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1、 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2、 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4、 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区图等图表的能力。5、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教学重点】:1、
2、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划分。2、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教学难点: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2、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教学时数:3课时教具准备: 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图等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教学要点: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2)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干湿地区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降水
3、量的季节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5-9月)我国的干湿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3)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2、季风气候显著(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2)冬、夏季风的性质和影响(3)大陆性特征很强二、我国的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三、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旱涝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说到了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 (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其中的一个要素地形。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接着学习另外的一个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气候。【板书】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师】同学们,在每年的春节期间,我们从电视中总是可以看到“冰城”哈尔滨的
4、人们在街上观看各式各样的冰雕,那时的气候非常的冷。虽然现在我们无法在现实中去体会那种寒冷,但是我们可以在地图上来一次从北到南的图上旅游,前提是假设是在隆冬的1月份的时候。【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或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28看着图2-14 中1月平均气温图)【师生同时表述】我们从中国的最北短出发。漠河,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1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30左右,最冷的早晨可降到零下50左右,曾经出现过零下52.3的极端最低气温,从这里出发,我们该是怎么样的装扮呢?(学生讨论:要穿多件皮袄、皮裤、羽绒服等等)当我们经过哈尔滨和沈阳,进入北京的时候,气温有所下降到零下8了,这时候就可以脱下皮袄、皮裤,但是羽
5、绒服仍然不可少,因为那里的冬天仍是北风呼啸,寒凝大地,只是没有了茫茫的大雪和冰雕。河面虽有薄冰,但是不能开汽车,也不能滑冰。 淮河是界线,这里河水不再结冰(0等温线经过这里) 淮河以南,绿意盎然,羽绒服有些穿不住了。 过了南岭,到了广州,这里简直是花的海洋,绿的天地。气温在16以上了。这一点我们的同学最有体会了,冬天我们的海南就是这样,不是吗?【总结】从刚刚的旅游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很大)【教师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师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呢?我们再来一起看看图2-14 中1月平均气温图,从中可以发现什
6、么规律。【读图讲解】:根据图例和气温数值,可以看出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师问】(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教师小结】: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师问】观察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0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教师小结】(学生:在0以上或0)(学生:在0以下或800mm降水量蒸发量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青藏高原森林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东北
7、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森林、草地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大部、天山山地等草原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葛尔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荒漠草原、荒漠4、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分为东西两部分?(小结:400mm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大致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是我国农业区;西部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是我国主要草原放牧地区)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又将我国东部地区划分为南方和北方,南北方各是什么干湿气候区和农业区?(小结:800mm等降水量线;南方为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农业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是我国
8、主要旱地农业区) 【过渡】学习到这里,我们已了解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从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教师】课本中告诉我们,我国的气候有哪些特征? (学生: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和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学生:不是)【教师讲解】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设问】那么我们来看看,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板书】三 季
9、风气候显著【教师】请大家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冬季(或夏季)季风是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教师小结】(1)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纬度低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海洋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2)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
10、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冬季风)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小结)【教师小结】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
11、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活动】我们对冬季风和夏季风进行一次对比,看看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季风名称成因发源地风向陆地海洋海洋陆地影响范围(地区)冬季风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寒冷干燥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西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岛)夏季风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温暖湿润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小结】夏季风来自海洋,能带来
12、丰富的水汽,因而为我国降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见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是湿润的夏季风带来的。【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36 “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找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学生: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喀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后,教师补充:1.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东部的地区;非季风区则是指受海洋影响小,受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较少,全年都比较干旱的内陆地区。2.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炎热的夏季。即我国季风气候区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都集中于夏季。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
