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考试真题软件网( )出品 自考三件宝:笔记、真题及答案、音频!自考备考三件宝:笔记、真题、音频!考试真题软件网:出品!
第一章 财务分析概论
本章考情分析
章节
年度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简答题
计算题
分析题
总分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第
一
章
06
5
5
1
5
10
07
2
2
2
4
6
08
3
3
2
4
2
4
11
考核内容
一、财务分析的目的
1、财务分析的含义
财务分析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经济资料为依据,结合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进行全面的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2、财务分析的目的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财务报告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简洁明了的分析结论,从而帮助企业相关利益人进行决策和评价。具体目的分为:
①为投资决策、信贷决策、销售决策和宏观经济决策等提供依据。
②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业绩评价、监督和选择经营管理者提供依据。
【例题•多选】关于财务分析的目的表述正确的有:( )
帮助企业相关利益人进行决策和评价
为投资决策、宏观经济政策等提供依据。
为信贷决策、销售决策提供依据。
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业绩评价、监督和选择经营管理者提供依据。
了解财务信息的供求关系,获得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答案:ABCD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1、财务分析的内容构成:
会计报表解读 B.盈利能力分析
C.偿债能力分析 D.营运能力分析
E.发展能力分析 F.财务综合分析
2、会计报表解读包括:
会计报表质量分析——关注企业数据与企业现实经济状况的吻合程度
会计报表趋势分析——揭示各期企业经济行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会计报表结构分析——从整体上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构成,利润形成的过程和现金
流量的来源。
3、财务综合分析就是解释各种财务能力之间相互关系,得出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及效果结论,说明企业总体目标的事项情况。财务综合分析采用的具体方法有: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
三、财务分析的评价基准
1、财务分析的评价基准种类有:
①经验基准 ②行业基准 ③ 历史基准 ④ 目标基准
【例题•单选】财务分析人员综合企业历史财务数据和现实经济状况提出的理想标准称为:( )
A.经验基准 B.行业基准
C.历史基准 D.目标基准
答案:D
【例题•多选题】关于财务分析评价基准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采用不同基准回使同一分析对象得出相同的分析结论。
经验基准的形成一般没有理论支持,只是简单的根据事实现象归纳的结果。
某一经验标准在不同行业的不同时期段均使用。
在使用行业标准时,需要注意考虑是否调整不同行业间的会计政策差异
企业的比较结果超过历史,说明企业已经处于一个优良的状况。
答案:BD
四、财务信息的内容
1、财务信息的内容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分类。第一,按照是否由企业会计系统提供,可以分为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第二,按照信息的来源,可以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
2、财务信息的最终产品主要以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为主。
3、常见的非会计信息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审计报告 ②市场信息 ③公司治理信息 ④宏观经济信息
4、【例题•多选题】下列属于内部非公开信息的有:(08年考题)
A.财务报告 B.财务预算
C.市场信息 D.企业成本构成
E.审计报告
答案:BD
5、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包括:( )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理解性 D.可比性 E.实质重于形式
答案:ABCDE
五、财务分析的程序
财务分析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的程序:
第一,确立分析目标,明确分析内容;
第二,收集分析资料;
第三,确定分析基准;
第四,选择分析方法;
第五,作出分析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六、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1、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主要项目或指标值变化的对比,确定出差异,分析和判断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比较分析法是财务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比较分析法按照比较对象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比较和百分比变动比较。
由于绝对数比较的一个缺陷是难以反映不同规模分析对象之间的差异,因此分析人员应当将变动的绝对数换算为变动百分比,并做进一步分析:
分析项目金额—分析基准金额
X100%
变动百分比=
分析基准金额
3、比较分析法按照比较基准不同可分为:
①目标基准比较 ② 历史基准比较 ③行业基准比较
4、比较方法
①横向比较法(水平分析法) 形式:比较财务报表
②纵向比较法(垂直分析法、动态分析法) 形式:共同比财务报表
(二)比率分析法
目前一般将比率分析法分为:构成比率分析和相关比率分析
(2008年考题•单选题)在实际分析中,比较常见的构成比率分析是共同比财务报表。
(三)因素分析法
1、因素分析法就是通过顺序变换各个因素数量,来计算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总的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2、因素分析法一般可分为以下步骤:
第一、确定分析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法,将分析对象的指标与选择的基准进行比较,求出差异数。
第二、确定分析对象的影响因素;
第三、确定分析对象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四、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替换各个因素变量,计算各个因素对分析对象指标的影响程度。
【例题】 根据某企业甲产品的下列资料,试分析该产品1999年销售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并运用因素分析法计算各有关因素对销售利润的影响数额。
项目
1999年计划
1999年实际
产品销售数量
100台
80台
单位产品售价
2000元
2200元
单位产品成本
1500元
1450元
消费税税率
10%
15%
解答:(1)计划完成情况
计划利润=100×[2000×(1-10%)-1500]=30000元
实际利润=80×[2200×(1-15%)-1450]=33600元
超额完成=33600-30000=3600元
(2)因素分析(差额计算法)
销售量变动影响=(80-100)×[2000×(1-10%)-1500]=-6000元
成本变动的影响=(1500-1450)×80=4000元
价格变动影响=(2200-2000)×80×(1-10%)=14400元
税率变动的影响=80×2200×(10%-15%)=-8800元
合计:-6000+4000+14400-8800=3600元
(四)趋势分析法
依据采用的基期不同,所计算的动态指标比率可以分为两种:定比动态比率和环比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分析期基数
X100%
定比动态比率=
固定基期数额
分析期数额
X100%
环比动态比率=
前期数额
本章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