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证明举例课 题19.2(4)证明举例设计依据(注:只在开始新章节教学课必填)教材章节分析:学生学情分析: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能利用定义、定理、公理等证明命题,掌握数学语言的转化.经历命题证明的分析过程,感受解决几何证明问题的一般方法,体会数学语言的转化功能.数学的几何推理是非常严谨的,每一步必须有理有据,因果关系严密重 点运用定义、定理、公理,证明命题,掌握数学语言的转化.难 点正确分析问题,把握解题的关键,会构造有效的图形解决问题.教 学准 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其他几何性质等.学生活动形式讨论,交流,总结,练习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题引入:
2、课前练习1、已知:如图,AB=AC,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D=AE。求证:BO=CO。2、已知:如图,AB=AC,DB=DC,F是AD的延长线上一点。求证:BF=CF。体现一般到特殊的转变,解决特殊问题除了可以用一般方法外,还有特殊方法.第一次三角形全等到底能为第二次全等创造什么条件,这是学生的思维盲点,需要引导他们寻找公共边、角.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缺少的条件,它往往是两个定理之间的“过渡元素”.知识呈现:新课探索一例题1 已知:如图,DBAB,DCAC,且1=2。求证:ADBC。新课探索二探索 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B=90,E是AC上一点,延长BC到D,使CD=CE,联结BE,AD。则BE与AD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在位置上又有什么特殊关系?课内练习 1、已知:如图,OA=OB,AC=BD,且OAAC,OBBD,点M在CD上,AOM=BOM。求证:OMCD。课堂小结: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三线合一,使证题过程简单化。(注重证明线与线垂直)。课外作业练习册,堂堂练预习要求19.2(5)证明举例能添加辅助线构造图形,再利用定义、定理、公理等证明命题,掌握数学语言的转化.教学后记与反思1、课堂时间消耗:教师活动 分钟;学生活动 分钟)2、本课时实际教学效果自评(满分10分): 分3、本课成功与不足及其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