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未选择的路》
年级
七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未选择的路》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3.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2、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3、理解“路”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4.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学会谨慎地选择道路。
过程与
方法
朗读、自主学习、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学会谨慎地选择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1、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2、理解“路”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
难点
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学会谨慎地选择道路。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介绍
知识目标
图片
A
G
拓展知识
2分钟
自制
讲解
过程与方法
图片
A
E
建立表象
5分钟
下载
观看
过程与方法
图片
A
E
帮助理解
5分钟
下载
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图片
A
I
升华感情
2分钟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1. 由有关路的名言引入课题(名言详见P114页课本)
2.板书课题
二、了解弗罗斯特的情况和背景:(详见绩优学案P89页知识链接部分)
1.生默读并勾画要点,师巡视;
2.生朗读汇报,其他学生对照自己的勾画做批注;
3.生点评。
4、师强调
三、自读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1.生思考,划节奏,师巡视2.生汇报3.生点评4.师纠错。
四、熟读诗歌:
1.生自由朗读,师巡视,随时纠错;2.播放范读3.生自愿朗读汇报4.生点评纠错,并再朗读5.男女赛读。6.齐读。
五、默读思考:
1.作者选择的这条路有什么特点,请从文中勾画出来。
2.理解“路”的含义。
3.诗人为何用“未选择的路”做题目?
4.体会诗人“啊,留下一条路……恐怕我难以再回还”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师点播;2.生思考批注,师巡视;3. 生汇报4.生点评5.师生归纳。
六、课堂小结:
1.生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2.师补充强调
七、作业:
(A、B、C、D档):绩优闯关基础关
E档:抄写19课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三遍;抄写这首诗。
意图:用有关路的名言引入,便于积累运用。
意图:根据意义划分朗读节奏,读准朗读节奏。
意图: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意图:依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分层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