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的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情感与态度:1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2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建立“活动”的平台,导入新课(5分钟) 让学生把收集的数据利用多媒体电脑、相关的软件(Excel)对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并得到了相应的统计图,并对统计图做出合理的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对统计知识进行回顾。展示活动(2)中学生制作的
2、统计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显示的信息后,教师说明相关统计知识,并揭示课题50年的变化。第二环节: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探究(5分钟)研究我国50年全国运输线路长度统计表提问:(1)在铁路、公路、内河航运、民用航空这几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是哪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一个图说明自己的观点吗?(2)哪种运输方式发展最为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你能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吗?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尝试发现(5分钟)分析折线统计图中的误导原因。老师向学生展示:(1)想一想:图中给出了两种品牌的酒近年的价格变化情况,哪一种酒的价格增长较快?这与图象给你的感觉一致吗?为什么图象给人这样的感觉?(2)学生完
3、成后提出问题:为了较为直观地比较某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些什么?第四个环节:实践应用,自主探究(10分钟)1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误导原因老师展示:1998年、1999年全国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扇形统计图,使学生自主探索这个问题下图中反映了我国1998年和1999年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之间的比例状况。根据该图小明认为,我国1998年的图书出版印张数比1999年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2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误导原因老师展示:1999年全国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条形统计图后,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直观地看这个条形统计图,1999年哪种出
4、版物总印张数最多?哪种出版物总印张数最少?最多的是最少的几倍?(2)实际上,最多的大约是最少的几倍?图中所表示出来的直观情况与此相符吗?(3)这个图为什么会给人造成这样的感觉?(4)为了更直观、清楚地反映实际情况,上图应怎样的改动?3通过上面条形统计图的分析结果,你认为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为了使所绘统计图更为直观、清楚,应注意些什么?第五个环节:巩固提高,深化所学(10分钟)1小亮根据5名同学的身高绘制了下面的统计图:(1)哪个同学最高?哪个同学最矮?他们相差多少?(2)舟舟的身高是小丽的几倍?(3)这个图易使人产生错觉吗?为什么?(4)为了更为直观、清楚地反映这5名同学的身高状况,这个图应做
5、怎样的改动?2下图反映了某市甲、乙两所中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小强认为,乙校2003年参加科技活动的人数比甲校2003年参加科技活动的人数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3如图,给出了某商场两种品牌的家电近年来销售额的增长变化情况,哪一种家电销售额的增长较快?下面给出的两个折线图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与实际情况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4根据下列饼状图,小卫认为2004年春节A种空调数量比2005年该市A种空调数量多,你能认同小卫的看法吗?谈谈你的想法。第六个环节:总结收获,提炼反思(3分钟)师生互相交流总结三种统计图给人造成误导的原因,绘制统计图时,怎样才能做到直观、清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提出学习中碰到的难题,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新知,提炼反思。第七个环节:布置作业(2分钟)1P158页习题4.1 第1、2、3 题2课外思考:小明将他的8次数学测验成绩按顺序绘成了2张统计图:板书设计第四章 统计与概率1 50年的变化(一)教学反思:教师在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时,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和思考时间,在讨论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师生交流中启发优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