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云南的歌会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2)了解沈从文及其创作。(3)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情民风。2、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云南歌会的文化气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教学重点:1、揣摩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2、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教学时
2、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和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至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去感受那里的民风民俗。二、学生简介作者,默读注解,并作勾画。三、检查预习,疏通字词。主要是落实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蹲踞j 酬和h 熹微x 譬喻p淳朴chn 即特起兴xng 引经据典 龙吟凤哕hu迤西(y) 糯米nu 箍桶g 阉鸡yn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读出感情。2、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课
3、文主要写了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展示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3、理清结构,把握三个场面的内容及特点。思考:在“歌会”的大标题下,课文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想一想,这三种场合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明确:这三种场合分别是: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山野对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写歌唱人。“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主要是环境描写。“山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览,主要是场面描写。4、提问: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产生兴趣。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作者借云南的歌会,传达
4、出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美。五、研读“山野对歌”(1)抽读课文思考与研究:1、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山野对歌”是“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都互不见面唱的多是不同方式2、“唱方式”中“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什么?“多”表明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就有照应“也唱其他故事”。“多”字准确精当。“种种不同方式”有总领作用,具体饮食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3、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想想,你觉得作者笔下的云南妇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人物的这些特征的?大胆 泼辣 开朗活泼肖像描写 写面容、牙齿、衣饰(工
5、笔描绘)4、思考课后第二题,同桌相互交流。两段各有千秋。一段 工笔描绘:刻画得细腻真实,面容、牙齿、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目前。二段 着重描绘人物的神韵气度,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二)齐读文段六、布置作业:点金训练 基础巩固题,探究提高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研读品味45段(一)“山路漫歌”部分1、齐读第四段,勾画出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分享如:(1)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拟人的修辞手法,显得生动活泼。(2)“总令人疑心而成的”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了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3)“起飞、扶摇、盘旋、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
6、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2、自主探究课后第三题。“赶马女孩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脑,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1)这是一种写实,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2)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一个动人的场景。(3)山鸟的鸣叫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二)“山寨传歌”部分1、默读文段,思考:“金满斗会”与前两种歌会形式相比,主要有什么特点?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写法上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吗? 人多 场面盛况空间 时间长主要作用是传歌传承民族文化点面结合的写法2、自由质疑学生可能会对一些句子的含义不理解,可自由质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拓展思维本文对云南歌会的介绍,让我们领略到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有歌就有欢乐,有歌就有美,你知道云南有哪些著名的民歌?你还了解其他地方的民歌吗?刘三姐 阿诗玛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课后第四题2、训练拓展部分附板书: 山野对歌人物描写(工笔) 云南的歌会 山路漫歌环境描写(映衬) 山寨传歌场面描写(点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