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期数: 05 12 YWG3 064学科:语文 年级:高三 编稿老师:冯银江 审稿老师:潘晓娟 同步教学信息复习 篇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语文第一轮高考复习暨会考复习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过秦论一、实词1通假字: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纵。 合从离衡 衡横赢粮而景从 景影。倔起阡陌之中 倔崛2古今异义: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 今义:山东省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恐惧:今义:害怕 古义:担心,害怕。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明智:今义:懂事理,有远见 古义:有远见,有智慧。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 以致:今义
2、: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不好) 古义:来招纳。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过秦论 过:指出过失。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牖:作窗户; 枢:作门轴。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重新排序。(2)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席:象席子一样。包:象包袱皮一样。囊:象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内、外:在内、在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南、西、东、北: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瓮:用破瓮,绳:用绳子。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象云一样。响:象回声一样。景:象影子一样。(3)动词作名词:于是追
3、亡逐北 亡、北:逃亡的人(或军队)。(4)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弱:变小变弱。(5)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争斗会盟而谋弱秦 使变弱约从离衡 使分离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使倒下 使漂起来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灭亡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见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使弓弯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使做帝王二、特殊句式:为天下笑者,何也。 被动句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之君也;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状语后置句 应译作:“并不比更尊贵;比更锋利;比更高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宾语前置:“不施仁义。”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时加上:“因为所以”。三
4、、修辞:(1)比喻: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藩篱:借喻边境。(2)借代: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矢、镞:指代武器。销锋镝 锋镝。指代兵器。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七庙:指代国家。(3)讳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牧马:指侵略。鸿门宴一、实词 1通假字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都。)距关,母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2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
5、结成亲家。今常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义为“的原因”。今常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今常用作副词,其义为:太,很。)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黄河以北;河南:黄河以南。今分别指河北省、河南省。)3词类活用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鸟张着翅膀一样。)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沛公欲王关中。(名词作动词。王:称王。)籍吏民。(籍:名词作动词,登记户口。
6、)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以目示意,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作动词,施加肉刑。)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驻军。)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欲止不内。(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阻止。)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王。)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4一词多义:(1)举:举起。“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推举、推荐。“孙叔敖举于海。”攻下。“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全、尽。“杀人如不能举。”行动、举动。引申为举行、举办。“君举必书,书而不
7、法,后嗣何观?”起飞。“兔起凫举。”旧时以科考取士之称,亦指赴试或考中。“劝贺举进士。”抚养、生育。“文(孟尝君)以五月五日生,婴(其父)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祭祀。“靡神不举。”(2)谢: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兼道歉和告辞义。“乃令张良留谢。”告诉。“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推辞。“里克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凋落,衰退,过去。“蔷薇花谢即归来。”逊,不如。“锦江何谢曲江池?”通“榭”。“台谢甚高。”(3)意:意图。“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料想。“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神情、神态。“久之,目以瞑,意暇甚。”
8、意思、意味。如:诗情画意。通“抑”。“知不足耶,意知而力不能行耶?”y,通“噫”。“意!治人之过也。”二、虚词(1)因:缘故,原因。“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因为,由于,引申为因而,因此。“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沿袭,继承。“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借用,凭借。“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趁机。“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2)如:顺,随。如:万事如意。好像。“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比。“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到去。“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宜,应当。“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
9、止我。”假如。“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或。“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三、特殊句式夺项王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格式为“者,也”。)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者,也”表原因判断,“者”提示原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判断句。用“为”表示判断。)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用“为所”表示被动。)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示被动。)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何操”即“操何”。)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意即在那里。)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何为”即“为何”,意即做什么、干什么。)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即“以
10、事具告”)四、固定句式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意思是“没有人,东西,事情”。后面是动词。)孰与君少长。(“孰与”,表示比较和选择,意思是“跟比较,哪个?”。)秋毫不敢有所近。(“有所”,意思是“有的人,或东西,或事情”。)为之奈何。(“奈何”,表示询问,意思是“如何”“怎样”。)今日之事何如。(“何如”,表示询问,意思是“怎么样”。)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意思是“有用来的办法。)籍何以至此。(“何以”,表示反问,意思是“怎样”。)军中无以为乐。(“无以”,表示反问,意思是“没有用来的办法”。)何辞为。(“何为”,表示反问,意思是“还要干什么?”。)兰亭集序一、实词1通假字 趣
11、舍万殊。(“趣”通“趋”,往,取。)2古今异义 取诸怀抱。(怀抱:胸怀抱负。今义为身体的部位,胸部。)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这篇文章。今义为文雅之意。)3词类活用 极视听之乐。(极:名词作动词,穷尽。)4一词多义修:修饰、装饰。“美要眇兮宜修。”高。“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长、修短,可引申指寿命的长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建、兴建、建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整治、治办、修理。“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编纂、撰书。如:修史、修书(信)一封。学习、研习。如:自修、修业。善、美好。“伊中情之信修也。”致:情趣、情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送达。“念多所
12、乏,今致钱二十万。”达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招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表达,传达。如:致意,致谢。归还,交还。如:致仕。尽、极。“丧致乎哀而止。”通“质”。书券、契据。“献田宅者操书致。”期:约定的时间。“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约定。“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希望。“想副我所期。”限度。“征敛无期。”必,或必定到达。“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j,周。期年:一周年。临:居高处朝向低处。如:居高临下。面对。“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国。”面对,引申为阅读。“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面对,引申为迎。“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将要,
13、临别。“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到。如:双喜临门。对着字画摹仿学习。如:临帖。ln。哭吊死者。“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次:等第、次第。如:依次,等次。第二。引申为随从。如:次子,次日。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处所、地方。“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下一等。“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停留。指在旅行或行军途中的驻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时候。“村边紫豆花垂次。”回数:如:三番五次。二、特殊句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归去来兮辞一、实词1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景翳翳以将人。(“景”通“影”,日光。)曷不委
14、心任去留(“曷”通“何”。)2古今异义悦亲戚之情话。(亲戚:指家中亲属。令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3词类活用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用奖划。)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愉快。)乐乎天命。(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同的意动用法,以为好。)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4一词多义:行: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将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离去。“李白乘舟将欲行。” 行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传布、流动。“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古诗的一种体裁。如:长歌行、琵琶行等。引:拉开弓
1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端起。“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退隐。“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导,引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延长。“子子孙孙,引无极也。”招致。如:抛砖引玉。文体名。如:李凭箜篌引乘:乘车、坐上战车。“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顺应。“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趁、就着。“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欺凌。“乘人,不义。”战胜。“天下兵乘之。”shng 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ng 春秋时晋史名,因以为记载的通称。如“史乘”。策:马鞭子。“振长策而御宇内。”鞭打。“抽矢策其马。” 拄着。“策扶老以游憩。”古代写字用的竹简。“退而论书策。”计策、策略。“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古代考试以问题书之于策,令应举者作答,称“策”、“问”,后形成一种文体。如贤良对策。二、特殊句式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状语“以春及”置于谓语“告”之后。)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状语“于西畴”置于谓语“有”之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登。“胡为”即“为胡”,为什么。“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求什么。)乐乎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奚疑”即“疑奚”,怀疑什么。)三、固定格式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