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马说》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49028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马说》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马说》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马说》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马说》教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课 马说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A)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B)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C)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异义词。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学生查找有关马的成语,并作解释。 3、教师准备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有关“伯乐相马”“知己”等词的来历。 【设计思路】 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

2、想。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释,弄清大意。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难句,学生理解就行,不搞机械的串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3、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A) 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B) 3.思考讨论:(B)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

4、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讨论。(B) (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

5、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3.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B) 要点提示: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

6、、“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3.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归纳课文。 1.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B) 2.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C) 要点提示: 1.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2.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五、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B)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B)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C)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项作业。 2.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