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 题5.1.1 生命的起源本学期总第 课 时本单元第1课时日 期课 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 习目 标一、知道原始大气的成分和特点。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激发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三、观察米勒的模拟实验,预测产生的有机小分子类型。重 点难 点重点: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形成生物翰经的观点。难点:探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可能性以,及米勒实验的模拟过程。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预计安排复备标注启动课堂复习旧知预习反馈1、提出复习检查的问题,学生回顾。检查提问:什么叫遗传?什么叫变异?什么是可遗传的变异什么是不遗传的变异?遗传和变异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2、8课堂导入导入:根据学生的回答的问题或在回答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题。我们知道,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会表现出与环境的适应特点,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才能够遗传下去。那么,生命最初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和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首先来学习生命的起源。2自学文本自学方式教师提出本节内容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对照这些题目学习课本,从中到出有关问题及其这些总是的答案。问题预设一、双基引导1、原始大气的成分有哪些?其特点是怎样的?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分为哪些过程?3、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是从工作出发哪里来的?4、米勒实验的装置中,电火花代表了什么现象?5交流学习
3、交流方式以不断扩大范围的交流方式,以小组交流为主,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组际和师生交流。 知识梳理疑难解答处理学生在交流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2难点精讲结合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强调:1、原始大气的成分中甲烷、二氧化碳、氨等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氧气是原始大气的特点;2、所形成的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和核苷酸与有机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核酸是相互对应的。5知识迁移通过对课本的学习,交流生命起源研究史上几种重要学说或假说的主要观点和证据;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起源于非生物。5合训练学习检测5归纳延伸(附板书) 生命的起源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 无机物(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核苷酸)有机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独立体系原始生命 二、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米勒实验3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