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华瓷纹饰——缠枝纹.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85354 上传时间:2025-01-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瓷纹饰——缠枝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华瓷纹饰——缠枝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瓷纹饰——缠枝纹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 缠枝纹简介: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 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 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凸雕龙凤纹彩绘陶壶   凸雕龙凤纹彩绘陶壶,西汉,通高64cm,口径21cm,足径24cm。   壶撇口,粗颈,圆腹,腹部对称置双环形系,高圈足。通体彩绘装饰。口沿下绘一周三角纹。颈部在三角纹内绘云纹。腹部用三周凸起弦纹划分上下两部分装饰带,上为凸雕龙、虎、凤相互追逐于流云之间,色彩绚丽,线条流畅婉转,画面生动活泼。下为彩绘缠枝花纹。圈足上绘弦纹3道。   此壶色彩丰富,使用红、绿、蓝、黑、白、黄等彩。颜色鲜艳,历经两千多年,依然光彩夺目。   彩绘陶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在灰陶上做画,有的使用红、黑、黄、白、赭等彩直接绘画在陶器表面,也有的在涂有白或黄色的地色上,再用各种颜色进行绘制。战国、秦汉时期是彩绘陶的发展繁荣时期,无论南方和北方,墓葬中常陪葬彩绘陶壶、豆、盘、尊和鼎等,色彩丰富,纹饰复杂,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 青花龙穿花纹梅瓶   青花龙穿花纹梅瓶,高43cm,口径6.7cm,足径15cm。   瓶唇口外撇,短颈溜肩,肩下渐收至底。通体青花纹饰。肩部绘变形灵芝及莲花瓣纹一周。瓶身绘二龙穿缠枝花纹,近底处亦绘变形灵芝、莲瓣纹一周,瓶肩部有青花楷书“大明万历年制”横行六字款。   明万历时青花瓷器器型丰富多样,且制做大型器物之风十分盛行。当时的青花梅瓶最高者可达六十多厘米。其形制多为撇口或小直口,长颈,硬折肩,腹细长渐收。纹饰亦十分多样,有云龙、缠枝花卉、人物纹等多种。此瓶器型高大规整,釉面润泽,青花色泽蓝中泛紫,是万历青花大器的代表作。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盘心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折沿上绘卷草纹,内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缠枝牡丹纹,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绘缠枝莲纹。   此器青花发色纯正,构图严谨。盘心纹饰寓意“威凤祥麟”以示天地祥和。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描绘纹饰。另一种是以青花为地,衬托白色花纹。这种装饰形式始于元代。留白纹饰都有凸起。此盘即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局部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   这件青花罐造型饱满庄重。青花色调明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表明使用的是外来青料。画笔流畅,构图繁而不乱,每层纹饰之间因有弦纹相隔,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黑釉剔花缸   黑釉剔花缸,金,高17cm,口径13.5cm,足径9.5cm。   缸唇口,鼓腹,圈足。缸内口部施黑釉,外壁以黑釉剔花装饰,肩部为变形回纹,腹部为缠枝花草纹。外底无釉。   此缸造型浑厚饱满,黑釉光亮如漆,剔花技法娴熟,以黄白色的地子衬托黑色花纹,对比鲜明,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从其胎釉特征看,应是金代山西窑产品。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金代陶瓷被划归于宋代,从而认为金代陶瓷无精美之作。1949年以来,随着金代墓葬中大量陶瓷器的出土,人们对金代陶瓷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墓葬出土实物和窑址出土标本证明当时北方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淄博窑、大同窑、浑源窑、介休窑、长治窑等到了金代仍在继续烧造,产品各具特色,且不乏精美之作。 素三彩镂空薰   素三彩镂空薰,清康熙,高17cm,面径20cm,面边长7.8cm,底径20.3cm,底边长7.8cm。   薰呈八方体,下承以连烧在一起的八方束腰台座。通体镂空素三彩锦地开光装饰。顶部一圆形开光内透雕“卍”字图案。周围以素三彩描绘缠枝花纹。