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秋天的怀念
课 题
课时
1
课 型
新授课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积累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体味母亲对孩子无私而深沉的爱。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于情感的理解不够深刻,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寻找最直接的材料,并点明写作的技巧,特色,上课时的语言尽量做到通俗易懂。
学法指导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复杂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铺垫感情
1、母爱是什么?
2、 播放视频《母爱无边》
二、走进课文,把握内容
1、作者简介
2、 欣赏音频《秋天的怀念》
3、 读准字音,把握词义
4、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的态度和母亲的态度的句子,初步感知“我”和母亲的形象。
三、品味人物形象
1、分析我暴怒无常的表现及原因。
2、找到描写母亲态度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3、是什么让我有了质的飞越?
四、 合作探究
1、侧面描写母亲病情严重的两个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2、、找出描写我的态度和母亲的态度的句子,初步感知“我”和母亲的形象。
3、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4、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有什么深意?
5、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6、品味作者情感。
五、 主旨揭示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六、布置作业
再次回顾“母爱是什么”,以“母爱,来得悄无声息”为题,写一篇小作文。300字左右。
1、 提出问题“母爱是什么?”
2、 播放视频《母爱无边》
3、 介绍作者基本情况。
4、 播放音频《秋天的怀念》
5、教师展示生字生词,在学生回答后出示答案。
6、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的态度和母亲的态度的句子,初步感知“我”和母亲的形象。(教师巡视课堂)。
7、提出问题,学生寻找描写“我”暴怒无常的句子,并分析原因,教师点评。
8、让学生找到描写母亲态度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巡视课堂,并做点评。
9、引导学生练习文本思考问题。
10、 教师提出问题,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待学生小组讨论完毕后做出点评并出示答案。
11、 引导学生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品味感情,采用“内容+情感”的方式概述文章主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12、 让学生再次回顾“母爱是什么”,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并布置作业。
1、 积极思考,回答“母爱是什么?”
2、 欣赏视频《母爱无边》
3、掌握作者基本情况并思考其对作者的创作有何影响。
4、欣赏音频《秋天的怀念》
5、读准生字生词,识记词义。
6、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的态度和母亲的态度的句子,初步感知“我”和母亲的形象。
7、寻找描写“我”暴怒无常的句子,并分析原因。
8、找出描写母亲态度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9、练习文本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
10、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汇报成果。
11、 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和情感,并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2、再次思考“母爱是什么”,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以“母爱,来得悄无声息”为题,写一篇小作文。300字左右。
视频在PPT页面无法直接播放。
在理解母亲的形象时,不能明白从哪个角度入手。
思考问题的前提是要对文本充分的把握。
学生不知道怎样提炼主旨。
可在文件中直接打开。
教师给出范例,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可再次回顾文本,结合课文思考。
采用“内容+情感”的模式归纳。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我 ” 母亲
瘫痪 肝疼
暴怒无常 整宿整宿、翻来覆去
我活着有什么劲 睡不了觉
“ 好好儿活”
参考书目及
推荐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