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区域的概念和性质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了解)性质:(1)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2)可变性:有些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些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地区)(3)整体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4)层次性: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强化记忆)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 附近,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 耕地多为水田 土地较为分散 人均耕地面积少 黑土分布广泛 多为旱地 集中连片 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其他生产活动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工业:依
3、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3、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促进因素)(理解)4、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熟悉)总体地位发展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社会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优势;人口稠密
4、,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工业社会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5、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分析、管理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化记忆)6、遥感: 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关键装置是传感器,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理解)遥感的主要环节: 特点:监测的范围广,速度快,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少。遥感的作用是获
5、取信息,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方面(记忆)7、全球定位系统:(强化记忆)全球定位系统是指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了解)系统包括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三部分。特点:全能型、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4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全球任何地点(经度、纬度、高程)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4颗GPS卫星。GPS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等特点。(记忆)GPS应用: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用到。(能为和各类用户提供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记忆)8、地理信息系统: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记住)9、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P11(理解)10、数字地球的概念: 地理信息技术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