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期数: 0509 SWG3 010
学科:生物 年级:高三 编稿老师:郭彩凤
审稿老师:高毅
训 练 篇
[同步教学信息]
《第二章 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训练题
【典型题讲解】
例1:光合作用过程中,电能转换成化学能的反应式为:
该反应式中电子的根本来源是( )
A.叶绿素a B.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C.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分子 D.参与光反应的水分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的有关知识。
光合作用过程中,色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在转换光能的过程中,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接受其它色素吸收的光能,激发而失去电子,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变成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从水分子中夺取电子,本题的关键在“根本”两字,据上述分析,电子的根本来源是参与光反应的水分子。
答案: D。
例2:(04年福建高考题)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考查点: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尤其是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b1 b b2
CO2含量
光合产量
a1 a a2
m
解析: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C3化合物在NADPH的还原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及C5化合物。此时中断CO2供应,C5化合物不能与CO2结合成C3化合物,必然使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答案:C
例3:(04北京高考试题)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的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
A.若a点在a2,b点在b2时 B.若a在a1,b在b1时
C.若a点在a2,b在b1时 D.若a在a1,b点在b2时
考查点: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解析: a点含义表明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净量为0,若左移到a1点,说明该植物呼吸消耗更少,有利于有机物积累;b点代表光合作用最大时二氧化碳的最小浓度,若右移,利用更多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有机物更多,从而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
答案:D
例4:(04广东高考试题)下列有关C4和C3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C3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B.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C.C3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D.C4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考查点:C3植物和C4植物的区别
解析: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肉细胞花环状排列在维管束的外周。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其叶肉细胞形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答案:A
例5:(04广东)下列关于固氮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种根瘤菌能侵入所有种类的豆科植物 B.豆科植物与其根瘤内的根瘤菌互利共生
C.土壤中的根瘤菌不能固氮 D.具有根瘤的豆科植物能以氮气为氮源
考查点:考查固氮菌和生物固氮的知识。
解析:一种共生固氮菌可以与一种或几种豆科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才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土壤中的根瘤菌没有与豆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不能自行固氮。
答案:A
例6:(04江苏高考试题)在光合作用过程中 不属于暗反应的是
A.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 B.三碳化合物接受ATP释放的能量
C.H2O的氢传递NADP+ D.NADPH的氢传递给三碳化合物
考查点: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
解析:暗反应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的固定是二氧化碳分子与C5的结合,形成两分子C3的过程。C3接受NADPH的还原和ATP的能量,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C5,C5可以继续固定二氧化碳。
答案:C
例7:(04江苏 高考试题)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
A.传递光能、传送电子 B.传递光能、转变光能
C.吸收光能、转变光能 D.吸收光能、传递光能
考查点:考查色素在光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在光反应过程中,只有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才能传递和利用光能,其它色素只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答案:D
【训练题】
一.选择题:(可能有多个选项)
1.1.处于激发态的叶绿素a所具有的特点是
A 具有很高的能量,易得到电子 B 具有很高的能量,易失去电子
C 具有很高的能量,是强氧化剂 D 具有较低的能量,是强还原剂
2.在叶绿体进行的光反应中,具有将吸收的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色素是
A.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
C.处于特殊状态的少数叶绿素a分子
D.处于特殊囊体膜上的全部叶绿素a分子
3.光合作用中含有活跃化学能的化合物是指
A.ATP B.NADPH
C.磷酸肌酸 D.ATP和NADPH
4.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里特利把一盒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发现植物能够长时间活着,蜡烛也不熄灭,这个实验不能直接说明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D.光合作用需要水
酶
5.在NADP++2e+H+ NADPH中的电子直接来自于
A.水 B.光
C.叶绿素b D.激发态的叶绿素a
6.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其原因之一是
A.C4植物抗干旱能力强 B.C4植物气孔大
C.C4植物固定CO2能力强 D.C4植物产生葡萄糖快
7.大小和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一株C3植物和一株C4植物,共同放在一个密闭的钟罩下。每天给予12h的光照,一个星期后最可能的生长情况是
A.C3植物生长良好而C4植物死亡
B.C3植物死亡而C4植物生长良好
C.C3植物和C4植物都生长良好
D.C3植物和C4植物都死亡
8.不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发生的变化是
A.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B.NADP++2e+H+ NADPH
C.2H2O 4H++4e+O2
D.6CO2 C6H12O6
9.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是
A.呼吸作用和暗反应 B.光反应
C.暗反应 D.呼吸作用
10.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2逐步被还原,生成葡萄糖。由此可见,光合作用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那么,CO2还原所需要的电子,从根本上来自
A.H2O B.还原氢 C.叶绿素a D.ATP
11.C4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中必须的物质条件是
A.ATP、NADP、H2O、CO2、五碳化合物
B.ADP、NADP、酶、CO2、五碳化合物
C.ATP、NADPH、酶、CO2、五碳化合物
D.ATP、NADPH、CO2、酶、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
12.能够释放高能电子的色素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 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C.绝大多数叶绿素a D.少数激发态叶绿素a
13.C3植物指的是在暗反应阶段中CO2
A.被C5固定的植物
B.被C3固定的植物
