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地城市群”、“水乡地文化特色与旅游”等三部分组成。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从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来进行探讨。一、课程标准依据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说教材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在学完南方地区概况后,由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
2、国近十年来区域发展的地理热点地区。也是南方地区的区域代表。1.本节第一个框题“江海交汇之地”。教材介绍了长江三角洲特殊的江海交汇位置,并从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突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鱼米之乡的形成。举例说明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由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优越性,重点突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的便利交通条件,说明了长江、京杭运河、黄海和东海,以及支流水系等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作用。 2.本节第二个框题“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主要是讲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人口的增多等方面,也体现在交通
3、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经济、交通、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改变。3.本节第三个框题“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旅游业发达。三、说学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本章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学习内容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
4、到,这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对教材内容的选取。通过前面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我国部分地区的区域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对学习本节长江三角洲区域做了铺垫,打好了基础。本节课的学习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四、教学目标基于上述教材特点的分析和学生学情,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3.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学生活方式的影响。4.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5.认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开展多种课堂
5、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2.通过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五、说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2.人口稠密,城市众多。3. 水乡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确立依据:抓住区域“特色”,(二)教学难点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根据课程标准中“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
6、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要求来确定。对比成都平原和长三角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确立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中“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要求来确定。六、说教法、学法 1.教 法:复习法、实例分析法、图片感悟法。 2.学 法:欣赏图片法、阅读材料感悟法、联系生活感悟法。七、说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新闻材料摘选:日前,2014中国城市群排名和2014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别出炉,引发人们的关注。在国内,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而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榜。教 师:同学们,在这则新闻材料中,
7、最值得关注的城市群是哪一个?学 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教 师: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能够位居2014年中国城市群首位和入选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呢?这与我们泰州的发展有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领略它的与众不同!【设计意图】通过时事新闻材料,让学生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课堂氛围。(二)新课学习 江海交汇之地 学生活动:教师(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请大家读图,结合5051图文资料,完成下列活动。(多媒体或导学案呈现) 1指图说出长三角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对本区的地理位置作简要的评价。3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4本区为什么被称作“鱼
8、米之乡”?5本区交通状况如何?【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学习的是长三角的概况,问题难度都不大。学生读图看教材基本上都能解决。通过自学,学生对长三角的概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锻炼了学习能力。教 师: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河流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一下都有哪些影响呢?(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老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小组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题目,让学生了解区域内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让他们合作完成,老教师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意思只要合理即可)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有利
9、于农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对外联系;沿河港口多,便于发展造船业;为工业发展提供水源,且有利于工业原料和产品的运输。为居民学生活提供水源,有利于提高学生活质量。河流众多,淡水丰富,有利于渔业的发展(51活动题第题答案)教师(展示都江堰灌区图和都江堰图):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形成。下面大家阅读52的图文资料,分小组合作探究:岷江和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完成活动题第题。(把学生分成两小组,分别探究()、()两小题,然后小组间交流,老教师巡视,参与、指导)【设计意图】这个问题讨论的是河流和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对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我安排学生课前先搜集
10、资料,进行初步的探究,课上再分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得出正确的结果。老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教师点拨:1岷江流经成都平原的西部,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作物的学生长;但是降水量多的年份,河水猛涨,也会淹没成都平原大片的农田,造成水灾。2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我国最大地城市群教 师: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自古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目前,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
11、群。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部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学生活动:(多媒体出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请大家阅读P5254 的图文资料,完成下面活动。1分别找出人口超过500万和超过100万的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哪一个?试介绍12个本区城市。2这些城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本区经济发达,有我国最大的沪宁杭工业基地,说一说本区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长江三角洲是如何对内陆以及全国的经济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的?【设计意图】这几题个问题旨在使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情况,难度不大,部分内容以前也有所接触。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思考总结能力。水乡地文化特色与旅游教
12、 师:水乡文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文化,这种文化既与自然环境有关,也与深厚的历史积淀有关。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5254 的图文资料,小组合作完成下面活动。1. 说一说你去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哪个城市,给同学介绍一下你游览的景点有什么特色。2. 欣赏长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景点,从教材中及下面的旅游点,或是其他的旅游点,选择你喜爱的一个,设想如果你来担任导游,将如何介绍?水乡乌镇 镇江金山 扬州瘦西湖 无锡鼋头渚3. 长江三角洲的茶文化、丝绸文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当地的旅游业发达,还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热资源丰富,附近是茶叶产地和丝绸产地。除了旅游资源外,便捷的交通和
13、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教师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优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再加上发达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八、说板书设计九、说教学反思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最具典型而且影响深远的一个区域。本节教学设计通过时事新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知识内容上,以乡土地理作为知识点的切入点,学生爱学乐学,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总 评(字数不少于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