他乐器。四、科技1、 天文历法(1)春秋作了世界上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2)春秋时历法已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19年7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年。(3)战国时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2、物理 墨子有“墨经光学八条”。3、名医扁鹊:“脉学之宗”。用望、闻、问、切法诊断疾病,切脉是主要的。四诊法成为中医传统诊病法。【典型试题解析】例1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

23、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利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题干中“为了”一词,可知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目的。通过读题可发现,B项和C项与史实不符,可以立即否定。至于A和D项,都是分封制的目的,但A项防止外族入侵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因此此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例2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解析:“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如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

24、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他还主张以法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罚,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教材习题解答】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A二、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其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西周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让诸侯国拱卫王室,贡献财物,从而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一、A二、农业是夏、商、西周的主要经济部门。以青铜制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重视交通和城市的建设,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统一,使夏、商、周成为古代世界上经济

25、繁荣的奴隶制大国。三代经济发展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这种没有中断的发展是世界其他文明古国所不能比的。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一、C二、春秋战国大事年表(一)春秋(前770年到前476年)1.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2.前7世纪前半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3.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葵丘会盟,成为中原霸主4.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中原霸主5.前6世纪初,晋楚争霸,楚大败晋国,楚庄王称霸中原6.春秋晚期,吴越争霸。前5世纪初吴王夫差灭越王称霸7.前5世纪初,越王勾践灭吴称霸(二)战国(前475年到前221年)1.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2.前4世纪

26、中期,魏齐桂陵之战和魏齐马陵之战3.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独霸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一、A二、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促使封建剥削方式出现,地主和农民阶级逐渐形成。随着地主阶级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为了保障自己的经济权益,要求取得政治地位,用地主阶级专政代替奴隶主贵族统治。商鞅等一些改革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进行变法活动,确立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更快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化促成上层建筑的变革,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三、1.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

27、集权制;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制,统一赋税制度,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2.材料二片面地强调,商鞅“天资刻薄”“严刑少恩”,认为这是他身受恶名,最后被车裂的根源。应当看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遭到奴隶主贵族的残酷杀害,并不是为人刻薄所造成的。而商鞅制定严酷法律,严格执法,保证了改革的进行,具有积极作用。但商鞅抑商,并施行严刑酷法,焚烧诗书,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四、中学课本中的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大体有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北魏的孝文帝改革、北宋的王安

28、石变法;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戊戌变法,世界近代史上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等等。这些改革大体上有如下共同特点:这些改革或变法虽然历史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各不一样,有的是属大的历史时期的大转变,如春秋战国变法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大转变,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制、我国戊戌变法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变革时期等等。但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则是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引起了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因而要求上层建筑也相应变革,以适应生产力、生产关系变化的要求。至于某一社会内部的改革,如我国封建社会内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实际上也是基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产生危机,影响社会的发展或民族关系的变化,

29、要求政治机构、政府政策、措施和相应的上层建筑变革,以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这些变革、变法因为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因而大部分取得成功,有时即使改革者本人遭到不幸命运,如商鞅,但他的改革主张还是坚持了下去。许多改革使社会取得巨大进步,进入历史的新时期,如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商鞅变法等。有的虽暂时失败,但时代仍因这些革新政策而有所前进,如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1.A 2.D二、1.天文历法方面: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

30、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物理学方面:墨经中记述了大量物理学知识,其中有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还有声学和光学的内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春秋战国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水平。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了提高,对自然斗争的力量有所增强。同时,社会处于变革状态,学术思想领域比较活跃、宽松。在此基础上,科学技术有了新发展。2.儒家: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

31、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还主张在政治上“损益”旧章法,逐步改良。他的保守思想是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战国时期,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要宽刑薄税。法家: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主张“以法为本”治国,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之手。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他们的区别是:儒家主张以德治民,实施“仁政”。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统治人民,除国君外,一切人一律都要受法的约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是我国传

32、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奠基作用。诸如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韩非子的治国“以法为本” 的思想,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世界文化,皆有重大作用。几千年来,这些思想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传到了邻国,以至西方。这些思想正是目前人们都提倡的人文精神,可以说在中国是古已有之的。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名人伟人的美德,亦可为今天的国民借鉴,如屈原的爱民精神,法家的“法不阿贵”、今胜于古等思想,都值得今人学习,对提高民族素质十分有益。学习古代传统文化,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古代传统文化要有批判继承的精神,吸取其优秀部分,剔除其消极和明显的谬误内容。像孔子的讲究等级,主

33、张贵贱有序,老子、庄子的消极思想和唯心部分,就不属于继承的内容。【思维训练达标】一选择题1某遗址考古发现一枚针,针长82mm,针身光滑,针尖圆锐,针眼窄小,经现代科技手段测定,此针不是木质,距今近2万年。据此推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此针可能为骨质 这些居民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居民已有追求美的思想意识A B C D22000年11月9日,我国科学家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使我国历史纪年推前了1200多年,那么,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3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历史情况()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B商朝青铜器具

34、有极高艺术价值C商朝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D商朝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4“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这段材料表明西周时期()A西周奴隶和农民终年劳作 B西周时期农作物品种多C农民承担的租赋很重 D西周统治者重视农业5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国君“苦身焦思,置胆子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一诸侯国在今( )A长江中游 B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三角洲 D钱塘江三角洲、6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任用商鞅变法 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二材料解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天子适诸侯,曰

35、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2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请回答:(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1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3)材料2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三问答题8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就上引言论,指出其思想

36、核心,说明其社会根源,并分析其积极意义。【思维训练达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A 3A 4B 5D 6A二材料解析题7(1)周初的分封制。(2)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3)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三问答题8这些言论的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当时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深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温饱富裕。同时,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产破坏,生灵涂炭。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墨子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安定、共同富裕,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他反对掠夺战争,谴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这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潮流。墨子的这些言论,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值得弘扬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