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旅鼠之谜教学目标1积累语言,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3多角度理解对人类的启示。教学重难点1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2多角度理解对人类的启示。教学设想1课外阅读科学小品,增加对科学小品的认识。2广泛搜集有关旅鼠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积累语言,了解作者,从整体上理解课文。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6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1991年至1999年,先后6次进入北极进
2、行综合性科学考察。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特别是1995年,位梦华作为总领队,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进入北极中心地区,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1998年,位梦华第六次进入北极考察,成为第一位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位梦华的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南极之梦、美闷随想与南极梦说、南极属于淮、冰雪做界的资源等。由位梦华主编的丛书神奇的北极获第六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1
3、996)和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7)。旅鼠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三大奥秘,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让我们就一起走进旅鼠之谜,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旅鼠之谜的。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有关旅鼠之谜的语句,用“一,二,”标出意义段,用“1,2”标出段内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徘徊媲美笃信幼崽啮齿笃信:忠实地信仰绞尽脑汁:费尽脑筋。神秘莫测:使人摸不透,高深得没法揣摩迷惘:由于辨不清而困惑不至怎么办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苗头:略微显露的发展的趋势或情况。急中生
4、智:紧急的时候,猛然想出办法。智,智谋。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媲,匹敌,比得上。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千方百计: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方,方法;计,计策,办法。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仆,倒下。全军覆没: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覆没,指军队全部被消灭。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神秘奥妙。现指无法想像,难以理解。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难以,难于;置信,相信。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道听途说:路上听来,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指没有根据的
5、传闻。道、途,路。天敌:自然界中某种动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种动物,前者就是后者的天敌。迟疑:拿不定主意;犹豫。干预:强行过问或参与(别人的事)。节制:限制,克制。膨胀:借指某些事物扩大或增长。一旦:不确定的时间。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休整:休息整顿(多用于军队)。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试图:打算。歧途:比喻错误的道路。天堂: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二、整体感知朗读全诗1自读课文,勾出文章的关键词句,划分段落,概括大意和主旨。2精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与一般说明文的异同。概括大意:1旅鼠之谜繁殖能力惊人
6、,为动物世界之最。旅鼠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死亡大迁移。2旅鼠奇特行为给我们的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课堂讨论1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第二大奥秘、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是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的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再说对话的详略,丹尼斯讲述前两个奥秘之后,写“我”的反应都比较少,对于第一大奥秘,我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对于第二大奥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
7、来,陷入了迷惘的深思”,气氛与前不同,行文显出波澜。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写了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如同叙事文学作品的高潮,一问一答之间,实际上也是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明确:本文生动有趣地介了旅鼠的三个谜以及给人类的启示。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课文主要介绍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在文章的结尾卒章显志,警示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总结固
8、趣:全文围绕旅鼠的三大奥秘展开,后“我”进行追问,使人们对旅鼠有了全面的认识。全文共二十八个段落,集中交待旅鼠奥秘的应从第七段到第十七段。本文是一篇极有趣味的说明文,但又不同于普通的说明文。文章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进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艺术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本文的重点,不是在给人们讲述故事,而是在于引发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的思考。第2课时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
9、道:“目前,世界人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门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日前的趋势持续卜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阿西摩夫所说的恶果有无办法避免呢?也许我们可以从旅鼠之谜中获得启示。探究生趣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对我们的启示,理解写作特点。课文探究1.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很不容易说明白,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明确:一对旅鼠,一
10、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总体上看,是详细说明,详说之中,也有详有略。第二代详说,第三代,第一胎、第二胎详说,其他几胎就不再一一详说。就是一、二两胎,仔细比较,详细的程度也有差别。第四代,详说第一胎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就概说总数。至于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都只说总数,最后是祖孙八代的总数。可见,作者的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第几代第几代一一交代明白,所以让人觉得烦而不乱。2本文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时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有怎样的效果?明确:既扣人心弦,引
11、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探究写作特点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明确: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首先它具备记叙的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其次,它与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第三,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采用对话方式可信度高,通俗亲切。探究启示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明确: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
12、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大自然还有很多奥秘,我们人类仍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如果我们人类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
13、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第三步,选读课文,个性解读1重点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话,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感受。2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3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布置作业预习大雁
14、归来,熟读课文,列出不懂之处,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与课文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蚂蚁先问你一个问题:不小心你留了根筷子搭在窗台和灶台之间,结果一群蚂蚁沿着这个桥光临你的厨房,你拿走了筷子,这些蚂蚁会怎样?再问一个问题:一个蚂蚁死了,它的同伴怎么处理它?蚂蚁和人相比,简直是太渺小了。可是就是这种渺小的生物,却往往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大开眼界的机会。作为一种社会生物,蚂蚁之间需要一种不停留的信息交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么小的蚂蚁,在局限的空间下,什么样的手段才是最有效的呢?靠眼睛,肯定不行:因为蚂蚁不够高大,一颗小石子恐怕就能完全挡住视线;靠嗓门,大概不会:好像还没有哪个人被蚂蚁的吼叫从美梦中惊醒。当然,也
15、许蚂蚁可以用红外线,超声波什么的,从理论上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当蚂蚁需要沿着前人的路线出一趟远门并且能够顺利返回的话,靠视觉和听觉都不太可靠,因为这些信息会随着时间很快消失。比较合适的方式是使用化学物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嗅觉。化学物质可以在某个地方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作为路标来用,是很合适的。通常,蚂蚁能够在食物源和蚁巢之间找到最短的距离。它们是怎么做到的?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每个蚂蚁在爬行的时候都会留下一些化学物质,路过的蚂蚁多了,那个地方就会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二、每个蚂蚁会倾向于沿着有最浓化学信号的地方走。呵呵,这个大概和人喜欢凑热闹是一样的。即使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是蚂蚁们随机四处走,
16、但是,因为这些化学物质的引导作用,更因为最短路线上出现蚂蚁的可能性要比别的地方大,这些路线会慢慢的集中到那个最短路线。蚂蚁这种决策方式相当自动化,而且也相当合理。回到第一个问题。当你拿走了那根筷子,最大的可能性是蚂蚁继续来,并且会有一条新的最短路径。但是,蚂蚁不单单用化学物质来指路,还用化学物质来告诉它的同伴更多的信息。回到前面的第二个问题。当一个蚂蚁不幸去世的时候,怎么才能知道它是死了?摸心跳?看呼吸?它会释放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当其他的蚂蚁嗅到这个味道,就知道它已经轻轻的走了。这个时候,它的同伴们就知道自己收尸的义务来了。于是,他们会把这个蚂蚁扛在肩膀上,来到回收站,丢下它,然后继续干自己的活。本来么,这是自然的创造,蚂蚁的祖祖辈辈就这么下来,死一个丢一个,才不至于在蚁巢中尸满为患,也保证了居所的井井有条。人的好奇心比较大。有人就觉得这个事情比较有意思,做了个试验。他把这种化学物质涂抹在了一个活的蚂蚁身上。于是,可怜的这个蚂蚁,刚和别的蚂蚁靠近,就被人家当作是死尸,一个大背包给扛了起来,吭哧吭哧的拖到回收站,砰的扔到里面。被摔晕了的它很不甘心,摇摇晃晃爬起来,又回到蚂蚁群中,结果又被好事之徒给拎了出来再次丢回到回收站里。我很纳闷,难道那些蚂蚁看不到它还活蹦乱跳的么?估摸着是它们没想到会有“人”那么“变态”的耍它们。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