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塘湖春行专题三标题春夏秋冬我体验之古诗四首钱塘湖春行课 型新 授教案序号 5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教室、多媒体、笔记本、练习本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专题学生活动设计专题教材处理学生活动设计一:课前预习:1给生字注音。(10个以上)2试读课文。(3次以上)3划分各首诗歌的朗读节奏。4了解作者和作品,包括:(1)理解题目的含义。(2)简介作者和作品。学生活动设计二:古诗朗诵1.学生了解作家作品,
2、理解题目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从诗的体裁看,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2. 朗读指导与训练(1)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时也可以这样划分:/。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
3、堤。(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3)组内互读,代表展读(4)点名朗读,师生点评。学生活动设计三:合作探究(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如:“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3)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换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学生活动设计四:学以致用生小组交流印发的古诗练
4、习题上的相关习题。组间解疑答惑,老师点拨小组代表展示答案,教师指导学生纠正补充。学术活动设计五:背诵全诗生自己大声背诵 2.生生互查3.老师抽查 4.学生齐背“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
5、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评价要点(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1、能积极搜集整理有关作者和课文的材料,全面实用。2、能积极参与小组交流,能主动反馈学习成果,思路清晰,表达准确。3、能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4、朗读时能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