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1课 修饰文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教材第一册(下)第11课《修饰文字》,是Word学习的第五个课时,学生对Word的操作界面还不是很熟悉,继上一节学习Word的编辑字块。本节课主要学习在Word中认识格式工具栏,了解格式工具栏的作用,掌握修饰文字的各种方法,并运用美术知识和美化意识,学习如何通过修饰文字来美化文章。本节课知识点比较简单明了,教学重点是掌握修饰文字的各种技巧,难点是培养学生修饰、美化文字的能力。教学内容中还关键设置了操作实践练习,操作中强调学生操作方法的掌握,以及尝试多种方法的运用。
二、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1)学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Word,能够熟练输入中文,但文字随着内容的不同,往往需要不同的展现方式,这时,《修饰文字》为他们解决了心中的疑问。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而且有助于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但是该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是有一小部分的同学胆子较小,不敢放手去操作,所以对这些同学老师还要在课堂上多巡视,帮助他们析疑、解决存在的操作问题,并鼓励他们敢于动手操作和敢于创新。
三、说教法与手段
本课的教学操作内容比较简单,适宜采用探究和协作的教学策略。首先老师启发学生思考怎样修饰文字,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接着又引导学生围绕作品进行小组协作,讨论,互相激发促进。让学生在“尝试——模仿——创新”中完成学习任务。本节课的技能性目标是掌握设置文字字体、大小、颜色的方法。情感性目标是培养学生修饰、美化文字的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及会插入特殊的符号,能使用所学方法进行文字的修饰加工、文章的美化编排,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提倡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要求他们能够自主创作,通过不断变化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来美化文章或作文集的封面。
在教学上,我针对教材内容,把学生刚学习Word的编辑字块时输入的一篇名为《第一次煮饭》的文章经过修饰后展示给学生观看,直接问学生是否比他们没有修饰的文章漂亮,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通过这样来引入这节课修饰文字的学习。为了使学生能够轻易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操作方法,我先采用直观演示教学法教授“如何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课堂上为了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还设置了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演示如何进行设置文本的居中与文字的颜色;为了活跃学生们的思维,接着展示课件中的两幅作文集的封面,边操作演示边与学生们讨论作文集封面的制作方法;联系制作作文集封面的内容,再操作演示如何插入特殊的符号;最后为了巩固加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为了让学生在学中获得成就感,设置了“显身手”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把刚学知识发挥起来,大大的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得本节课学得完整而又充分。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方式的方式展开,渗透着“跟着学”、“试一试”、“说一说”、“ 显身手”和“小盘点”等环节来展开。首先创设一个情景:展示一篇经过修饰的名为《第一次煮饭》的文章给学生观看,来引入这节课修饰文字的学习。本节课以采用直观演示教学法为主,教授“如何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课堂上还设置了让学生试一试如何充当一位小老师的角色,演示如何进行设置文本的居中与文字的颜色;运用比较法边操作演示边与学生们讨论作文集封面的制作方法;由此来引入特殊符号插入的方法;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精心设计与知识点搭配的“实践操作练习”的环节——“显身手”,并要求学生在操作中大胆发挥自己的美术知识和美化意识,把刚学知识充分发挥起来为班里制作出一幅漂亮的作文集封面;最后进行作品展示、评价和课堂学习总结,为学生构建一个相互赏识和评价的平台,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别人做得怎么样,比我好吗?),还设置了“小盘点”环节,让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作一个评价,使得本节课相对完整。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要点,我还精心设计了板书,如下:
第11课 修饰文字
认识格式工具栏:
1、设置字体、字号:
2、设置居中与颜色:
3、设置更多文字效果:
4、插入特殊符号: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上课效果能达到老师预期的效果,学生们在操作中能大胆的发挥自己的美术知识和美化意识把所学知识点充分发挥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探究过程中积极主动,基本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但部分学生没有严格按照老师提出的修饰要求,过分强调了文字效果,作品显得凌乱、花俏;或者为了添加特殊符号而添加,没有考虑到整体的版面效果。基本的操作要求完成了,但合理修饰文字的要求并没有完全达到,这就是本课在教学过程中的缺憾。假如在小组演示时,挑选一些带有明显缺点的作品进行评价,展开分析,我想,教学难点也就不难了。
2011年5月26日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