C.先被C5固定后被C3固定的植物
D.先被C3固定后被C5固定的植物
14.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包括
A.光能被叶绿体吸收、释放
B.光能转换成电能
C.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D.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15.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实质上完成了能量转换的
A.第一步 B.第二步
C.第三步 D.第四步
16.甘蔗叶片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
A.维管束细胞 B.维管束鞘细胞
C.叶肉细胞 D.表皮的保卫细胞
17.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a分子将光能转变的电能,可以被下列哪种物质吸收
A.NADP+和ATP B.NADP+和ADP、Pi
C.NADPH和ATP D.NADPH和ADP、Pi
18.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淀粉粒出现在
A.维管束鞘细胞 B.叶肉细胞
C.维管束细胞 D.表皮细胞
19.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B.光反应和暗反应中都有许多酶参与
C.温度降到0℃,仍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NADP+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并将能量转移到糖类分子中
20.关于生物固氮的正确叙述是
A.生物遗体中的含氮化合物首先被转化成硝酸盐
B.硝化细菌可以使氮元素回归大气
C.圆褐固氮菌固定的氮可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
D.硝化细菌可以把植物不能吸收的氨变化为能吸收的硝酸盐
21.《齐民要术》中,要求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原理是
A.确保通风透光,从而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B.通风透光,可以增强农作物的呼吸作用
C.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性
D.增强农作物的蒸腾作用
22.大田生产中,提高光能利用的可行性措施有
A.延长光照时间 B.扩大光合面积
C.增加光照强度 D.增大CO2浓度
23.圆褐圆氮菌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
A.自养需氧型 B.异养需氧型 C.自养厌氧型 D.异养厌氧型
24.在一般情况下,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也增强,但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温增高,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其中主要原因
A.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减少 B.NADPH减少
C.叶绿体中的ATP不足 D.温度太高,酶失去活性
25.当绿色植物缺磷时,光合作用明显受到阻碍,这是因为
A.磷是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B.磷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C.磷对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侨用
D.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中都需要磷
26.下列各选项中,可以作为鉴定某种植物为C4植物的特点为
A.维管束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 B.豆科及蔷蔽科
C.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D.围绕维管束的是呈“花环型”两圈细胞
27.合理施肥的实质是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下列叙述与提高光能利用率密切相关的是
①氮使叶面积增大,增大了光合作用的面积
②氮是光合产物蛋白质的必需元素
③磷是NADP+和ATP的组成成分,可提高光合能力
④钾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在下列4种实验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实验
CO2浓度(%)
温度(℃)
1
0.10
30
2
0.10
20
3
0.03
30
4
0.03
20
从以上实验可知对光合作用速率限制的因素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2
光强度
0.01%CO2
温度
温度
实验4
0.03%CO2
光强度
光强度
0.03%CO2
P点
温度
温度
CO2浓度
光强度
29.能够侵入植物体内发挥固氮作用的微生物是
A.酵母菌 B.真菌 C.细菌 D.霉菌
30.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人口快速增长所引发的粮食问题都是相当突出的。人们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许多艰苦的探索,其最根本最有效的做法是
A.通过拓荒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B.扩大化肥生产规模,加大化肥施用量
C.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品质优良的新品种
D.通过基因工程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二.简答题:
1.回答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的问题
(1)吸收光能后释放出电子的物质A的名称是 ,在光反应中,A释放的电子最终传递给 。A失去电子后成为一种强 ,能从其他物质夺取电子,这些电子最终来自 。
(2)CO2和C5结合形成C3,C3接受 释放的能量并被 还原最终形成糖类等有机物。
(3)以上过程发生的能量转换途径是光能→ → →稳定的化学能。
2.完成下列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比较表
类别
项目
C3植物
C4植物
光合作用细胞
固定CO2的化合物
固定CO2的能力
利用浓度CO2的能力
3.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影响,图中4条曲线(a、b、c、d)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CO2浓度下,马铃薯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光照非常弱,CO2很少(远小于0.03%);b适当遮荫(相当于全光照的1/25)CO2浓度为0.03%,c全光照(晴天不遮荫),CO2浓度为0.03%;d全光照,CO2浓度为1.22%。请据图回答:
(1)随着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提高,植物光合作用(以净光合速率为指标)最适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
(2)当曲线b净光合速率降为零时,真光合速率是否为零?为什么?
(3)在大田作物管理中,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 )(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 通风
B 增施有机肥
C 延长生育期
D 施碳酸氢铵
4.如图为氮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f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完成[a]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
者。
(2)完成[b]的生物的同化作用方式是 。
(3)完成[c] 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
(4)完成[d] 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
(5)完成[e] 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
(6)完成[f]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D
D
C
B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BCD
AB
BCD
B
A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BD
B
A
C
D
C
D
C
D
二.简答题
1.(1)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NADP+ 氧化剂 H2O
(2)ATP和NADPH NADPH
(3)电能 活跃化学能
2.
类别
项目
C3植物
C4植物
光合作用细胞
叶肉细胞、保卫细胞
叶肉细胞、保卫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固定CO2的化合物
C5
C3和C5
固定CO2的能力
较弱
较强
利用浓度CO2的能力
弱
强
3.(1)逐渐提高
(2)不为零,因为在b实验条件下,呼吸速率不为零。
(3)A、B、D
4.(1)异养需氧型 消费者 (2)异养型 (3)硝化作用 自养需氧型 生产者
(4)固氮生物 异养需氧或异养厌氧或自养需氧
(5)反硝化作用 异养厌氧型 (6)自养需氧型 生产者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