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4 输血与血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31359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4 输血与血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4 输血与血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分析归纳的过程和方法。 2.合作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无偿献血、安全用血、献血的观念。 重点 难点 重点 (1)血型的发现过程。 (2)输血与血型、血量的关系。 难点 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义务献血的意义,树立自愿义务献血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义务献血证。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包头市某女青年因手术失血过多,血库里没有适合输给她的存血,面临生命危险,当地电台及时广播了消息后,市民挤满了血站的献血大厅,踊跃献血,一时在当地被传为佳话。中国古代用一种方法来检验后代是否为其亲生的是什么?“滴血验亲”是怎样实施的,有没有同学起来说说。这种做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是否科学,我们一起学了这节内容之后就可以辨别了。 二、讲授新课 1.血型的发现过程: 众所周知:人体里流淌不息的血也是生命的源泉。一旦失血过多,就会有生命之忧。那么,如何来挽救那些因为失血过多而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呢? 输血早在十九世纪初期,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德尔,第一次成功地用输血的方式救活了一名大出血的产妇。此后许多医生用输血的方法使濒临绝境的病人重获新生,然而不幸的事情也接二连三的发生,有人输血后出现昏迷甚至死亡,为什么呢?——血型不合。 由于输血事故的频频发生,使输血疗法沉寂了很久,直到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首先揭开了血型之谜,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他是怎样发现血型的呢?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血型。 当时他在研究发热病人血清中凝血素的一些问题时却意外注意到正常人的血清中有一种物质,能够凝集其他人的红细胞,这一现象使他联想到半个世纪前的输血反应,一个问题在他的脑海里诞生了。 【提出问题】 输血者和受血者血液中的血清和红细胞相遇是不是使红细胞发生凝集的原因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实验】 他的研究小组有5个同事,他想用他们六个人的血液来做一次实验,他把自己的想法告之同事们,立即得到响应。 【制定计划】 (1)抽血,分别处理红细胞和血清。 (2)把甲的血清滴在6个载玻片上。把每个人的红细胞分别滴在每一滴血清上观察现象。 (3)分别用其他5个人的血清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4)记录:把滴入红细胞后出现凝集团的用“+”表示。不出现的用“-”表示。得出了一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表格。这种记录结果的方法也被称为“棋盘法”。 【分析表格】 (1)每个人的血清和自己的红细胞相遇都不会发生凝集。 (2)不同人的红细胞和不同人的血清相遇,两种情况都有。 (3)6个人的反应呈现三种不同类型。 【结论】 (1)三种血型——A型、B型、C型(O型) (2)输血事件是凝集的结果。 【思考】 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便可以推而广之的得出人类有三种血型的结论科学吗?为什么?——不科学,具有偶然性。 【完善实验】 1902年狄卡斯德罗医生对155名正常人重复了卡尔·兰德斯坦纳的实验。发现:151人与卡尔·兰德斯坦纳宣布的结果相同,而另外4人同其他人的都凝集,说明有第四种血型存在。称之为D型(AB型)。因为D型(AB型)人所占的比例很少(10%),当时卡尔·兰德斯坦纳只对6个人做了实验,因此没有发现这最后一种。这也是科学探索强调的原则之一——可重复性。至此,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得到了完善,即:ABO血型系统有四种血型——A型、B型、O型、AB型。 模拟血型鉴定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血型 甲 B 乙 AB 丙 O 丁 A   2.输血的原则: 出示表格让学生分析: 输血与血型 某人血型 可以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O、AB   ①哪种血型可以为其他血型的人输血? ②哪种血型可以接受其他血型的人输血? [过渡] 输血的原理搞清楚了,目前临床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 [新闻资料] 5岁儿童因缺血死亡——无血源 分析不愿献血人的原因:(1)意识差,(2)恐惧感。 究竟丢失多少血量会对身体有影响呢? 3.血量与健康的关系: (1)本人体重的7%~8%——换算。 (2)丢失1 200~1 500 mL——危及生命 (3)丢失800~1 000 mL——影响健康 (4)当丢失血量小于400 mL时,一般不影响健康。 对于上述数字,为了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我准备了三个1 000 mL的烧杯,用红墨水代表血液,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血量的多少。 4.对献血的认识: 让课前对采血点的献血人员和医务工作者进行采访的同学当堂展示他们的采访录像,并谈谈他们的采访感受。 最后,让全班同学针对等你长大成人了,你会参加无偿献血吗?这一问题进行自由发言,将课堂气氛再次推入一个新的高潮。 【知识结构框架】 血型的发现: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ABO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O型 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