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阳楼记课题岳阳楼记课 型新课总 节 时4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能力目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情感目标:学习作者的旷大胸襟和政治抱负重点朗读和背诵全文。 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第三课时 课前演讲一、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解释下列实词:(幻灯显示。) 谪 属 越 具 制 浩浩汤汤 涯 晖 气象万千2朗诵全文。二、研习新课 1朗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心情?
2、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2朗读第4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3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4“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3、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6“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7“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8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l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
4、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9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三、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题。 2背诵全文。 窗体底端岳阳楼、洞庭晚秋图的电脑展示图片。 板 书 设 计岳阳楼记1.凄凉之景 伤感之情(描写抒情) 以己悲2.欢快之景 喜悦之情 以物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 抱负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抒情)劝勉窗体底端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