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科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理念。2.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二.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现状。三.说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用
2、情景感受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在我们自然界当中,自然资源无处不在。同学们能不能例举我们生活周围或者我们身边与自然资源有关的地理事物?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然资源呢?(揭题: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讲授新课】一、学习目标(明确自主探究,归纳提升、学以致用)(一)自主学习阅读学习“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找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分类?3.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二)归纳提升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明确自然资源的含义,小检测加深理
3、解) 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1.过渡:(出示表格)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三)学以致用1.检测: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探究1:(阅读材料,思考):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
4、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明确):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二、图解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过渡):在描绘伟大祖国时,我们习惯于骄傲的使用“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这样的字样,以“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图”为例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总量大,种类多)(一)识现状1.请同学们看表中的每一项内容,谁能总结出资料所反应出的我国资源状况?师小结: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自然资源是丰富的,可以称为资源大国。2.通过以上数据,大家能否说出我国资源状况除了资源总量丰富外,还有什么特点?生:我国自然资源人均不足。3.比较上面两表,说明了什
5、么问题?看图联系实际分析原因。(二)找原因探究2: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却人均不足的原因?(三)想对策探究3:1.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你认为未来资源需求量会如何变化? (小结):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2.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资源供给呢?【展示提升,开拓视野】目标:了解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节
6、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往往是举手之劳。你还有哪些保护资源的好办法呢?分组讨论:(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等活动)总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善待地球也就是善待了人类自己,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时时讲环保,处处当节约。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城南中学 王世兴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准确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2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提升资源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
7、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2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二)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
8、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良好的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习惯。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地理学习用具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学生答案预设:从教室中的物品入手,列举出课桌、书本、窗帘、黑板等。教师:到底什么是自然资源呢,我们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第一个教学主题。】讲授新课什么是自然资源?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生活周围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你能详细说一说每种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相关吗?学生答案预设:汽车车身钢材铁矿石、煤炭资源等,教学楼外墙瓷
9、砖黏土土地资源等,食物小麦阳光、水分、土地等自然资源,课本木材森林资源等。学生还会有很多内容的补充,言之有理即可。教师:我们通过这四个例子不难看出,生活中的物品的原材料和能量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是我们所需的自然资源。谁能总结一下,给自然资源下个定义。学生答案预设:大多学生可以总结出自然资源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教师: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物品举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品是和自然资源紧密相关的,同时对自然资源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归纳自然资源的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教师:了解了自然资源的概念,我们看看这些事物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哪些不是呢?学生:完成题目内
10、容。教师:大家给出的答案有些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还需要好好理解一下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概念主要包括三层含义:1必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备“自然属性”;2必须能用于生产、生活,即具备“经济属性”;3既包括物质也包括能量。当这三个条件都满足时,才可以称之为自然资源。明确之后再组织学生修改刚才的题目答案。【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同时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并再次明确概念中的要点。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依据课标内容是不需要学生熟记的,但是要求学生能够判断并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会应用此概念。】讲授新课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教师:出示图片,看一看我们
11、身边的自然资源。图片内容有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学生:思考、交流、分享每一种自然资源的实际用途。教师:将刚才出示的自然资源图片汇总,学生思考这些自然资源的不同之处,并将它们进行分类。学生答案预设:将这些资源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图3.1和图3.2,了解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同时完成教材活动1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并对各种资源进行分类,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中的两幅示意图3.1和3.2,可以很好地说明两种资源类型的区别所在,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师:可再生
12、资源会用完吗?带领学生完成教材活动2的内容,同时出示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黄河断流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自然资源。学生答案预设:对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实现可持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珍惜和节约使用。讲授新课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国家是地大物博,还是地大物薄呢?请看这一组数字。出示我国主要资源总量在世界的排位,及每项资源人均量在世界的排位。你能总结出我国的自然资源特点吗?学生答案预设: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设计意图:利用数字的形式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地显现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教师:给出关于石油、煤炭资源的文字内容,提出思
13、考问题:1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带来哪些影响?2面对我国这样的资源现状,请说出你的金点子?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学生答案预设:通过教师引导,总结出这样几方面做法:1在生产生活中培养人们节约资源的意识,例如,随手关灯、拒绝一次性消费品等;2开发新能源、新材料,多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环保能源;3改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与循环使用,例如,做好垃圾的分类回收等。教师:补充有关环保节能的产品设计。【设计意图:开放性题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希望在讨论中碰撞出精彩的
14、想法,学会自主学习。】课堂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掌握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分方法,同时对我国的资源现状有了更理性的认识。我们国家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又使得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地大物薄,我们只有努力改变原来陈旧的观念和发展模式,才能使得我国的资源问题得到改善,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为资源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六、教学反思这节课所讲授的内容并不难理解,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容易。对于本节重点之一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分,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堂练习加深印象,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是不需学生掌握的,可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概念并掌握判断的方法。本节的难点是让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如形象思维能力强,所以,可以准备大量真实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知道如何来做,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