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流课题名称 主备人周次备课时间组长签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地图、图片、实验以及音像资料的分析,能够揭示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力目标:培养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黄河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教学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学会用地图学习知识教学方法及教具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教学法、模拟实验法等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教师讲解课时数 第三课时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随记教学过程欣赏篇感黄河。播放课件1:谈感想。概况篇知黄河。学生在指图讲解完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后,老师以对联的形式做总结并在课件上显示。上联:青川甘宁
2、内蒙古,下联:山西陕西和豫鲁,横批:第二长河。质疑:同学们我们把“长”能换成“大”不?“不能。”为什么?同学们横批还可以是什么?如“母亲黄河”“流经九省”“长五千五”“注入渤海”“源于高原”等等了解黄河的概况,我们来看看黄河又有哪些贡献呢?第三板块:奉献篇颂黄河。播放课件3:黄河的奉献 “发电”用水库大坝的图片来引导学生。 “旅游”用壶口瀑布的图片来引导学生。:“灌溉”用“塞上江南”的图片来引导学生。 “文明”用秦兵马俑和黄河源头的图片来引导学生。(承转)我们不难看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黄河也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沉痛的灾难。我们既要看到黄河的“功”,又要看到黄河的“过”。请看:
3、忧患篇忧黄河。下面我们不妨给黄河作一个全身的X光拍照,请在座的“治黄专家”,给她汇诊,看看母亲河到底得了什么病?播放课件上游,用荒漠化和凌汛图片来引导学生观察。中游,用疏松的黄土高原图、降水柱状图和浑浊的黄河水图片来引导学生观察下游,用地上河图片、凌汛图片、断流图片来引导学生观察治理篇1.游戏“探寻黄河”为了能更亲密的接触黄河,理解黄河,认识黄河,为治理黄河打下基础,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探寻黄河”。下面,先来看一个模型,用塑料泡沫做成的从河口以下的黄河模型。模型上主要突出以下内容:黄土高原(放上泥土)、华北平原(绿颜色)、汾河(中游支流的代表)、地上河、孟津、渤海(大烧杯)、中游、下游
4、。把以上八个地理事物的名称,以小彩旗的形式分装在四个大信封里,然后,让四个小组的代表到前台来完成插旗活动。2.实验探究“地上河”的形成在游戏的基础上,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地上河”如何形成的?实验一:选第一组和第二组同学做第一个实验:用喷水壶向模型上的黄土高原地区喷水,相当于夏季的暴雨,观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水流的速度,泥沙沉积情况;观察烧杯水的颜色?实验二:选第三组和第四组同学做第二个实验:用喷水壶向模型上覆盖草皮的黄土高原上喷水,观察烧杯水的颜色。探究:观察(现象)混浊(原因)泥沙(关键)来自黄土高原(为什么)四个特征(土质、植被、支流、暴雨)地上河(坡度缓、河道宽、流速慢、泥沙沉积)水土保持是治黄根本PPT5:课件动画演示“地上河”形成的过程。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报告。3.探究报告(学生分组完成)忧患治理措施上游荒漠化、凌汛退耕还林还草、炸冰破冰中游水土流失植树造林下游地上河断流凌汛加固大堤、疏浚河道节约用水、保通过比较,得出内流河和外流河概念。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看谁写得最多,写得最快。问题3和问题4让学生用不同符号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的时候,让学生在左下角做一下图例,这样清晰可见。说明:教学过程包括预习内容与指导、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等内容。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