薰体八面均有上下呈弧形的长方开光,开光内均透雕钱纹,开光以外均以绿釉上涂点黑色麻点为地,八条边棱上各绘一条螭龙。底座束腰处绘三角形几何纹。整个画面以黄、绿、紫彩为主,蓝彩为辅。薰内素胎无釉。无款识。   此薰形体线条硬朗,用彩素雅,是一件既美观又实用的宫廷用具。康熙素三彩香薰除八方体造型以外,也有四方体造型的。 当阳峪窑剔花缸   当阳峪窑剔花缸,宋,高34.5cm,口径16cm,足径12.6cm。   缸唇口,溜肩,深腹,圈足。灰褐胎,施白色化妆土。外壁通体以剔花装饰,器口至腹部共剔纹饰5层,依次为花叶纹、回纹、缠枝牡丹、回纹、花叶纹。   此罐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纹饰繁缛生动。   剔花瓷器的做法是先在灰褐色胎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划出纹样,再将花纹以外的地子上的白色化妆土剔掉,露出灰褐色胎,形成深色地子衬托白色花纹的装饰效果。宋、金时期,我国北方山西、河北、河南的一些瓷窑为了解决当地制瓷原料不够纯净给瓷器生产带来的弊端,另辟装饰蹊径,大量采用剔花装饰,其中以河南当阳峪窑的产品最受人称道。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底部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元,高28cm,口径22.3cm,足径18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内外施青白色釉。外壁饰青花纹样,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5个纹样带。颈部绘缠枝栀子花纹,肩部绘卷草纹,上腹部绘双云龙纹,下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近足处绘仰莲瓣纹。   此器形制浑厚饱满,纹饰繁密而有气势,所绘龙纹头小,颈细,身体细长,三爪动感较强,形象凶猛,是典型的元代龙纹式样。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底部   青花云龙纹梅瓶,元,高41.6cm,口径6cm,足径14cm。   梅瓶折沿,细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足底无釉,泛火石红色。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双弦线把纹样分成5层。肩部绘卷草纹和下垂云肩纹,云肩内绘缠枝菊纹,云肩纹间饰卷草纹。腹部绘云龙纹。胫(jìng音径)部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元代青花的装饰借鉴了一些元代丝织品图案,大量使用的垂云纹和如意云头纹便是由披肩演变而成。 青花花卉纹执壶 青花花卉纹执壶底部   青花花卉纹执壶,高27.8cm,口径7.7cm,足径11.7cm。   壶撇口,细长颈,斜肩,丰腹,下部饱满,圈足。一侧置长流,流与颈间连以横片。另一侧置曲柄,连于颈、腹之间。通体青花装饰,口沿下饰回纹,颈部自上而下依次为蕉叶纹、回纹、缠枝灵芝纹、如意云头纹各一周,腹部绘菊花纹和山茶花纹,近足处绘莲瓣纹,流及柄均绘缠枝花卉纹。壶附盖,盖面绘缠枝花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器造型优美,纹饰布局繁密,描绘细致,所用菊花和山茶为当时流行的纹饰,是明洪武时期青花瓷器中的佳作。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长流一面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另面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曲柄一面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高32cm,口径7.3cm,足径11cm。   壶唇口,细颈,斜肩,硕腹,圈足。壶身作玉壶春瓶式,壶体一侧置弯曲细长的壶流,并以一云板形饰件与壶身相连,另一侧置曲柄,连接于颈腹之间,柄上端置一小系。壶通体绘釉里红纹饰,唇口绘回纹一周,颈部分层绘焦叶纹、回纹、缠枝灵芝纹各一周,腹部满绘缠枝牡丹纹,壶流亦满饰缠枝花卉,壶柄绘有缠枝栀子花等纹饰,近足处为一周变形莲瓣纹,足外墙绘卷草纹。足内满施白釉,无款。   此壶造型优美,纹饰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在装饰风格上一改元代纹饰繁密的特点,布局渐趋疏朗,采用分层装饰的手法,绘画粗犷而不失工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多为大盘、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执壶等大件器物,纹饰以各种缠枝、折枝和串枝花卉为主,此外还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龙凤等纹饰。此时期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艳,多为红中偏灰黑的色调,此壶发色较为鲜艳纯正,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1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