13、非季风区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板书】:夏季多雨高温(雨热同期)【过渡】我国的季风气候也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如: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爆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间不均,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关于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同学们知道的有哪些?(寒潮、梅雨、台风、沙尘等等) 【板书】六、多种特殊天气、多旱涝灾害【教师小结】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补充讲述:主要有:寒潮、干旱、台风、沙尘等等。那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天气的特点:1、寒潮是一种造成降温地区范围广、降温幅度大的强冷空气。它类似冬季风,又强于冬季风。从有关资料可知,寒潮这种强冷空气是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侵入我国造
14、成的。它常发生于每年的秋末、冬季和初春,给人们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因此,寒潮发生前,人们要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做好预防性工作,以免身体生病、农作物受冻、牲畜受害等。2、梅雨:指春末夏初从长江中下游直日本南部形成的时间较长的连绵阴雨天气。因正值当地黄梅成熟,故得名。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且北上,带来暖湿气流;同时中高纬度的低压槽常有冷空气南下,造成冷暖气团相遇,两者势均力敌,使得云雨区滞留于此而形成的一种准静止天气。一般梅雨期可持续2030天,梅雨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发生时间过迟或过早,时间持续过短过长,降雨量过小或过大,则可能造成旱涝灾害。3、台风: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
15、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发生后常会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风,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台风常发源于热带洋面,其中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台风形成后常会带来大风和特大暴风,因而摧毁许多房屋建筑和电力设施等,造成风灾和洪水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等遭受巨大损失。台风灾害多出现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等省区。4、(补充)沙尘暴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过程,它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沙尘的洲际运动把富含生物生长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播撒开去。亚洲沙尘暴每年把上千万吨的沙尘颗粒从中国西北和蒙古国等干旱地区携出、洒落到广阔的太平洋
16、,给大洋中的生物带来一场营养丰富的盛宴。近几年研究者还发现,每当爆发沙尘暴时,中国北方以及日本、韩国等地的酸雨危害都有所减弱。环境化学家、海洋生态学家、大气物理学家.他们一步步勾勒出沙尘暴的另一幅面孔生命万物的忠实朋友,改善环境的可靠帮手。其实,沙尘暴也是大自然的一种恩赐。沙尘暴可谓臭名昭著,特别是在20世纪最后几年,声讨它的声音越来越强,黄色的天空、夹带着泥土的春雨成为北方一景,它甚至成了南方学子不愿到北京上学读书的理由,而建议“迁都”的声音也时有耳闻。沙尘暴真的那么讨厌吗?其实,在自然界,沙尘暴非但不是令人不快的“不速之客”,它还是带来丰富养料的“老朋友”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好帮手”。【启迪
17、思维】台风能给人们带来风灾和洪灾,这是台风的功还是过呢?(学生:过)台风是否只有过没有功呢?(学生:不是,台风有过也有功)台风的功在哪里呢?(学生:台风带来大量降水,可解除或缓和盛夏期间的旱情。)【教师小结】:盛夏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严重威胁着旺盛生长的水稻等农作物。这时,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以解除或缓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是台风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一面,是台风的功。可以说台风雨是农作物生产的“及时雨”)【过渡】: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节多雨,且多暴雨,所以容易出现洪涝灾害。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地区,约有近10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是洪涝多发地区,这些地区主
18、要城市和乡镇的地势,大多处于洪水位以下,受洪水威胁很大。我国的大江大河中下游有5亿多人口,工农业生产的比重约全国的60,如果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就会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很大损失。新中国成立后,各大江河初步建成的一些防洪、防涝、防旱的水利工程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防洪能力,但总的来看,主要江河的防洪标准,还不能抗御特大洪水。那么,我国为什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学生: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是否只有自然原因没有人为原因?(学生:不是,两种原因都有)洪涝和干旱(水旱灾害)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除了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也就是夏秋多雨,且
19、多暴雨,冬春少雨)这个自然原因外,还有什么自然原因也可导致我国洪涝灾害的发生?(学生: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教师肯定学生答案后补充,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也是导致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一个重要的自然原因)。那么,导致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是什么?(学生:在江河中上游地区,人们滥伐森林,随意开荒,滥垦草地,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教师及时肯定学生)洪涝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危害?(学生小组讨论后认识:国家要多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加固江河大堤;禁止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地、随意开荒;教师补充:禁止人们围湖造田,帮助人们发展其他产业;设立专门研究机构,研究台风、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这也是我国防御
20、和战胜自然灾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教育人们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努力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教师】: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一个最大的气象灾害,那就是旱灾。2001年入夏以来,我国许多地区面临干旱的侵袭,东北、华北从春季开始就很少降雨,此外,就如我们海南,一向雨水比较充沛的地区也出现了罕见的旱情,直接影响着那里的春播和其他农作物的生长,致使这些地区夏粮收成减产。这一点我们同学都有很大的感触吧。【过渡】学习了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后,我们就要来看看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了。大家打开课本P34 图2-21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看看我国都有什么气候类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1、【学生】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在青藏高原就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和台湾南部及我们海南岛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活动】我们大家来一起完课本P35的活动题,一起来看看处于不同气候带中的城市都有什么特点。【教师】学习到这里,我们认真的学习完了我国的气候特点,也就是气候复杂多样,那么我们怎么利用这个特点来为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
22、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如:夏天可以去海滨、湖岸或山上避暑。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欧不同,如四川、湖南、贵州等地区,由于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当地居民爱持辣椒,以驱寒风湿。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都不同。不同入东北种植的是春小麦、甜菜;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甘蔗;东北种植的油料是花生;而长江以南种植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北方种植是温带水果瓜菜,如苹果、梨等;南方种植的是亚热带、热带水果瓜菜,如:柑橘、菠萝、荔枝、香蕉和辣椒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着重搞清了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季风气候显著,以及它的成因和冬夏季风的区别;明白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气候特点及成因。在此基础上了解了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和有效的预防措施。那么同学们,我们大家就要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方便我们的生产生活。【作业】完成这章的学习指导中的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