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外色彩研究.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66558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色彩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外色彩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外色彩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外色彩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外色彩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色彩的研究和应用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已有了自己悠久的传统,在各绘画领域和设计领域中,都有一套精辟的理论,仅仅是在科学方面尚未进行系统的总结。彩陶网格纹双耳罐,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300前2050年)人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半坡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中外色彩研究中国色彩研究发展一、中国色彩研究史略一、中国色彩研究史略在人类史上,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已经知道如何应用色彩。从历年考古活动中,人们已经知道,原始社会里,原始人就使用了色彩,最多使用的是红色。他们用红色和赤矿粉散落在墓穴周围,以红色对人的视觉器官的强烈刺激,象征着血液的存在,象征着生命的永存。石器时代人类

2、利用了矿石颜料装饰洞窟、用来纹身、纹面,以不同的颜色、图形,作为部落的标志。用兽皮制成衣服,使部落之间有了区别。上图是自然矿石的色彩从出土的原始社会的彩陶看,使以赤色为主,而色彩与形象的应用,令人叹为观止。彩陶文化为欧美人所折服,除了精湛的工艺、优美的曲线造型和流畅纹饰外,不外乎祖先巧妙地应用了色彩。从历代封建王朝看,敦煌壁画、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画;散落在祖国各地名山大川的历代民间建筑、宫廷建筑、庙宇建筑,如现为世人涉足浏览的金碧辉煌的故宫,以其无比丰富的色彩为后人提供了学习范例。古人用多姿多彩的色彩为灿烂的中华添上了绚丽的一笔。敦煌千佛洞佛像雕刻与壁画,将魏晋时代

3、宗教信仰的色彩表现的淋漓尽致封建社会里的帝王将相,用颜色来区分朝官的品位。据考证,汉、宋、明、清都是以红色为国色,当朝的三品官穿的是红袍,而最高统治者,宗教领袖垄断了橙黄色,以色彩来展示了他们的权贵。色彩的研究和应用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已有了自己悠久的传统,在各绘画领域和设计领域中,都有一套精辟的理论,仅仅是在科学方面尚未进行系统的总结。黄色是中国帝王专利的色彩外国色彩研究发展公元前四百年左右,希腊哲学家“伊姆皮多伊姆皮多尔斯斯”认为,每一种物体放射出许多色彩微粒,人的视线通过微粒看物体,便产生了各种颜色的视觉。另一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里士多德”后来认为:只有光的存在才能见到色彩,成

4、为第一个发现光即是色彩的学说,但同时又认为光是由眼睛与物体之间的透明物所构成。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十七世纪中叶,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非常著名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实现,成为色彩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牛顿研究色与光的关系,发现两者基本上是同一种东西,把色彩与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棱镜分光示意图同时,牛顿的研究还发现,在白光下感觉红色的物体,在绿光的投照下,就失去了红色;同理,自在白光下感觉绿色的物体,在红光的投照下,即失去了绿色。这一发现,使色彩研究史上长时间存在的固有色的概念受到了冲击。与牛顿同一时代的英国科学家“布鲁斯特”他否决牛顿提出的红、橙、黄、绿、蓝、紫的六种色光为基本色理论

5、,提出这种“三原色论”,当时科学家和色彩学家都纷纷采纳,在色彩研究领域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直沿用至今的“三原色”学说成为不变地定理。三原色光混合法国大诗人歌德也致力于色彩的研究,不相信色彩是产生于白光,而是由明暗构成。法国大诗人歌德也致力于色彩的研究,他跋山涉水,观察日出日落、灯火、打铁等一切发光的现象,体会了这些发光现象所带来的色彩变化。有一回,他在山上观察日落时,发现夕阳下的一少女,受光面成暖红色,背光面呈绿色。因而歌德提出光谱和三棱镜都是骗人的东西,不相信色彩是产生于白光,而是由明暗构成。他这一论点在当时尚未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这一论点为现代色彩学,人的感光视觉这一方面的研究奠定了一些

6、理论基础。十九世纪初,美国的物理学家汤姆斯杨又建立了新的学说。他认为色光的三原色并非红、黄、蓝而是红、绿、蓝紫;如果将这三种色光作适当的混合,便可产生多种色光。当时,这种理论没有引起同代人的密切注意,但被物理学家马克恩威尔所证实。他在物理实验中,将红光与绿光混合,就出现了黄光,在混合进一定比例的蓝紫光,结果出现了白光。他们的研究学说称为“三原感觉论”,成为色彩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一、色彩研究史略“杨氏”的色彩学说作进一步的研究。从生理学的角度发现,人眼睛的视网膜上有三种特殊神经,分别对朱红、翠绿、蓝紫三种色光特别敏感,光刺激视网膜时,若三种神经受刺激的程度相同时,便会产生白色或者灰色的感觉。黄光

7、可以混合而成,因此黄光在色光的原理中不能成为原色光。他们的研究学说称为“三原感觉论”,成为色彩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根据歌德的色彩研究理论,德国生理学家赫林于十九世纪末叶创立了新的学说。他的理论成为“三对视质论”。他认为人的眼睛有三对相对的视神经,能感受到所有的色彩,这三对神经是红与绿、黄与蓝、黑与白。他观察到的色彩总是成对发生关系。从绿色的室内看室外的白墙,呈粉红色。而红光照射下的物体投影总是感觉偏绿。色盲者也是成对出现的,火红绿或黄蓝色,没有红色盲者能看得出绿色的。三对视色素的对立过程的组合产生了多种色彩感觉和颜色混合现象。一、色彩研究史略“三原感觉论”和“三对视质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对立的地

8、位。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现代神经生理学发现,视网膜确实有三种“感色锥体细胞”,分别对红、绿、蓝的光反映最敏锐。视网膜深处的细胞对红光发身正电反应时,对绿光发生负电反应,对黄光发身正电反应时,对蓝光发生负电反应,对全部波长的光发生明度反映。这些科学上的发现证实和支持了“三原感觉论”和“三对视质论”的学说。因此现代科学家推断,视网膜上的感色系统就是“三色机制”,在向大脑传导视觉信息的道路是“四色机制”,最后才在大脑的视觉中枢产生各种色彩感觉。这种假设就是目前尚停留在研究阶段的“色彩感觉阶段说”。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色彩学研究相信还会有新的发现,每位有志于色彩艺术的同学,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地探索、去充实和丰富色彩艺术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