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备注教学目的:1、能讲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并会用式子表示;2、能主动探索并判断两个幂是否是同底数幂,并能掌握指数是正整数时底数的幂的乘法;3、能根据同底数幂乘法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4、能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幂的各种运算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上来获得运算法则;教学分析: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难点: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理解;关键:幂的运算中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应让学生关注性质的推导,主动探索,在实践中获得结论。还应让学生能够正确用语言表述性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某地区在退耕还林期间,有一块原长米,宽米的长方形林区增长了米,加宽了米,
2、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这块林区现在的面积便可得到一个等式:提出问题:1、扩大后的林区面积是多少?2、你知道上面的等式蕴含着什么样的运算法则吗?二、知识回顾:1、什么叫乘方?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三、计算观察:概括: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概括出幂的第一个运算法则。四、举例应用:例1、计算(1) (2) (3)五、随堂练习:73 exc1、2六、课堂小结:1、同底数幂的乘法,使用范围是两个幂的底数相同,且是相乘关系。2、应用时,可以拓展到两个以上3、运用幂的乘法运算性质注意不能与整式的加减混淆。七、家庭作业:75 exc1八、每日预题:1、什么是幂的乘方,它与同底数幂相乘有何区别;2、如何进行幂的乘方。九、教学反馈: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本课时,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同底数幂相乘的规律,从而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把他们被动地接受讲课变成一种主动思索,使他们的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和提升。通过本课情境设计,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探究的愿望。学生通过“做一做”以及探索规律,用乘方的概念进行推算,再从特殊建构出一般的规律,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概括出幂的第一个运算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