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一、教材分析(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台湾省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课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的内容,具备一定的分析省级区域特征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爱国热情的重要素材。(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并能在地图上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2、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初步说明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3、识记台湾
2、主要城市,并了解其职能。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以文字、图片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2、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说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一)教学重点1、台湾的位置范围;台湾的自然环境、“多山” 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2.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依据:由于地理位置是分析自然地理特征的关键,而自然地理特征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本节课学生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3、(二)教学难点掌握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依据: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之间,以及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也是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的一个难点。三、说学情:前几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中国地理概论的相关知识,而对区域地理特征,学生尚有较强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另外,通过一个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利用图形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掌握的分析方法来思考问题。四、说教法:为了突出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采用“读(看)议讲”结合法、读图讨论法等。五、说学法:本课中,我大体从以下两方面来渗透学法:首先,针对初中
4、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这一生理特点,我以活动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其次,鼓励学生从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六、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先利用多媒体以阿里山图片为背景,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提问)阿里山在什么地方? (答)台湾(讲述)阿里山只是台湾省众多美丽风景中一个,台湾省还有更多美丽的风景,丰富的资源,被称为我国的宝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台湾,一起学习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依据:阿里山的姑娘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歌曲,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能利用美丽的阿里山引入台湾,便于开展教学。整个教学类容安排以四个方面来
5、进行一、明确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与范围:1、投影“台湾省的位置与范围”图,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完成在图中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南海。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纬度位置:_穿过中南部,地跨_带和_带海陆位置位于我国_,北临_,东临_,南临_,西隔_与_相望。范围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_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3.6万平方千米。3、投影“台湾中国神圣领土”阅读材料与“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钓鱼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计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各相距多少公里?二、自然地理环境1、采用的学习模式是投影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图,由学生先自主学
6、习,再小组讨论,总结自然地理环境分布特点。2、教师对难点问题设问,引起学生思考重视,如地形对气候分布的影响。3、穿插 “阿里山”与“玉山”等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操。地形:以_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_部,地势_低_高地壳运动较活跃,多_。气候:类型:_带和_带_气候。气象灾害:_河流:河流水流 ,_丰富。最大河流是_最大湖泊是_自然资源:深林资源、农作物、矿产、水产和海盐。三、发展中的经济这一部分主要有学生自主完成,所以由学生阅读P81-82,再小组讨论总结台湾省的经济有哪些特点?(农业、工业、交通、旅游业)(合作探究)读“台湾岛交通及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思考:1、说出台湾岛主要工业中心和铁路线的分布特点。2、台湾经济以“进口-加工-出口”为基本特色,试从地理位置加以分析。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分析地形、地理位置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四、人口与城市这一部分内容简单,直接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五、小结 由于时间问题,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口述知识结构,对重点问题进行复述。